20140222-非常父母:靈魂的重量(悠遊芊陌)

非常父母:靈魂的重量(悠遊芊陌)
7:47 22/2/2014

■養父的身教令莉賽爾擁有凌駕強權的正義感。

電影《偷書賊》(The Book Thief)正上畫,我是同名小說的超級粉絲,當然不會錯過。相比起厚達四百多頁的小說,兩小時的電影情節略嫌不夠細膩,但作為對一個時代的剪影,透過女主角莉賽爾的經歷,點出身為德國人同樣飽受納粹高壓統治之苦,對照一下現今政治環境有點動盪的香港,對我們生於安逸的下一代,這書、這戲除了是一課很感人的歷史課外,也有一點鑑古知今的啟示。故事有點複雜,但別低估孩子的領悟能力,我家小悠由電影中段開始沒有停止過抹眼淚,對戲中人性的卑劣與光輝,童心自有其體會。

■女主角愛讀書,因為書中世界令她的思想馳騁。

電影講述女孩莉賽爾的父母被指是共產主義分子,一家遭到納粹政權迫害,母親帶着兩姐弟逃竄,弟弟在途中病死了,母親也不知所終。女孩自此在陌生的寄養家庭成長,結識了好友魯迪,並在養父漢斯的悉心教導下讀書識字,漸漸愛上了文字。書中的世界讓她的思想馳騁,現實越殘酷、越發顯得知識隱藏的巨大力量,是任何暴政都不能奪走的。
電影側重女主角與魯迪的豆芽夢情誼,小說更多講述養父漢斯對女兒的身教。常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每天言行舉止的潛移默化,較苦口婆心的說教更有影響力。漢斯生活貧困,但從不失卻對別人的包容,正確點說,是從不失掉生活中從容優雅的風度。這個總是抽着捲煙、漫不經意地拉着手風琴的油漆匠,會分文不收,或只吃片餅乾、喝杯熱茶,就替貧苦人家把窗戶塗成黑色以避過空襲;即使遇上有錢人撒賴拒付工錢,他也可以想到以香檳代替,為女兒平淡的生活添上一點粉紅色的泡沫。生活中常會出現令人憤憤不平的事,大家都習慣了大聲斥罵、趕忙投訴,請記着:孩子的眼睛在看。故事中的莉賽爾在父親的面言身教下,擁有凌駕強權的正義感,即或令自己身陷險境(在家中收藏一個猶太人),仍堅持真理先行,這是亂世中的人性光輝。

漢斯的貧窮,源於他拒絕加入納粹黨。他沒受甚麼教育,對政治也沒有興趣,但是他認為「做人好歹要公道。」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軍時,一名猶太人把唯一的求生機會讓了給他,令他無法加入一個鼓吹人類互相仇視的政黨。正如不少人說自己討厭政治,現實是政治不會因此從生活中消失。因為不入黨就只得靠邊站,在眾人都看風駛𢃇下,漢斯的客戶逐漸流失。訴諸今日的香港社會,渣馬沒有689、傳媒接連因政治立場而受到廣告制裁,名嘴因批評政府連工也掉了…情況未必如納粹德國的暴烈,但那種溫水煮蛙式的政治低氣壓,同樣令人喘不過氣來。
我們希望孩子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電影完場後,問小悠知不知道何謂「白色恐怖」?她在課堂上涉獵過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也看過一些有關二次大戰的書,但戲中的一切依然讓她感到戚戚然。十年後的香港會怎樣?所謂五十年不變的承諾過後又如何?在一個高壓的年代,教導孩子安身立命並非易事,按良知處世,有時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但正如書中的死神所言,每個人都難免一死,分別在於離開時靈魂的重量;道德高尚的靈魂總是輕盈的,因他們付出的已經超過自己的人生。


作者:蕭煒春(terrysiu@appledaily.com)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

蕭煒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