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9-健吾:金雞sss的香港情懷?

健吾:金雞sss的香港情懷?
20140219


賀歲檔期的電影《金雞》一雞當關,女主角吳君如小姐在台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說了一句令我揪心的話語。吳小姐帶着那個幾乎變了臉的男星好友,坐在康和熙面前,轉述陳可辛曾這樣說:「妳48歲了,妳還有人找你拍戲你是太幸運了。妳沒有可能繼續再演下去的了……」


夜闌人靜,加上晚上6時後又不能吃澱粉質,也許情緒一時失守。

我哭了。

不許人間見白頭,不許女演員見白頭,不是「很香港」的核心價值嗎?你看看?梅麗史翠普和茱莉亞羅拔絲在August:Osage County(港譯:《1個葬禮4個失禮》)演得多好。她們都老了吧?她們都憑此片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呀。

記着,梅姨是女主角啊,今年梅姨65了。她是戰後嬰兒呀。

之後,我在電台,自己的節目《903國民教育》做了兩集訪問。一集是導演及《金雞sss》的編劇兼導演鄒凱光。一集就是女主角,今年48歲的吳君如。

那兩集的訪問我也很愜意。我平衡了市場,也沒有委曲了自己。在跟鄒氏和吳氏的訪問探戈之中,他們很知道我想問什麼,他們也很清楚應該答什麼。有一句說話,我記得很清楚的。吳小姐也許想為她的電影解釋一點什麼,我把這個做了11年電台、在黃金時間緊守11年崗位的廣播界女王截停,我說:「其實你不用解釋那麼多,你應該對愛你的觀眾有信心。」


 金雞事件前後

後來,就發生了「影射長毛事件」和「收錢示威事件」,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不少人走到鄒凱光的面書中留下許多粗暴的留言。

吳君如小姐,對不起。我是火星來的,我對地球人太有信心。

如果我沒有看錯,收錢示威的,是陳奕迅演的Jackie仔。Jackie仔和張家輝飾的哥頓哥,應是同一邊,是撐政府的。那一場,是哥頓哥看錯message,走錯邊,從而再突顯世界變了樣。這一點,網民看不清楚就把罪名加至創作人身上。至於影射長毛的一段,長毛已經回應。我身邊的觀眾看那一段,看得非常開心。有不少人在我的面書留言,覺得鄒氏的「認真就輸了」頭盔戴得太滑頭,抹黑長毛是不對。卻又有人說,長毛就是錯的,做議員還住公屋云云。

我每一次投票,我都是投長毛,我也沒有花時間力氣和那些網民爭辯了。因為,這些香港人,就正正是阿金對哥頓哥在尖東的說話:「依家D人,都唔鍾意對話架。佢哋自己講自己講,就好開心架啦。」

如果,要數金雞系列,我可以想出大概一萬條罪名。至少,這齣電影的節奏,有點像電台節目,都是阿金遇上的人和事,沒有了《金雞》和《金雞2》的大事件作支撐,《金雞sss》的故事線相對地顯得有點薄。

可是,我周圍的觀眾覺得很好笑啊?我的朋友,當中不乏會計師、工程師、記者、銀行高層,保險公司高層都說:「健吾,你說金雞好看,我看了,很好笑。」

我沒有說過好看。我在節目說的是:「如果今年要看一套賀歲片,我會看《金雞sss》。」我沒有說的那一句說:「我看到一個很悲慘的香港。而,我哭得很慘。」

我,哭到失控的位置,也有太多。有什麼蒼涼得過,整場觀眾看着這麼的一齣「悲劇」,一齣香港的悲劇,卻當成是一個笑話去看?

有什麼蒼涼得過這樣子?


 搵食就是核心價值?

看的時候,你有哭嗎?你哭的點是什麼?我看了兩次,兩次旁邊的那個人都說「幾好睇吖,有笑有淚」。我想,我哭的位置,應該跟他不同吧?有什麼蒼涼得過,大家看到「加錢,我什麼都做」就笑出來了?有什麼蒼涼得過,大家看到金媽說「忍一忍,好快就收工」,大家會有共鳴?有什麼蒼涼得過,看着有臭狐的那個中國日漂(余文樂飾),金媽連小雞們靠着「打掉門牙和血吞」的死蠻力,最後余氏得到溫存,阿金會幽幽的說一句:「你開心就得啦。」為了掙錢,自己的愛惡喜好,一點也不重要?有什麼蒼涼得過,古天樂需要扮回一個好像叫傳奇的那個內地小鴨,還整天在玩江門gag?有什麼蒼涼得過,大家覺得王菀之「做得好放」、「好好笑」,但她為了生存,港女扮北姑也在所不惜?有什麼蒼涼得過,歌手們做雞做鴨(張敬軒還是69號啊,好好笑吧),配樂卻是Supper Moment和My Little Airport?

有什麼蒼涼得過,觀眾們都覺得,世界變了,而我們只好適應,而覺得這是核心價值,最後還可以一笑了之,人人大合唱一首歌,就繼續頂下去?

只是世界變了樣。香港人的心,都變了樣。變了一個,我好陌生的模樣。

但,我真的覺得,觀眾是應該去看的。因為,這正正反映了很大部分香港人的核心價值。「現在,排奶粉、買G-Dragon,我哋都係咁搵錢。」搵食,就是核心價值,擲地有聲。文化人陳景輝先生在《明報》批評《金雞sss》闡述的港人哲學:

值得注意是,近年不少港產片也都嘗試回應這類身分認同的文化問題,反覆出現的南無經常就是這種「放低忘記」的濫調。在這種設定下,迅即帶來了一種簡化又古怪的對立:彷彿忘記過去和放低尊嚴才是生存之道,而堅持自尊和念舊竟成了逃避現實的笑話。請回心想想,那個由《金雞sss》所揭示,即所謂「香港已經不再是我們的香港」的窘局,難道不也是由同一種金雞哲學所造成的嗎?恰恰是長年以來人們「一味搵銀」,香港的抵抗力才這麼薄弱。更諷刺在於,電影中一個全盤否定過去的自我(即哥頓哥),只不過是空白一片的迎向未來;這跟不加區分的死守過去,說穿了何嘗不是一樣荒謬呢?

我為了這一段,我再看了一次《金雞sss》。哥頓哥最後在「尖東」開一種「新形式」的餐廳,那是「全盤否定」過去嗎?不是用那種香港人的「創意」,然後繼續生存下去嗎?這一條套路,其實在《金雞》和《金雞2》,也一樣很consistent啊。《金雞》中阿金為弱智人士解決,說了一句:「你開心就得。」《金雞2》講SARS,阿金接客的時候為嫖客鄭中基煮防炎湯……以「創意」去面對時局變,這應是金雞系列電影很consistent的所謂「香港精神」吧?如果看着幾個點,掰一個課題,掰一些自己相信的話語,說穿了,何嘗不是一樣荒謬呢?


 這是一套很陳可辛taste的電影

我不是鄒凱光的朋友。鄒氏說,做《金雞sss》,是為了陳氏夫婦而做,而他在我的節目也承認了。而陳可辛,就是一個「walking的情懷」。吳君如在《康熙來了》說陳可辛看完電影的初剪,說:「我以你為榮……他想看到的什麼都看到了。有情懷,有笑。有人物。」

那就很清楚了。這是一套很陳可辛taste的電影。而陳可辛在上次宣傳《中國合伙人》的時候,在陶傑的探戈之中,也說過,自己就是那種「變」的人。他的情懷,他的精神,他的價值,由《甜蜜蜜》到《中國合伙人》,都是那種「變」和「適應」。陳氏在《光明頂》說:「我父親(即是吳小姐口中那位對沈旭暉研究的國際關係很有興趣的老爺陳銅民先生)是泰國華僑。」靈活多變,就是陳氏那一代移民需要的生存法則。要怪《金雞sss》,就請怪我們整個社會的每一環節,由教育、家庭、傳媒,都沒有好好兒的討論什麼是香港的「主體性」(而這一點,你有聽過我的節目,我跟王慧麟博士是有談過的,我也有叫聽眾一定要買王博士主編的《本土論述》)。在香港,就是這麼的一個城市。說什麼香港情懷,都是集體情緒。這些集體情緒,是所有,記着,是所有香港人一起建立出來的。而電影,是需要面對大眾的。娛樂至上,由邵逸夫先生那時代直至現在,都沒有變過。大家要的,只是「簡簡單單開開心心」,文化人在錐心刺骨的鞭撻,正道信息還是到不了大眾的心。

在市場沒有位置,就什麼都不是。這也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不是嗎?

作者簡介﹕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台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同時兼任香港某兩間專上學院的講師。著書超過28種,本年度希望可以再出3種專書。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文.健吾 編輯﹕袁兆昌 mpcentury@mingpao.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