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阮穎嫻︰「民主300+」花落「薯」家
阮穎嫻︰「民主300+」花落「薯」家
2017/3/21 — 18:11
今晚是「民主300+」的最後大會(編按:3月20日),將會決定「300+」的投票取向。市民最關心的問題是:一、「300+」能否成功綑綁投票;二、「300+」的投票取向為何。對於「300+」及民主派來說,第三個問題是投票取向的論述為何。
綑綁失敗因光譜遼闊
「300+」成立之時,沒說過一定要綑綁才加入,但宣傳時令市民覺得他們會綑綁投票守護香港,所以綑綁是合理期望。其實「300+」在上一次開會後已宣布會團結和集中票源給最高民望候選人,並以「特首民間公投」作為最重要參考。
對於這個決定,有個別選委認為發表時機過早,自己仍未與選民充分溝通;有選委則投訴決議只由核心小組決定,開會只是門面工夫,處於外圍的選委無法參與決策。不滿者有支持胡國興也有支持曾俊華的,所以這不是投票取態,而是民主過程的問題。
我3月8日的文章〈「民主300+」非民主派〉(《明報》)已說明「300+」光譜裏有幾種人,願意綑綁的主要為溫和泛民和一些中間派;不願意綑綁的有兩種,一個極端是開明建制派和業界利益,另一個極端是進步泛民。
開明建制派本身就是建制派所以無興趣跟泛民綑綁;一起以「民主」之名選舉只是為選上的權宜之計,選到就一腳踢開。着眼業界利益者只着重在未來的建制為業界爭取更多利益,不想理全港民意,哪個候選人可以對業界帶來最大利益就票落誰家,因此抗議「300+」以「民間公投」作指標,也抗拒綑綁,因為綑綁會使業界聲音被泛民聲音淹沒。
進步泛民主要覺得投票支持任何建制派候選人都是不顧原則、欺騙選民。有些則認為中央已經「欽點」,主導權在商界,商界既多「聽話」之輩,策略用票成功機會很微,「300+」再做不了什麼,與其策略投票不如以意識形態或政綱投票,或最少若有第二輪投票才在第二輪歸邊,第一輪不需要綑綁。有些界別選民基礎進步,所以真的可能寧願自己界別的選委投白票或胡。
300票曾俊華應無懸念
以上3種人為是次綑綁的阻力,暗票制度令市民不能監察個別選委真實投票取向,但我認為市民毋須太擔心。根據各個指標,曾俊華是現時民意最高的候選人,除非有意外,否則順理成章地「300+」的結果應是綑綁支持曾俊華,問題是以上兩個極端會如何表態及投票。
開明建制派方面有機會走票給林鄭月娥,但機會較低而且票數很少。重視業界利益者傾向提名曾俊華,討厭的只是「300+」奪去了他們代表界別選民的特權光環,及控制了他們公布意向的時機,不能順着自己的時間表討價還價。進步泛民到現在仍奮力抗爭,希望可以投給胡國興或白票,部分雖不滿但仍表示會「含淚」跟隨大會決定。若大會的民主程序不妥當,也許會成為個別選委離隊自行決定投票意向的導火線。
無論如何,「300+」的「開口牌」顯然易見,但暗票最終會走幾多票呢?根據筆者對「300+」的理解和判斷,大膽假設最後「300+」可以綑綁到275至300人一致投票,所以市民及商界毋須驚恐,主導權仍在商界手;若有比較明顯的信號證商界有決心,或可令打算走票的「300+」選委因為投曾俊華「有用」而歸隊。
在論述問題上,最關鍵為是否跟民意,及跟什麼民意。反對跟民意的選委,有些堅持自由意志,認為當選了就有授權,毋須民意作為遮醜布;有些必須在業界「出位」,反對以「民主」之名落注。支持跟民意的,有些是跟業界的民意,因為是小圈子選舉,所以毋須理會廣大市民;親泛民的選委認為應看全港民意。可幸的是,多種論述殊途同歸,大都離不開最後票投曾俊華的結果;若目的地不同,「300+」肯定四分五裂。
自稱「民主」硬捧曾俊華致策略失敗
「民主300+」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開波」前機制沒有討論好,究竟是商討平台、共識機制,還是決策機構,至今無確實答案,亦從來無舉手投過票,與大眾以為的「投票綑綁」或「獨裁綑綁」不同。由於缺乏經驗,機制的曖昧和漏洞令決策過程出現不和。究竟「300+」是否民主派,還是只是拉雜成軍、各懷鬼胎?後者造成所謂業界利益與民主訴求的對立,市民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在這對立之上再添一層難度。
策略上,利益團體支持曾俊華不是問題,但反對派全身投入支持曾俊華,恐怕會令中央忌憚,商界卻步,害死曾生也害死民主派。泛民為了威,中間建制為了利益,沒有認真澄清「300+」不全是民主陣營。曾俊華當選就算了,假如曾俊華最終因商界不配合選不上,一邊叫民主一邊大力支持曾生的人,無論是選委還是市民,都必須為「死亡之吻」負責。
某些意見領袖和選委為了支持曾俊華而大力攻擊支持胡國興的選委,在暗票制度下引起後者不滿,增加他們走票的誘因。不互相尊重、不跟隨民主機制、不用說服而用強權壓迫,不單反民主,策略上也非常失敗。
民主是過程也是目的,民主是需要學習的。很多選委不知「民主」為何物就跟着「民主300+」的旗幟當上了選委,市民則看着這個小圈子裏的民主假戲看得興起。這樣的小圈子選舉如果還有下次,期望市民、選委和民主派一同進步,做得更好。
阮穎嫻
熱中社會、政治、政策研究,主打房屋、青年、社福、教育。作者博客:http://chilliv.blogspot.hk/
2017/3/21 — 18:11
今晚是「民主300+」的最後大會(編按:3月20日),將會決定「300+」的投票取向。市民最關心的問題是:一、「300+」能否成功綑綁投票;二、「300+」的投票取向為何。對於「300+」及民主派來說,第三個問題是投票取向的論述為何。
綑綁失敗因光譜遼闊
「300+」成立之時,沒說過一定要綑綁才加入,但宣傳時令市民覺得他們會綑綁投票守護香港,所以綑綁是合理期望。其實「300+」在上一次開會後已宣布會團結和集中票源給最高民望候選人,並以「特首民間公投」作為最重要參考。
對於這個決定,有個別選委認為發表時機過早,自己仍未與選民充分溝通;有選委則投訴決議只由核心小組決定,開會只是門面工夫,處於外圍的選委無法參與決策。不滿者有支持胡國興也有支持曾俊華的,所以這不是投票取態,而是民主過程的問題。
我3月8日的文章〈「民主300+」非民主派〉(《明報》)已說明「300+」光譜裏有幾種人,願意綑綁的主要為溫和泛民和一些中間派;不願意綑綁的有兩種,一個極端是開明建制派和業界利益,另一個極端是進步泛民。
開明建制派本身就是建制派所以無興趣跟泛民綑綁;一起以「民主」之名選舉只是為選上的權宜之計,選到就一腳踢開。着眼業界利益者只着重在未來的建制為業界爭取更多利益,不想理全港民意,哪個候選人可以對業界帶來最大利益就票落誰家,因此抗議「300+」以「民間公投」作指標,也抗拒綑綁,因為綑綁會使業界聲音被泛民聲音淹沒。
進步泛民主要覺得投票支持任何建制派候選人都是不顧原則、欺騙選民。有些則認為中央已經「欽點」,主導權在商界,商界既多「聽話」之輩,策略用票成功機會很微,「300+」再做不了什麼,與其策略投票不如以意識形態或政綱投票,或最少若有第二輪投票才在第二輪歸邊,第一輪不需要綑綁。有些界別選民基礎進步,所以真的可能寧願自己界別的選委投白票或胡。
300票曾俊華應無懸念
以上3種人為是次綑綁的阻力,暗票制度令市民不能監察個別選委真實投票取向,但我認為市民毋須太擔心。根據各個指標,曾俊華是現時民意最高的候選人,除非有意外,否則順理成章地「300+」的結果應是綑綁支持曾俊華,問題是以上兩個極端會如何表態及投票。
開明建制派方面有機會走票給林鄭月娥,但機會較低而且票數很少。重視業界利益者傾向提名曾俊華,討厭的只是「300+」奪去了他們代表界別選民的特權光環,及控制了他們公布意向的時機,不能順着自己的時間表討價還價。進步泛民到現在仍奮力抗爭,希望可以投給胡國興或白票,部分雖不滿但仍表示會「含淚」跟隨大會決定。若大會的民主程序不妥當,也許會成為個別選委離隊自行決定投票意向的導火線。
無論如何,「300+」的「開口牌」顯然易見,但暗票最終會走幾多票呢?根據筆者對「300+」的理解和判斷,大膽假設最後「300+」可以綑綁到275至300人一致投票,所以市民及商界毋須驚恐,主導權仍在商界手;若有比較明顯的信號證商界有決心,或可令打算走票的「300+」選委因為投曾俊華「有用」而歸隊。
在論述問題上,最關鍵為是否跟民意,及跟什麼民意。反對跟民意的選委,有些堅持自由意志,認為當選了就有授權,毋須民意作為遮醜布;有些必須在業界「出位」,反對以「民主」之名落注。支持跟民意的,有些是跟業界的民意,因為是小圈子選舉,所以毋須理會廣大市民;親泛民的選委認為應看全港民意。可幸的是,多種論述殊途同歸,大都離不開最後票投曾俊華的結果;若目的地不同,「300+」肯定四分五裂。
自稱「民主」硬捧曾俊華致策略失敗
「民主300+」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開波」前機制沒有討論好,究竟是商討平台、共識機制,還是決策機構,至今無確實答案,亦從來無舉手投過票,與大眾以為的「投票綑綁」或「獨裁綑綁」不同。由於缺乏經驗,機制的曖昧和漏洞令決策過程出現不和。究竟「300+」是否民主派,還是只是拉雜成軍、各懷鬼胎?後者造成所謂業界利益與民主訴求的對立,市民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在這對立之上再添一層難度。
策略上,利益團體支持曾俊華不是問題,但反對派全身投入支持曾俊華,恐怕會令中央忌憚,商界卻步,害死曾生也害死民主派。泛民為了威,中間建制為了利益,沒有認真澄清「300+」不全是民主陣營。曾俊華當選就算了,假如曾俊華最終因商界不配合選不上,一邊叫民主一邊大力支持曾生的人,無論是選委還是市民,都必須為「死亡之吻」負責。
某些意見領袖和選委為了支持曾俊華而大力攻擊支持胡國興的選委,在暗票制度下引起後者不滿,增加他們走票的誘因。不互相尊重、不跟隨民主機制、不用說服而用強權壓迫,不單反民主,策略上也非常失敗。
民主是過程也是目的,民主是需要學習的。很多選委不知「民主」為何物就跟着「民主300+」的旗幟當上了選委,市民則看着這個小圈子裏的民主假戲看得興起。這樣的小圈子選舉如果還有下次,期望市民、選委和民主派一同進步,做得更好。
阮穎嫻
熱中社會、政治、政策研究,主打房屋、青年、社福、教育。作者博客:http://chilliv.blogspot.hk/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