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6-月巴氏:仍然幻想 一天我是你終站

月巴氏:仍然幻想 一天我是你終站
2017-12-08


浪漫月巴睇Love Film

情留半天。日出前讓戀愛終結。名字不同,所說的也好像有點不同,但同樣都是對《Before Sunrise》的形容。


1.1995年。我是個無時無刻都對愛情帶有無限憧憬的大學生——而且亦有點作狀。作狀,令我開始去做一啲過去不會做的事,例如:睇一啲好深的書,例如《純粹理性批判》,「理性」我大概知係乜,咁「純粹理性」呢?而且仲要去批判……嘩,勁呀,夠作狀呀(冇呃你,我真的在大學時睇過,讀後感是:寫乜X呀?)。

2.又例如:觀賞一啲被歸類為非主流或唔太主流的電影。所以我絕對不會讓旁人知道自己基於本能,最情迷的其實是Jason(《黑色星期五》嗰位Jason),以免刻苦經營的(懶)知性形象毀於一旦。

3.重點是,睇完要話俾人知。在我的幻想裡,失驚無神有一天,會像《Before Sunrise》的Jesse,遇上一個類似Celine的女子……場景不一定在前往維也納的火車,大可以在九廣鐵路的早班火車;亦唔使發生喺歐洲,畢竟當年我去過最遠的洲只是東平洲。

4.Yes,我們每一個浮世男女,永遠都不知道哪一天會在一列火車裡,基於不同原因而離開原來座位(像Celine,睇緊書的她為了避開一對嘈交中的夫婦),唔覺意遇上(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他/她。

5.然後,難得在發現對方竟然咁啱傾(而且更加是靚仔/靚女),你/妳開始幻想:與眼前這一個人是否存在著「可能」?事實是,聰明知性兼留鬚的Jesse,就是用這一點說服Celine陪他漫遊維也納——事隔多年後,當妳正同一個妳已經不再喜歡的男人生活,或許妳會遙想起在過去出現的每一個「他」——而我、Jesse,正正是其中一個妳遇上了但又被妳放棄了的「他」。Well,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6.如果《Before Sunrise》是由我執導,故事發展到這裡,相信已經由愛情文藝片跳接為愛情動作片;好彩(定唔好彩?),導演是Richard Linklater,於是Jesse和Celine真的漫步維也納,但齋行太乏味,所以在路途中開展了一段不經意的對話。

7.對話內容包括:成長(以及父母對子女成長的影響)、人生、死亡、命運、自身,而理所當然地,包括愛情。原來Jesse呢個Trip,是去探女友,但見面後,發現對方根本不想自己現身……於是他帶著破碎的心和殘留的軀殼,搭火車去維也納再轉機返回美國,點知就在車廂中遇上了Celine。

8. Celine探完祖母,準備回巴黎繼續讀大學。她談到祖母。祖母嫁了給一個乏味的人,過著乏味的生活,有時候會忍唔住幻想,幻想自己跟另一個男人一起……有理由相信,祖母這個幻想從此佔據了Celine內心深處某一小Part,而這一小Part,終於在這一天,令她決定跟這一個在火車上識咗冇耐的美國男子展開半天旅程。

9. People have these romantic projections they put on everything. That’s not based on any kind of reality——Jesse聽了Celine祖母幻想後的結案陳詞。他認為,就算Celine祖母如實地跟幻想中的男人一起,一樣沒有好結果,因為浪漫並沒有現實作基礎,偏偏好多人總是將這種沒有任何基礎去支撐的浪漫,投射在生活不同層面,錯誤地進行著「浪漫lization」。但時刻洋溢澎湃知性的Jesse本人,在這半天裡是否真的沒有任何浪漫幻想?我們不知道,只知道,他在離別一刻,決定跟這個相識唔夠一日的女子約定:半年後再見,期間不作任何通信。散場一刻我問自己:如果我是Jesse,會否赴約?多年來我的答案一樣:我會赴約,即使去到才發現對方失約。

10.我依然是那種對生活抱持浪漫的人。只是世界不再浪漫。在港鐵裡,就算Jesse或Celine在眼前出現,你/妳也看不見——Sorry,因為你/妳正在低頭碌手機。


月巴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