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0-鄧小樺:愛國大片你個頭

鄧小樺:愛國大片你個頭
2017年7月10日


我看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不是什麼愛國大片,倒是許氏一貫文藝小品王的風格,在抗戰大片的外衣下,還是有着香港視點和許鞍華一貫的女性筆觸。革命游擊隊女將方姑史上真有其人,而許鞍華把她塑造成一個文藝少女,偶像茅盾獲她營救後的答謝禮是送她一本簽名書,嘩,把讀者之愛上升到冒險救人的地步,比民族愛國情更實在。方姑加入東江縱隊的主要工作,其實是印版畫傳單的手作技藝,我說這也太浪漫了吧,許鞍華說「個時係咁上下」。

葉德嫻所飾演的方姑母親,壓場如故搶戲無比,自《法外/內情》以來訓練有素,我們香港人一見Deanie姐被人糟蹋,便肉赤到嗌出聲。馮睎乾說《明》中人人是英雄,但細看來,方母其實算不上「為國捐軀」,起意行動是想幫女兒完成派傳單的工作,憐愛下一代,過程中見到傷員而生惻隱,由親近至遠人,都是親眼所見,並無抽象的國家民族觀念,平凡得很。甚至,電影中點明方母「自私」、愛面子、貪小便宜、勸女兒「打日本仔多你一個唔多少你一個唔少吖」,這些都是港人常見習性,欠缺革命覺悟。但是我一直覺得,貪威識食的香港人,總有自己想要守護的人,於是在命運關頭不知不覺走到前線,因為血性和天性,賠上自己的一切。《葉問》中林家棟所飾的李釗是這樣,《明》中的方母也是這樣。


「不想連累人」是港式願望

張愛玲寫香港淪陷時期的散文〈燼餘錄〉,便是以「自私」切入抗戰主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是有了自我的意識,才會自私;而自我意識的另一面,就是不想連累人。方母叫方姑「不要連累隊友」時大家都會笑,但最後她向張詠賢說「連累咗你咯」時,全院鼻酸聲。香港人總想一人做事一人當;在中國,哪有這回事呢,秦代就有連坐法,中共則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文革批鬥都是家人師友無一倖免的。不想連累人,是個港式的現代願望。

片中花不少篇幅描寫營救800文化人的史蹟;而香港人最熟悉的營救行動,當是黃雀行動。暗號是「跟著擔遮的人走」。周迅是最適合雨中打傘的了。葉德嫻那麼珍重地塞一把雨傘到她手裡。

無人可以阻止我們笑!
愛國大片的帽子太沉重;大家別要錯過《明》裡許鞍華式笑點。苑瓊丹帶入周星馳式氛圍,李燦森等人的港式煲冬瓜一聽就笑,而其實貌似很驚險的槍戰場面也可以笑。現在主旋律片的主角都已經007鐵金剛化,槍法如神且刀槍不入,槍林彈雨擦過彭于晏和周迅身邊都會化作浪漫流星,在槍聲中我笑到收唔到聲。主旋律搞神話,不過無人可以阻止我們在戲院裡笑。為什麼要好好認識所有中共意識形態操作?因為識笑真係好好笑。

許鞍華上來我有份主持的港台31台文學清談節目「文學放得開」談《明》,經常笑到前俯後仰,不時搔頭的迷惑樣子萌到不得了,文藝青年評曰「好似宮崎峻動畫裡的人物」。婚宴中有轟炸人人躲藏,獨方姑款款站到窗前,嘴角噙笑道「反攻了」。女性面對時代責任,有自己輕鬆的姿態。


文﹕鄧小樺

編輯﹕梁敏德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