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安騏:學習一門外語的感動

安騏:學習一門外語的感動
2017/12/15 — 10:00


有翻譯員博客提到語言天份,認為不少所謂有天份的人只是發音和初級掌握得快,一到高階層面,與其他人無異,需要用時間去浸才有成果。我非常認同,尤其小孩子來說,若記憶力好、口齒伶俐,能從整句記憶去學習語言,不用學文法,就能朗朗上口。但當他們要了解更深奧的結構和文型,就必須繼續鑽研,這可能要靠另一種天份,就是深度理解能力。我認為,語言天份並不是一種單一的能力。

不少人以為我有語言天份,所以年紀那麼大仍能掌握一門新語言。我深知,這只不過因為小時家庭環境,令我對發音區別比較容易上手,而且我天生喜歡鑽研世間一切「規律」,喜歡將事情作歸納分析,包括文法,所以在學語言上有一點背景優勢。實際上,我在即時口頭應對方面,是毫無天份的,甚至比正常人弱,中學同學們都說印象中我很靜,其實是因為我年少時極度內向,近乎「自閉」,只在熟人面前才會說點話;這些年來,不論母語還是日語,聽講能力都是靠一點一點去鍛練和累積,過程非常漫長。

十分慶幸,我的基因裡面有「喜歡閱讀」這個元素,閱讀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且是由內至外的改變。從前我「寫作」,是因為自己習慣了用文字表達內心想法;現在我「寫作」,是因為相信「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只要我的文字能作為一個令他人作正向改變的源頭,就值得去寫。

其實如果作為興趣來學一門外語,快不快,真的不太重要,重要是你學習過程是否得到真正樂趣、你有否適當地去運用所學。語言的究極目的,終歸是「溝通」。

最近聽兩位愛徒談及到在日本用日文時的情景:他們到某小店坐下來,老店員知道是外國人就給他們英語 Menu ,在不遠處的年少店員卻因不諳英語而不敢接近,愛徒們見狀,便舉手要日語 Menu ,年少店員立即鬆一口氣,前來招呼他們。

從這件事上,我感動不但是愛徒們肯去運用所學的日文,更感動的是,他們有一份非常濃厚的「人文關懷」。他們不但沒有取笑不諳英語的日本年輕人,更用自己有限的日語能力來為他解窘。

對,其實我們從來不必高呼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也不必經常炫耀自己讀到了什麼學歷、取得了什麼資格。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扶人一把,遠比這些有意義得多了,對嗎?



安騏
超齡女子大生,主修心理學。 27 歲開始學日文, 32 歲留學日本, 35 歲開始跑步,同年順利完走初馬。深信人生若是一場馬拉松,每個人本應有不同步伐,不必與人競賽;聆聽身體聲音,感受風土人情,享受沿路風光,留下點滴回憶,就是人生這一場馬拉松的終極意義。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akyso110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