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5-【明報專訊】地質公園系列——印洲塘

【明報專訊】地質公園系列——印洲塘
2009 年 6月 5日

文﹕李佩雯
協力﹕漁農自然護理署

樂活行:紙筆墨硯印塘尋 -「小桂林」景色迷人

「印洲塘是全港最漂亮的地方,行內人常說『中國有蘇杭,香港有印塘』」,資深旅行家陳溢晃說。有「香港小桂林」美譽的印洲塘,寧靜優美,乘船遊覽,放眼盡是碧山、綠水與藍天,小島星羅棋布,海岸線蜿蜒曲折,紅石門、往灣洲景色迷人。遊人將印洲塘的地質特點聯想為羅傘及「文房五寶」,各起文雅別號,合稱「印塘六寶」,讓風光旖旎的印洲塘更添詩意。地圖上細如沙塵的香港,原來也有這樣美麗的地方。


小島環抱 波平如鏡

贏得「香港小桂林」美譽的印洲塘,1996 年劃定為海岸公園,公園總面積約 680 公頃,是香港 4 個海岸公園之一。印洲塘位處新界東北,被船灣郊野公園、吉澳、娥眉洲和往灣洲環抱,形成一個受保護的海域,波平如鏡,大小島嶼錯落散佈,受到不少旅行發燒友的讚許,連資深旅行家陳溢晃也說﹕「印洲塘是全港最漂亮的地方,放眼盡是山和水,看不到現代的建築物。由於被小島包圍,印洲塘顯得格外寧靜,每逢圓月夜,在平靜的湖面上泛舟,欣賞明亮的月兒,此刻的印洲塘最是漂亮。」印洲塘雖沒有因火山爆發而成的壯麗景觀,寧靜美景一樣令遊人難忘。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說﹕「印洲塘是香港地質公園的重要部分。香港其他地質景點,如萬宜東壩六角柱岩石群,引人注目的是火山爆發形成的震撼景觀;但印洲塘的景色卻相對『文靜』,由於印洲塘四面被陸地及海島包圍,各細小島嶼的海岸線參差不齊,因而構成海灣、岬角、半島和陡崖等不同地貌。」


大水淹山 峰頂變群島

如今在印洲塘看到的秀麗景色,是由於上一次冰河時期結束(約 8000 至 10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之後,海水淹沒了山嶺河谷,昔日印洲塘一帶的熱帶雨林只露出山頭,形成這裏多灣多島,山水環繞的漂亮自然景色。來到印洲塘,除了從海路欣賞海灣的靜謐,如從高處俯瞰,更能體驗印洲塘靈山秀水的壯麗景觀。


赤岩夾岸 全港最紅

印洲塘東南面的往灣洲擁有香港唯一的紫紅色沙灘,遊人不多,假日偶有生態團或行山人士遊覽。(麥兆豐攝)印洲塘景點紅石門和往灣洲,擁有非常特別的地貌,踏足的地方盡是赤紅色岩石,特別是紅石門,感覺猶如在染了紅色的陸地上行走。紅石門是分隔紅石門村與往灣洲的一條水道,由於這裏的岩石是紅色,而「門」則有海峽的意思,因而得名。從地圖上看,這條水道狹窄,特別之處是水道兩岸的赤紅色岩石,由砂岩、粉砂岩、礫岩等組成。郊野公園督察吳善斌說﹕「紅石門、赤洲的岩石屬同一時期,主要是紅色的礫岩、砂岩和粉砂岩。馬屎洲也有大面積的紅色粉砂岩,而紅石門的岩石是全港最紅的。」在陽光照射下,濕潤的岩石如鮮血般紅,格外奪目耀眼。 前往印洲塘可從西貢黃石碼頭出發,當船駛進黃竹角海至紅石門,看見一片寧靜的海灣,那就是印洲塘了。


地質特色睇真啲

Check Point 1 —— 砂岩 當年酷熱 氧化變紅

地點﹕紅石門

紅岩遍地 - 在紅石門近海的是粉砂岩;離岸較高處的則是表面平滑,但質感如粗砂的砂岩。(麥兆豐攝)在紅石門看到的,多是表面平滑但質感粗糙的砂岩。紅石門的岩石,都像染了色,有深紅,有淺紅。砂岩常見的是淺黃色,變成紅色的原因,相信是形成時氣候非常炎熱,加上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高,令沉積物中的鐵礦物氧化作用特別厲害。除了在離岸較高處的砂岩,在這裏還可發現不同種類的沉積岩,例如近海處亦有呈粉砂質的粉砂岩。

Check Point 2 —— 火炬狀節理 裂隙彎曲 形狀特殊

地點﹕紅石門

罕見節理 - 岩石受到相反方向的壓力拉扯,形成火炬狀節理,屬較特殊的地質現象。(漁護署提供)我們常見的岩石節理(裂隙)多呈直線,但在紅石門某塊岩石上卻出現了特殊的火炬狀節理,彎彎的,與一般直線節理不同。吳善斌說﹕「推斷是由於岩石受到地質構造運動影響,岩石兩邊受到相反方向的壓力拉扯,令中間位置破裂而出現裂隙,後期的石英入侵,令彎曲的節理形態更為明顯。」


Check Point 3——礫岩 碎岩明顯 香港少見

地點﹕紅石門

多色礫石 - 在紅石門「印洲塘海岸公園」告示板附近的礫岩,由不同顏色的礫石組成,白色的、灰色的、赤紅色的、啡色的,佈滿整塊礫岩。(麥兆豐攝)楊家明指出,香港可以看到漂亮而完整的礫岩的地方不多,紅石門是其中之一。除了石面平滑的砂岩,紅石門也有粗糙的礫岩。在「印洲塘海岸公園」的告示板附近就有一塊礫岩,與砂岩最不同之處,礫岩能看到許多明顯的礫石,礫岩和角礫岩均是由母岩上破碎下來的碎屑岩,經搬運、沉積、壓實、膠結而成。有些礫石呈稜角,有些則被磨圓,如果岩石中的礫石超過 50%是圓形的,稱為礫岩;若超過 50%具有稜角,則稱為角礫岩。


Check Point 4——潮上平台 幾米小島 極罕地貌

地點﹕印洲塘

遊覽印洲塘,海上偶然可看到一些極細小的島嶼,面積闊約數米,例如「印塘六寶」之中的筆架、印章。這些小島嶼,地質學上稱為「潮上平台」,是印洲塘獨有的地質現象。楊家明說﹕「潮上平台位於潮水漲退之間。它原本是一座小山坡,但因潮漲,海水淹沒小山坡,陽光的熱力與鹽結晶膨脹的作用力令岩石受破壞而鬆脫,掉下來的石頭被海浪帶走。一段長時期的風化作用,形成現在所見的潮上平台。」說是印洲塘獨有,因印洲塘受周邊的地理環境所保護,假若在當風當浪的自然環境下,海浪的侵蝕作用大於熱脹冷縮及鹽分結晶的破壞力,只會形成如西貢東、蒲台島等地的陡峭海崖。少遇風浪 - 印洲塘因不受大風大浪侵襲,因而形成獨特的潮上平台。(漁護署提供)


印洲塘小資料
位置﹕新界東北
主要景點﹕紅石門、往洲灣
岩石種類﹕砂岩、粉砂岩、礫岩
岩石年齡﹕有不同年代的石頭,年齡約 1 億至 4 億


岩石放大鏡 - 砂岩 觸感粗糙似砂粒

石種﹕沉積岩

印洲塘及紅石門一帶,主要由砂岩組成。砂岩是由砂粒「構成」的岩石,是沉積岩的一種。沉積岩一般是古老岩層風化剝蝕的碎屑,沉澱在大海和湖泊,經過不斷的堆積和數百萬年脫水壓實而成。沉積岩包含不同大小的微粒,可分成泥岩、粉砂岩、砂岩、礫岩和角礫岩。要測試岩石是否砂岩,只需輕觸岩石,如能感覺到砂粒,觸摸時有粗糙的感覺,那就是砂岩。紅石門的砂岩,顏色深淺不一。原來,鐵含量豐富的岩石,形成時的氣溫及空氣中的氧含量愈高,顏色便愈紅。偶爾看到岩石凹凸不平,呈塊狀,原因是岩石的密度不均勻,抗風化程度不一,導致部分岩石容易掉落。

不同地方的砂岩,顏色也不一樣。鐵含量豐富的岩石,形成時的氣溫及空氣中的氧含量愈高,色澤便愈紅。(麥兆豐攝)


fun fact﹕礦物硬度分 10 級

世界上最硬的礦物是什麼?怎樣量度?

鑽石不但是世界上最名貴的礦物,也是最硬的礦物。

不同種類的岩石由不同礦物組成,岩石被礦物入侵更是常見現象,紅石門部分岩石也被石英入侵,形成一條石英脈。每種礦物有不同硬度,要推斷礦物的硬度,可參考「摩氏硬度表」。「摩氏硬度表」由奧地利礦物學家 Frederich Mohs 於 1822 年建立。他將礦物硬度定為 1 至 10級,第 10 級最硬,每一等級以一種礦物為標準礦物,將標準礦物與比較礦物互相摩擦,彼此也有刮痕表示硬度相同;如只有其中一方礦物出現刮痕,表示該礦物的硬度較低。礦物中,鑽石硬度為 10 級,石英硬度為 7 級,方解石為 3 級,而我們的指甲,以摩氏硬度表的標準來說硬度約 2.4 級,鉛筆約 1 級,玻璃杯約 5.5 級。

攝影教室﹕背光拍水底 閃閃發亮
今期主講﹕《明報》資深攝影記者麥兆豐
題材﹕水中的岩石 拍攝地點﹕紅石門
鏡頭﹕35mm(DX format SLR)
光圈﹕f5.6 快門﹕1/2000s ISO﹕200

紅石門海水清澈見底,近岸處可見水裏的深紅色岩石,於是我用 35mm 焦距拍攝水中的岩石。雖然採訪當日陽光充沛,但由於在船上拍攝,所以我選用 1/2000 秒快門為基礎,從相機自動曝光得出 f5.6 光圈,為突顯岩石浸於水中的效果,我選擇了背光(即相機鏡頭面向太陽)拍攝,水面因太陽光線直射而形成反光點,使相片出現閃閃發亮的效果。


文﹕李佩雯
協力﹕漁農自然護理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