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4-阿果:不懂乜乜的女人

阿果:不懂乜乜的女人
2017/5/14
果欄


我身邊不少女性朋友,長期非常忙碌。除了日復日的保濕化妝、揀衫換衫、返工放工、洗衫煮飯、卸妝護膚、相夫教子(假如已婚)、擔心(或被關心)無得相夫教子(未婚者適用),近期時間表還額外增添兩項行程:睇電視、看電影——只因這陣子有三齣本地影視作品,都打正旗號,要說出香港女性心聲。

第一齣女人戲由TVB 炮製,名叫《不懂撒嬌的女人》,故事講述一對「不懂撒嬌」的香港堂姊妹,辦公室內能幹強悍,情場上卻面對中台強敵夾擊。劇集簡介寫明,這是關於「如何扭轉單身終老命運的愛情故事」。聽起來異常老套的情節,每晚卻吸引百多萬觀眾收看,甚至引起網上熱話。不少人說,此劇有別一般膠劇,畫面清新,對白精警,角色設定刺中港女心事。如劇中唐詩詠飾演的Cherry,受過情傷,堅持以結婚為人生最大意義,偏偏遇上一個恐懼結婚的男人,不少女觀眾大力點頭,「講緊我呀」。

另一個教港女點頭的故事,是《春嬌救志明》。張志明和余春嬌之間的感情,七年前萌芽於後巷煙霧,兩年後續集備受北方情敵挑戰,仍和好如初。近月上映的第三集,再無外敵,但「港女代言人」余春嬌眼見身邊大男孩長不大,心情敏感,茶飯不思,情海(無端端)又翻波。女觀眾一邊為角色無理取鬧、故事永遠循環而厭煩,一邊卻暗暗認同自己有時一樣脆弱而敏感。

還有同樣正在戲院上映的《29+1》。電影由彭秀慧自編自導自演的舞台劇改編,講述兩個29歲女生林若君和黃天樂,即將步入三字頭的複雜情感。星期五晚我獨自入場,觀眾中有女、男女、女女、女女女等組合,額頭刻着一個「男」字的我,頓覺異相。電影放到中途,身邊突然有道強光——原來旁邊的男觀眾悶得發慌,按捺不住要碌手機打發時間。同一時間,坐他身邊的女友,卻在拭淚。顯然,《29+1》是名副其實的女人戲。


作為男人,我知道我和那個玩手機的男觀眾一樣,永遠跟女人心事有道屏障。但這兩星期,努力拉住港女衫尾,為Cherry、余春嬌、林若君的故事肉緊以後,我起碼重新摸到香港女生的三點心情。

一、港女之累。《29+1》一開首用快鏡描述主角林若君每早由起牀到出門的連串步驟——保濕化妝揀衫換衫煮早餐穿高跟鞋,足足兩小時才能踏出家門。我眼界大開。而這只是一天之始而已。許多香港女人在辦公室忙完整天,回家還要煮飯洗衫教仔照顧父母,別說撒嬌,連呼吸也幾乎遺忘。不用女性主義者提醒,我都知道這樣的人生很累。

二、港女之慮。有別於男角們個個性格瀟灑、從容不迫,三個故事裏的港女們,長期緊皺眉頭,或憂慮一世單身,或憂慮伴侶不愛自己。例子有《不懂》的Cherry一臉認真向Mall姐說:「香港30歲以上女人,每三個就有一個嫁不出,你我不可做那一個。」又例如人到中年的余春嬌,眼見張志明拖沓多時仍不願跟自己結婚,便懷疑對方不愛自己(因為太愛他自己)。年紀大、無婚結,是港女心裏最大憂慮。

三、港女之懼。恐懼,因為自己(在男人眼中)不夠好。《不懂》劇組眼中,「香港女生」缺點多多:身材平平,無前無後,吸引不到男人;個性獨立倔強,不夠溫柔,不懂撒嬌,無法取悅伴侶。這些天生缺點,放諸中國、台灣佳麗面前表露無遺,更在「三成香港男人娶內地妻」等事實之下,化成摸得到的恐懼——再不發奮圖強,我(港女)就會地位不保,身邊的男人會被更嬌媚溫婉、更玲瓏浮凸的女人一手搶走。


對於許多人來說,以上其實是老生常談,也是性別常識——誰不知道香港女人又累又慮又懼?問題在於:知道了,然後怎麼辦?
《不懂撒嬌的女人》交出的答案出人意表。劇中兩位女角個性強悍,但情路不順,於是劇情安排Cherry向台妹學習撒嬌,換來愛情;Mall姐也放下黑面,努力做個通情達理的「好女人」。換句話說,讓自己變得更加女性化,原來就是「扭轉單身終老命運」的不二法門。這是劇集主旨。


類似信息,更直白地見於myTV 網站上一段長達三分鐘的節目宣傳片「三地女生之不同」。當被問到「撒嬌是否女人最強武器」,劇中各演員不論男女,都大表認同:「遇到女生向自己撒嬌,我會頂唔住」(袁文傑);「男人當然喜歡女友溫柔一點,嗲吓佢」(高海寧);「沒有男人喜歡工作回家後還被呼呼喝喝。Soft一點、撒下嬌會好些。」(林文龍)
明白了嗎?劇集先將「30歲以上女人有三分之一嫁不出」設定成一個問題(甚至是奇恥大辱);然後一口斷定,香港女人遇上問題,因為她們本身就是問題(不懂撒嬌)。你或會問,現實中好多人這樣想呀。對,但這不代表劇集可以毫無批判地接受,以至傳播。《不懂撒嬌的女人》很多方面都有所進步,例如分鏡、對白;然而它與傳統劇集的表面差異,始終掩飾不了其守舊性別意識。假如觀眾全盤接收,就無異於擁抱連串性別定型,或如女性主義概念doing gender——女人應該溫柔嬌嗲,小鳥依人;與其做個女強人,不如做個男人背後的幸福小女人,相夫教子,三從四德。天呀,這是什麼年代了?


女人的煩惱不止愛情

除了販賣陳舊意識,流行文化也往往將女人看得過於簡單,女角的心思意念,一定完全繫於愛情之上。一班女人聚頭,談的永遠是愛情小事,不可以是國家大事。女角的happy ending,不可以是夢想成真、工作成就,反之一定是覓得如意郎君,婚姻圓滿。否則,就像陪伴觀眾七載的余春嬌一樣,永遠為張志明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終日。這是女人的宿命嗎?就算是,某程度上也多虧媒體翻弄定型,落力促成。

香港女人有許多男人不能明白的煩惱,例如怕30歲未婚,怕深夜歸家,怕升職太快。對此,香港社會很多時的反應,不是揪出真兇,而是怪罪女人——嫁不出,因為你不懂撒嬌;被侵犯,因為你不懂預防;不升職,因為你不懂平衡家庭與工作……香港女人的頭頂,永遠有很多外間加諸的「不懂乜乜」標籤,諷刺的是,偏偏從來無人責難女生不懂un/re-doing gender,以至doing yourself。

所以我更喜歡彭秀慧的《29+1》。林若君的故事告訴我,香港女人的煩惱從來不止愛情。走入三字頭,女人要面對的殘酷現實,除了嫁不出去等老生常談,還有父母年邁、友人疏離、工作太忙,以至遺忘自身。要活得快樂,重點不是一窩蜂地學習撒嬌,尋找歸宿,等候志明,而是反問自己:我怎樣才能快樂?做返個人,比起做大眾心目中的「女人」,更重要。


文﹕阿果
圖﹕資料圖片、電影截圖
編輯﹕張天馨
fb﹕http:// www.facebook.com/ 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