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9-陳韋安:不滯於物

陳韋安:不滯於物
21:07 29/5/2017


小時候最怕寫字。每次拿起筆來都苦不堪言,極欠耐性,討厭緩慢,字很醜。中學時步入 ICQ 時代,心感恩惠,感謝上帝賜下「中文輸入法」這發明,輕輕鍵入就可得工整的字,速度又快,字體更任君選擇。從此以後,我就立志從此不再寫字了。我同時是一個科技迷,自電子手掌(PDA)的時代起,就不再用紙和筆,任何事都「電子」了結。甚至,實不相瞞,這幾年在神學院批改功課也早已改為直接在臉書評分。

豈料,今年三十有七,卻突然沉迷寫字,不僅重拾放下將近廿年的筆,更花一整個下午在家練字。深體會緩慢的滿足。手雖疲倦,心卻煥然一新。甚至,有時更主動跑到圖書館借下數本書法字帖——王羲之的《蘭亭序》、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等等,純粹觀賞,看得不亦樂乎。手巾仔、墨水筆、筆記簿、水壺更成為我的「出門四寶」,恍如回歸小學時代一般。

為何我會出現如此轉變呢?我不知道。不過,這幾年心裡確實萌生如此感覺:「世界的科技越發達,低科技之物就越顯得矜貴。一件東西越被量產化,該東西就越失去它的原有價值。一件事越是容易,它的困難就越顯出其意義。」不是嗎?中文輸入法越是普及,寫得一手好字就越是矜貴;一百封電郵比不上一封親手寫的信;隨手可得的紙巾遠不及一塊手巾;7-11售賣的量產化的蒸餾水遠不及自備的水壺。

早前與陳恩明牧師同台主講一個有關聖經的講座,大家都深有同感:這世代讀聖經的渠道越多,信徒卻反而越少重視對聖經的閱讀——聖經淪為手機內「備用的工具書」,內藏幾十個聖經譯本,不出數秒就能搜索整本聖經,信徒卻甚少仔細拿起來讀。因此,陳恩明鼓勵大家重拾背誦聖經的習慣,而我卻選擇抄寫聖經。

不,我沒有反對科技。我從來都不反對科技。
不,我更不是「老的總比新的好」的自傲與守舊。
我其實在思考現代人的信仰方向——
急速的城市需要緩慢的教會;
量產的社會需要獨特的靈性;
繁忙的香港人需要簡約的信仰。

試想想:千篇一律、量產化、倒模出來的靈修,誰要呢?我們拒絕量產化的信仰生活。執筆此時,突然想起金庸描述獨孤求敗歷程的一段神來之筆: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持之橫行天下。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當然,我們都不是獨孤求敗。不過,假若「劍」是我們的靈性,人越成熟,這劍豈不越是回歸自然與簡約麼?


陳韋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