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國家地理雜誌--未來的國家公園

未來的國家公園--美國那些特別的地方會永遠美麗下去,但全球暖化讓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這些地方不會永恆不變。
2016年12月《國家地理》雜誌


撰文:蜜雪兒·奈豪斯 Michelle Nijhuis
攝影:凱斯。拉辛斯基 Keith Ladzinski
這是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百週年紀念全年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看更多關於國家公園影響力的故事照片和影片,以及美國國家公園面對的威脅,請至nationalgeographic,com/power-of-parks/


---
冰河國家公園。蒙大拿州
冰河消退
日出照亮了「花園圍牆」,這是由冰河期的冰河塑造成的岩脊。格林内爾冰河填滿高牆下的盆地,但與暖化世界的多數冰河一樣也在逐漸縮小表面積自1850年至今已減少了超過75%
---
---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華盛頓州
暖化的海洋孤零零的赭色海星捕食貽貝和藤壺,周圍滿是黃海葵。自2013年開始,太平洋沿岸海星的死亡數量創新高科學家猜測是暖化的海水讓海星無力抵抗疾病。
---
---
紅杉國家公園,加州
炎熱,乾旱
在内華達山脈高處,泛光燈照亮的巨大紅杉在夜空下矗立這些紅杉的壽命可達3000年,但加州史無前例的乾旱正考驗它們「我們把這場乾旱視為未來的預告」生態學家内特·史蒂文生說。
---


亞薩提格島國家而岸位於一片60公里長的狹長陸地上很非近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海岸目前正逐漸往西移動。數世紀以來,颶風和東北暴風驅使島嶼大西洋側淘灘的沙子越過島嶼,落進西側海灣邊的沼澤裡,使得整個島嶼往美國東岸靠近。

「很妙,對吧?」伊許梅爾·恩尼斯頂著強勁春風說:「演化!」他對著眼前的海灘笑開懷。海灘上遍布樹木殘樁,多瘤的枝幹和椅墊大小的一塊塊泥炭,這是過去形成島嶼西岸的沼澤遺跡,後來風暴吹動的沙子將之掩埋,如今因為島嶼持續移動,沼澤又在東邊重新出現了。

恩尼斯最近才從擔任34年的亞薩提格維修組長職位退休,已經看盡了此地各種風暴。其實這處國家海岸的存在,正是因一場東北暴風:1962年3月,著名的聖灰星期三風暴肆虐亞薩提格,摧毀了新建的「海洋沙灘」度假村,破壞了裡面的道路,第一批蓋好的30棟建築和開發商的夢想保育專家善用那次挫敗,在1965年說服美國國會將大半島嶼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加以保護。如今它是大西洋中部海岸最長的未開發離岸沙洲,島上鬃毛蓬亂的野生小馬,無光害的星空和平靜的海洋景致深受大眾喜愛;但這裡的海洋也如同在其他離岸沙洲所見,不時受到強大風暴侵襲。

科學家預期,隨著氣候變遷,風暴的威力會增強,海平面將持續上升,亞薩提格緩慢的西向移動也會加速,恩尼斯太了解這個島了,他猜想這些變化已經開始了“亞薩提格的維修小組已開始面對相關後果,十年來,風暴摧毀島嶼南端停車場六次遊客中心,也受損三次。

恩尼斯天生擅長修補東西:他認為這情況需要機械工程上的創意,於是和公園的建築師合作,與同事一起改造廁所,淋浴和海灘小屋,以便在風暴將近時可以快速遷移他們試驗各車場鋪面,最後用鬆散蚌殼做成透水鋪面。不但容易修復,必要時也可鏟移至新地點「我們進行了很多所謂的「東岸工程」恩尼斯笑著說::我們考慮的不是氣候變遷,我們動手因非做不可?」他又低聲故作分享祕密地說:「全是誤打誤撞。」

無論是否誤打誤撞,這些小改造正是大規模措施的濫觴。這片而岸目前是美國最早明確應對,也承認氣候變遷效應的國家公園之一:根據其基本管理計畫草案,公園不會嘗試貸抵抗不可避免的現實:公園會隨島嶼移動而持續移動,也會配合沙子的移動改變結構。如果海平面上升,暴潮加劇,導致連結亞薩提格與本土的基州屬橋梁維修起來不切實際,遊客就必須改搭渡輪造訪公園。


美國國會於1916年夏天通過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建置法案,指示管長理局應該保持公園景觀和野生生物「不受損害,以留給未來世代尼亞欣賞」。法律並未明定「不受損害」的意思。第一任局長是充滿魅力的硼砂大王史蒂芬·馬瑟,他認為意思只是「不開發」。早期公園管理者跟隨他的領導,致力保護和宣揚這些壯麗美景。

但爭議幾乎在管理局一誕生就開始了。1916年9月,加州著名動物學家約瑟夫·格林尼爾在《科學》期刊撰文,建議管理局不該只保護景觀,也要保護「動植物的原始平衡」,隨後數十年間管理局內外的野生生物學家皆呼應格林尼爾,要求公園在生態方面也應保持「不受損害」。但大眾來到公園是為了壯觀奇景。為了火山,瀑布可以開車穿過的大樹,因此保存這些景觀仍是管理局的首要關切事項。

1960年代初期,內政部長史都華,尤德爾開始關切管理局對公園內野生生物的管理情形:在他任內將近50個地點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包括亞薩提格。他延攬加州大學野生生物學家史塔克,李奧帕德主持一項獨立研究。

「李奧帕德報告」展現了巨大影響力,這份報告的結論與格林樹廣尼爾的主張一樣,呼籲管理局要維持歐洲殖民年代即已存在的科學「動植物生態平衡」。隨後數十年間,管理局變得更科學了,公年將園管理當局開始在天然野火長期被抑制的地方進行人工控制放火:重新引進已經消失的物種,例如狼和大角羊。不過重點其實不在於恢復生態過程,主要還是要重造靜態風景,也就是按李奧帕德報告的建議把每個公園塑造成「原始美國風光圖」最後這個願景就變得像黃石公園歷史學家保羅·舒勒利描述的一樣帶著「近乎聖經教條的意味」。

然而,李奧帕德自己後來也承認,這個願景産生了誤導作用將殖民前的美國視為原始,其實忽略了長期以來美洲原住民經由狩獵與放火等行為對公園景觀的影響它忽略了大自然不會傾向穩定狀態,地景和生態系永遠會因為風暴,乾旱,火災或水災而不斷改變,甚至會受生物交互作用的影響。

「公園管理局與大眾有種共識,要將切維持向來的模樣,」生態學家奈特史蒂文生說,他在紅杉與國王峽谷國家公園,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研究森林,「但時間不會就此停駐。」


1980年代以降,科學家逐漸接受了目前的新變化。冰河國家公園的冰河逐漸縮小,紅杉國家公園的野火規模擴大,各個海岸公園也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陸地。21世紀才剛開始,冰河國家公園研究人員就宣布,到了2030年,就連園區內最大的冰河都很有可能會消失。

2003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一群學者開始回溯格林尼爾的腳步。身為動物學者的格林尼爾在優勝美地和加州其他公園進行了非常詳盡的野生動物調查,並預測這些調查的價值「直到很多年後才會受到重視,可能要經過一個世紀」。柏克萊的學者將他們在優勝美地的調查結果和其他資料與格林尼爾90年前的紀錄進行比較,發現數種小型哺乳類的生活領域已往海拔較高處大幅移動,朝內華達山脈稜線前進。另外兩種曾經很普遍的哺乳類種花栗鼠和一種林鼠,在公園內也幾乎絕跡。模式很清楚:氣候變遷已降臨優勝美地,動物正在遷移以逃離炎熱。

公園管理局一度避免談及這個主題承認人類造成氣候變遷的事實是一種政治表態,而公園管理局是不和遊客談政治的冰河國家公園的解說牌只簡短提及氣溫上升解說員也避免談到成因。「我們受到很多限制?」曾任紅杉與國王峽谷國家公園解說組長的威廉·特韋德回憶說:「上面給我們的訊息基本上就是『如果可以避免,就不要涉入這個議題。」」

但問題比一時的政治更深遠,長期以來,大眾前往國家公園是為了體驗水恆,一瞥穩定「且未受損害」的大自然,無論這一瞥有多不真實。但我們不願面對的氣候變遷真相讓公園管理局愈來愈難提供那種錯覺,而沒人知道國家公園應該提供什麼來取代。


内特,史蒂文生六歲時,父母讓他穿上靴子,揹上手工打造的木製背架,帶著他去國王峡谷國家公園背包旅行。此後53年的大半時間。史蒂文生都在內華達山脈的古老森林裡行走,它們是我的宇宙中心。」他說。從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畢業後不久他就把東西全塞進他的道奇汽車,離開南加州,接下紅杉國家公園的暑期工作,如今他是那裡的生態研究學家,研究森林如何變化。像史蒂文生這樣的研究者則較有彈性(也較有責任)去考量更長遠的未來。1990年代,這種長遠展望開始深深困擾他,過去他總認為,周遭的紅杉林和巴爾夫氏松林會比他長壽很多。但當他考量到氣溫上升和長期乾旱的可能效應,他就沒那麼確定了:他能預見「原始美國風光圖」消融成再也無法觸及的過去這種體認讓他有好幾年都因悲觀而情緒低迷。

「我原本堅信管理局的使命,」史蒂文生回憶說道:「但突然之間,我看出我們的使命與未來的使命不會一樣我們再也無法把過去當成復原目標,那在我們即將進入的年代非但不可能辦到,甚至可能不受歡迎。」

史蒂文生展開他所謂的「巡迴演出」,對管理局同仁介紹找到新使命的必要。他有點惡作劇地提議一個動腦實驗:萬一紅杉國家公園變得太炎熱乾燥,不利於它命名由來的這種樹木呢?原本該避免干預荒野自然的公園管理者,是否該幫紅杉澆水,拯救紅杉?該不該開始將紅杉小苗種植到較涼爽潮溼的地帶,甚至公園邊界以外?該不該兩者並行,抑或都不做?

他的聽眾局促不安,李奧帕德並沒有留下答案給他們。

9月下旬某一天,紅杉國家公園的天空清澈湛藍,多虧有陣陣涼風,吹散了內華達山脈另一側傳來的野火煙霧史蒂文生和他的田野團隊正要結束一季的森林調查,為長達數十年的森林健康紀錄增添新資料。他們海拔最低的研究地點位於紅杉區下方,今年死了16%的樹木,約是平常比率的十倍。「差不多是一場小規模野火之後的情形。」史蒂文生說,連年乾旱讓許多低海拔樹木健康變差,因昆蟲攻擊而瀕死。至於較高海拔的紅杉林區,已經有幾棵老巨木落下一些針葉,以對抗乾旱壓力,少數本來就已經因火災而受創的則已經死亡。「問題不是『紅杉正在死亡』,」史蒂文生強調:「相對來說紅杉活得還算好,問題在於松樹,冷杉和美國肖楠,整個森林都被影響了。」

目前的乾旱或許是未來的預告,但氣候變遷的問題--不管是在紅杉公園或其他地方--在於有許多難以預測的影響。紅杉國家公園的平均氣溫會上升,降雪會變成降雨,但不確定降水量是會增加還是減少,也不知道改變會是漸進的還是很突然,「我們不知道這裡會上演哪一個情境。」紅杉與國王峽谷國家公園園長伍迪。史邁克說,公園管理局再也無法重現過去,也不能仰賴未來,而必須對可能發生的多種差異極大的不同未來做好備。


---
哈特拉斯岬國家海岸
北卡羅來納州

海平面上升

哈特拉斯島距離海岸不遠,在美國本土與廣闊海洋間形成一道細長的屏障,就和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沿海的亞薩提格島一樣。逐漸上升的海平面和增強的風暴讓哈特拉斯島變窄,破壞了棲地和歷史建

築,也讓本土面臨直接承受風暴威力的威脅。
---
---
乾旱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約書亞樹又稱寬葉絲蘭小苗需要雨水才能挺過炎夏,但乾旱愈發頻繁,為期也更長目前這種樹廣泛分布在園區内,但科學家預測,到了2100年將只剩下零星的樹叢。
嚴重乾旱月分數
帕爾默乾旱指數(PDSI)
---
---
冰河消退
冰河國家公園
冰河消退冰河國家公園在現今的國家公園範圍内,1850年大約有150條冰河,現在只剩25條格林内爾冰河面積縮減超過75%
---
冰河國家公園。蒙大拿州
野火
洛磯山脈北段的鋸齒狀山峰籠罩在華盛頓州野火吹來的煙霧裡,在晨光中閃爍微光隨著氣溫上升和乾旱更長,美國西部野火的規模變大,破壞力也更強。
---
---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佛羅里達州
鹽化作用
一隻美國短吻鱷在大沼澤地北邊的落羽松沼澤底部等待獵物隨著海平面上升促使鹹水流進大沼澤地,短吻鱷可能會被一般鱷魚排擠出去,因為鱷魚可從舌頭排出多餘鹽分。
---
---
海平面上升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公園有84%的地區已經位於海拔1公尺以下,海平面上升,使得碰到風暴或大潮時鹹水倒灌的可能性與規模都增加了公園的淡水内陸沼澤正逐漸被半鹹水和海洋棲地占據。
典型情況
克拉莎草澤在淡水環境生長繁茂,紅樹林則是在鹹水和半鹹水環境才長得。
海平面上升
入侵的鹹水會分解泥炭,造沼澤縮減和破壞,紅樹林也會挺進內陸。
---


2009年,管理局長喬納森,賈維斯召集了一個外部專家委員會重新檢視李奧帕德報告,會議的成果文件「重訪李奧帕德」為管理局提出了一套新目標,管理局會以因應「尚未完全了解的持續變化」為管理目標,而非保留原始風光。它將致力保存「生態的完整和文化與歷史的真實」,而非「生態景觀」。訪客則會獲得「轉化性的體驗」,而不只是欣賞靜態美景。最重要的也許是公園將會「成為國家保育地景和海景的核心」。管理局不會再把公園當作孤島管理,而是當作受到保護的土地網絡的一部分。

這份報告還不是正式政策,但卻是到目前為止管理局對發生中的變化,與需要因應這些變化的最清楚的昭示。究竟會採取什麼樣的因應措施,目前還不確定,而且主要會視各個公園的情況,由科學,政治和經費來決定。有些公園已經大費周章對抗變化公園,例如哈特拉斯岬國家海岸,就花費將近1200萬美元,把一座著名燈塔往內陸搬了將近1公里。

因此很多公園的因應之道是增加園區對變遷的容忍力,調整體質,並協助動植物面對變化:在印第安納沙丘國家湖濱區,科學奧林家正在櫟樹疏林上找尋比較涼爽的微氣候,管理局可能會把瀕危海洋吸的卡納藍小灰蝶搬遷過去,因這種蝴蝶在公園內已無法生存人類排幾近絶跡。生物學家也在冰河國家公園裡捕捉公牛鱒,用背包把牠們送到歷史分布範圍以外,更高更涼爽的一座湖泊,這樣做是物為了給這種魚類一個庇護所,避開氣候變遷和入侵的湖紅點鮭。

而在紅杉國家公園史蒂文生希望公園管理者引,在公園裡比較高,比較涼爽的區域種植紅杉小苗,觀察小苗的適應狀態以及大眾對拿這個具有代表性的物種進行實驗的反應。回到亞薩提格,恩尼斯的繼任者為停車場和廁所做好準備以因應改變的同時,教育組長莉茲,戴維斯也正在幫助公園較年輕的訪客做好準備,她在亞薩提格待了25年,曾帶無數學校團體參訪這片海岸小學生來參觀時,她會帶他們去沙灘(用沙子塑一個島嶼模型然後用一桶海水沖過去,展示島嶼如何變化。然後她會把模型交給孩子,問他們會把停車場和露營地設在哪裡?遊客中心呢?「他們會非常投入喔,」她笑著說:「他們會說不行不行,新的管理站不能設在那裡,會被沖走!」

訪客就像管理局一樣,必須學習接受他們鍾愛的公園可能會改變,「大家會問:『我還能欣賞它嗎?我的孩子和孫子還能欣賞得到嗎?』」戴維斯說:「答案是可以欣賞方式可能不同,抵達這裡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但還是能欣賞它。」


---
海洋酸化奧
林匹克國家公園
海洋吸收了至少四分之一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pH值下降,這表示海水變酸了1會傷害海洋生物,例如讓貽貝難以形成外殼。
---

蜜雪兒。奈豪斯最早是科羅拉多州《高山郡新聞》的記者報導氣候變遷與保育已有15年,曾為《國家地理》雜誌撰寫關於「乾淨」煤炭的前景和加州乾旱的文章,還有2015年5月號的《湄公河水壩》篇章。

凱斯拉辛斯基是在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裡長大的,曾擔任戶外與冒險活動攝影師,足跡遍及七大洲他曾在中國和南極洲為《國家地理》雜誌拍攝極限登山遠征隊的影片,這是他第一次為本刊拍攝照片。


2016年12月《國家地理》雜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