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4-家明雜感:《逆權司機》劇本的五個元素

家明雜感:《逆權司機》劇本的五個元素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明報專訊】看完《逆權司機》(A Taxi Driver)不禁慨嘆,韓片真擅長把娛樂跟歷史結合。

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拍得出雅俗共賞的「六四」或「雨傘」電影?《逆權》的選材有先天優勢——小人物成就大事,萍水相逢卻患難見真情。本片拍攝時,當年的士司機下落未明,編劇更可大做文章,幻想小人物覺醒,叫人更易共鳴。


(一)視點

《逆權》故事從金四福(宋康昊)的POV出發,對比出1980年5月漢城與光州兩個世界。片子開始時在漢城還輕鬆,金四福邊開車邊唱歌(資深觀眾應聽得出是譚詠麟的《火美人》原版)。畫面顏色明亮,綠色尤其鮮艷,黃制服配綠車身也醒目。橋段無傷大雅,金避開示威及催淚彈,載孕婦到醫院,回家替女兒強出頭等等。二十分鐘序幕,交代單親家庭狀况及他們經濟困境。

出發往光州後,氣氛及顏色開始不同,市內像鬼域,示威現場則萬人空巷。看上去都是殷切誠懇的民眾,有人快樂抗爭、唱歌跳舞,有人給德國記者Peter(Thomas Kretschmann)及金四福遞上地道美食。金的所見所聞都很重要。他是退役軍人,有出國工作經驗,不相信國家軍隊傷害無辜百姓,覺得是大學生搞事(「藍絲」」?「韓豬」?)。後面他才慢慢見證暴政可怕:廣場上血腥鎮壓,醫院死傷枕藉,他被追捕及誣衊為共產黨員。夜深在後巷逃竄時,遠遠見到一卡車全是被捕的異見分子/大學生,被脫去衣服羞辱及毒打,氣氛詭異,但出奇寧靜。


(二)旅程

《逆權》從漢城到光州再回漢城,是兩個角色一次奧德賽旅程。畫面敘事很強調路途之崎嶇遙遠,離開文明路過田野,以至大路不通抄小路等一波幾折。本來只是幾小時車程,再長也不過兩天兩夜,因為封鎖而難比登天。回來後於是曾經滄海,覺醒了,變成不同的人。

金四福的變化最明顯,由唯利是圖到願意捨身成仁。金最初是被動的,他多次嚷着要回漢城,一次看在金錢份上繼續前行,一次接載苦尋兒子的可憐老母,一次是的士拋錨被迫滯留光州,命運把他一再帶回風暴中心。只有最後的折返例外——經典「三幕劇」結構,故事差不多在第二幕尾聲,角色的行動逆轉命運(金四福百感交集唱着歌,突然把車子轉彎),昂然進入「解決」(resolution)的第三幕。宋康昊演出無懈可擊,影片開始時遊戲人間,後來在光州翌晨想悄悄離開,整個人已不再神氣,自知貪生怕死,連對話也不敢直視對方。德國記者Peter也有轉變,開始時他是機會主義者,機關算盡又有些傲慢。別人問他為何當記者,他直認不諱是因為錢。然而,屠殺後光州的醫院慘絕人寰,連飽經風霜的Peter亦一蹶不振。

除了漢城跟光州的距離,金四福跟Peter之間有更遠的文化、心理差距。兩個人牛頭不搭馬嘴,溝通常生誤會(「none of your business」誤解為「business man」)。後來因為碰撞(弄跌攝影機,弄斷全家福繩子),兩人幾乎打起上來,金四福撞倒流鼻血。語言原來真不重要,默契及感情由相處而慢慢培養。兩天同甘共苦,矛盾漸漸消失,目標及價值觀愈來愈近,兩人最後成為莫逆之交,老了仍然心存感恩(「要說謝謝的應該是我」)。當然,他們之間還有個傻頭傻腦、歌藝一般的大學生具宰植。宰植的遭遇如何影響他們,不用多說。
你可說《逆權》很樂觀,相信人皆有良知。所以別隨便罵人「X豬」了,有緣遇到覺醒機遇,任何人都會站到公義一面來。


(三)味道

不只在光州的所見所聞,全羅道美食,亦令金四福念念不忘。

光州示威的「大愛」情操,不停令金四福這個利己主義者驚訝。當地的士司機拒載記者,原因竟是他們對民主運動報道失實,香港佔領運動時的士司機若有此美德多好!的士司機行公義,油站免費向的士提供汽油。金把車開到聚會的廣場上,清秀女孩給他送上食物(又叫人想起香港佔領運場期間源源不絕的市民物資)。他們走上某棟樓宇天台,眼見地面的警察快將暴力鎮壓,Peter及當地記者討論時局及提醒個人安危,金仍一副自得其樂、不知就裏德性,一屁股坐到地上享用剛剛收下的家常飯糰。

別小看小小飯糰力量,那是金四福後來轉變契機。他離開光州後再次看到飯糰,大口大口吃麵時眼含着淚,恐怕是想起清麗女子如何被警察打得血流披臉,倉皇逃跑。讀書人針對極權,固然有他們的論述思辯;然而《逆權》要說的是,即使只圖個口腹之慾的販夫走卒,味覺連結回憶,回憶包含地方印象,同樣可以是生命改變動力。
《逆權》的味道,還有片初房東暨同事請金四福大快朵頤,一頓飯說明兩人關係不錯。還有影片稍稍喘息的段落(第二幕開始),光州的士司機招呼主角回家,Peter吃不消辣泡菜被取笑,歡樂令眾人打成一片,並修補了前面金與Peter的摩擦。


(四)父女

父女情在《逆權司機》戲分不多,只在首尾。劇本用兩個跟「結」的細節鋪寫及呼應。

一是髮尾蝴蝶結,金四福父兼母職,他疼愛女兒,比一般爸爸細心體貼,從紮頭髮等生活小事可證明。他的蝴蝶結技術再派上用場時,是把曲奇餅罐粉飾得更像手信,好讓Peter可瞞天過海。繩結又有連結意味,金四福車內倒後鏡的全家福掛繩,被Peter不小心扯斷。Peter臨別前,除下項鏈,縛好照片為他重新掛上。很多很多年之後,金四福的車上仍繫着此小恩物。
二是鞋子,金四福在片初回家看見女兒鞋子破爛,鞋跟給踩扁,安慰說要買新的給她,可惜自己不爭氣。他賺到車費十萬圜,終一償宿願。她知道女兒尺碼,一買即買最貴的。不過此時的金四福,已在「利益」及「苟安」之外找到(或說「拾回」)了更重要價值——《逆權》推崇的不是什麼深奧道理,「做人做到底」而已。「職業司機」的「克盡己任」,就是不拒載,把客人帶到目的地。
鞋子也是人的尊嚴。第二次到醫院,金四福為認識的亡友穿上鞋子。沒有國旗、沒有棺木,死也要最起碼的體面。這個,令人想起占士甸《阿飛正傳》(Rebel Without a Cause),妮妲梨活為角色拍拉圖穿回鞋子。《阿飛》與《逆權》的共通,都是成人世界一塌糊塗,害少年斷送一生。


(五)和理非

劇本配合歷史,從1980年5月20日開始說起,當時光州已戒嚴三天,學運如火如荼。金四福及Peter見證獨裁者的暴力,有時間及層次之分。
第一次看片時,以為第一天的暴力鎮壓、秘密警察窮追猛打已是高潮所在。金四福及Peter在混亂中逃亡,在的士司機家稍息,晚上見遠處電視大樓起火,他們趕到現場惹來另一次追捕。驚魂甫定,金四福翌晨才知自己被通緝。

直至金四福離開再回來,原來才是戲肉所在。補讀光州事件資料,5月21日下午,二十萬人光州市民湧上街頭(一說光州當時才一百萬人口),反抗發動政變上台的獨裁者全斗煥。戒嚴部隊在錦南路開槍屠殺示威者。《逆權》繼續秉承金的視點(以及Peter的攝影鏡頭),在光天化日,見證臉目模糊、冷血的國家殺人機器(排列井然的持槍軍人),瘋了似的亂槍掃射,甚至連救人及扯白旗的都不放過。一列M16機槍槍嘴向前推進,子彈慢動作穿過示威者肢體,他們應聲倒下,場面慘不忍睹。

金及Peter在此時決定撤離。金在的士內,看着倒後鏡的濃煙與人影震慄發呆。Peter坐在旁邊(不再是坐後面的「人客」身分),哀傷勸說:「金先生,我們是時候走了。」《逆權司機》的「光州事件」重構選擇在此時停止聰明,因為它把抗爭停留在「和理非」印象。事實上,金及Peter逃走了或許不知,光州民眾當天不久後即武裝起義。
不妨看看2007年另外兩部關於光州事件的韓片:《古老的庭院》(The Old Garden)及《華麗的假期》(May 18)。尤其後者,跟《逆權司機》一樣有圓環噴水池的軍民對峙,不同是民眾唱國歌被射殺真箇拍出來。後面更以暴易暴,退役上尉以重型機槍把殺人軍隊打得片甲不留、落荒而逃。大韓民族,真勇武也。


文:家明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