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4-金融時報:美國海軍史揭示中國的軍事意圖

金融時報:美國海軍史揭示中國的軍事意圖
2016年03月24日


吉密歐寫道:「美國為了對付北非的海盜而組成了她首支正式艦隊。」
(英國《金融時報》吉密歐)

踏入2016年,來自中國的新聞離不開翻騰不休的股市和搖擺不定的貨幣;然而,有一則同樣來自北京、卻較少傳媒報道的消息,其對世界的震撼力並不亞於上證指數的崩潰和人民幣匯率的暴跌:中國已悄悄地改變了她的軍事方針。
國有報章《環球時報》早前為這則消息立下了簡潔有力的結論:「中國軍隊一定要足夠強大,幫助這個國家不怒自威。」該篇社評續說:「中國的軍力強大了,我們的政治號召力、整體影響力、威懾力、說服力乃至凝聚力都會隨之增強。」如此鷹派的語氣,實實在在地為中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起採取的「韜光養晦」外交政策敲響了喪鐘。
這種轉變,其實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只是,解放軍自年初至今發放的一系列聲明,讓這種向來以「積極防禦」來包裝的主張明朗化。國防部網站在本月發出了一則不太引人注目的消息:解放軍一名高級海軍將領透露中國正計劃自主製造首艘航母,以保護「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道安全」。
據北京的官方定義,「二十一世紀絲綢之路」覆蓋範圍極廣,涵蓋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與意大利威尼斯之間所有地域和戰略要點。無論怎說,這都標誌著中國海軍的防禦方針已在不尋常地擴張,而非如以往般只專注於保衛領海。

顯然,中國仍然未有能力去支配這些航道。無論是東海還是南海,解放軍海軍和空軍目前都沒有能力在中國宣稱有主權的地方,阻止美軍或日軍的船隻和飛機在域內執行任務。但中國擴大其軍事實力的意圖無可置疑,隨著她對環球經濟的影響力日益上升,這種想法其實也合乎邏輯。
面對這種形勢,華府會怎樣回應?這可說是目前國際外交上最炙手可熱的問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警告別讓中美兩個大國跌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意指霸主因懼怕新興勢力的崛起而演變成戰爭,情況就如古希臘城邦斯巴達面對另一城邦雅典急遽崛起的挑戰一樣。
因此,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政治領袖對中國的意圖和可能的下一步行動必須有正確理解,至關重要。可惜的是,由於中國政策的不透明,加上西方政權的忽視,只有極少數不在中南海權力核心內的人,清楚中國想要甚麼和打算如何達到目的。

關於中國,你最常聽到的一種錯誤說法──勿論是出自北京官員、來訪的西方政客和銀行家之口──是她從不奉行擴張主義。瞄一瞄中國歷代地圖,就會知道她的疆土在過去幾千年是如何因血腥的戰爭而消長。公元前221年中國首次出現統一,秦始皇並非透過伸出友誼之手或者文化吸引力,而是用屠殺及焚書坑儒來完成此一壯舉。
愈多外國觀察家重複「中國與人為善、熱愛和平」的美麗論調,她的崛起便愈顯得危險。與其聽取北京的花言巧語,西方的政治領袖更應該觀其行。他們需要對塑造出現代中國的文化和政治的力量,有更深入了解。

要做到這一點,他們可借鑑大國崛起史。正如今日的中國,美國也曾明言反對帝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美國的稱霸全球,初衷跟其他曾經稱霸一時的帝國一樣──需要保護境外的商人和國民,即使他們遠離本國十萬八千里。在十九世紀伊始,成立不久的美國政府籌組了她首支正式海軍,專門對付猖獗於北非海域的海盜。其結果是,位於馬里蘭州首府安納普里斯市美國海軍學院的「的黎波里紀念碑」,成為美國國內最古老的戰爭紀念碑,紀念1801至1805年間發生的「第一次巴巴里戰爭」中的英雄。
以同樣的例子來看中國:她於2008年派出遠洋艦隊執行領海外的軍事任務,是逾6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執行甚麼任務?為了打擊猖獗於非洲海域的索馬里海盜。


本報精選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文章
© The Financial Times Limited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Not to be redistributed, copied or modified in anyway.
am730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this translation and the Financial Times Limited does not accept any liability for the accuracy or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