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8-安裕:回憶錄看世情人生

安裕:回憶錄看世情人生
2018-01-18
安裕札記


湯漢斯與梅麗史翠普的《戰雲密報》(The Post),引起人們對《華盛頓郵報》老闆葛蘭姆與總編輯布拉德利的興趣。兩人都寫過回憶錄,葛蘭姆的《Personal History》非常值得一讀;布拉德利的《A Good Life》同樣出色。若兩者必須取其一,建議先讀葛蘭姆的一部,內容講的不只是報業,更多是女性在七十年代美國的打拼記憶。

不過,回憶錄未必是一個人一生的回憶,有的時候,在人生某個時段的回憶也會受注目。最明顯是美國總統離任後的回憶錄,克林頓的《My Life》就賣了二百多萬冊,有說稿費是天價級的1,500萬美元。現在,大概最有價值的回憶錄是奧巴馬的一部,可是他離職快將一年了,至今還沒有風聲。

一部回憶錄少說也有幾百頁,很多不是由傳主自己動手由頭寫到尾。美國出版社有很多文筆一流的作者可以代筆,做法是先對傳主長篇訪問,再協商內容框架,進一步勾勒每篇章節內文,這些寫手叫做ghost writer。當然,也有傳主是親自動筆,基辛格盛年時期的三大冊自傳便是自己動手,每部厚達千頁,文思與才情絕不簡單。

不過,寫回憶錄是一回事,內容能否公開則是另一回事。尤其是曾經位高權重的一些人,像是總統或敏感部門主管,回憶錄寫得太過詳細是禁忌。因此,以美國為例,會有部門在出版前把回憶錄細看一遍,並在扉頁註明「此書經過審查」,但又會說該書內容「不等於官方公布的資訊」。英國八十年代曾經發生禁止間諜部門退休官員撰書出版事件,一度鬧出軒然大波。

可是因有審查這一關,不少回憶錄變得索然無味,沒有多少可觀內容。於是有另一種「非正式回憶錄」出現,是作者通過訪尋傳主的親朋戚友,根據這些資料寫成。雖然有認為這類非正式體裁入於「信不信由你」之列,但是我讀過的一些同類書籍,資料搜集做得極為翔實,有名有姓有出處。而且這類作品毋須「為賢者諱」諸多顧忌,更多真實內容披露,對讀者而言,也是一大得着。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