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3-沈旭暉:蔡英文時代的台日情結

沈旭暉:蔡英文時代的台日情結
2016年3月3日


民進黨快將在台灣全面執政,不少人關心內部情況的改變,國際關係界的重點,卻放在外交會否有大動作。除了早前談及的對美關係,日本也可能是民進黨的外交重點。

自從1972年日本與北京建交,台灣的對日關係只能通過「民間」渠道,民進黨長期以改朝換代為目標,對日工作其實起步得頗晚。然而在陳水扁任總統期間,民進黨基本上繼承了李登輝政權的日本資源和人脈,亦專門設立了「對日工作小組」和「台日友好協會」,後者囊括了當時民進黨在台灣政府和立法院的要員,成了發展對日關係的重要機構。總體而言,民進黨對日政策的重點有二,一是價值觀(民主)外交,其二是強化區域戰略協作。這一方面受民進黨自身的政治立場影響,另一方面也與日本針對「中國崛起」的戰略部署有關,可說是各取所需。

蔡英文比陳水扁熟悉國際關係,對日政策自不會照單全收。她早年曾學習日語,並多次赴日訪問;現任日相安倍在野時訪台,也多次與蔡英文會談。雖然蔡英文個人的意識形態傾向鮮明,但對日政策卻相對審慎和務實,例如在大選前的訪日過程中,就反覆強調發展台日關係只是為了維持區域和平安定,冀與日方「交換政策意見」,對兩岸局勢也以「維持現狀」為第一要務,以免被北京有口實。民進黨力促台灣加入 TPP,希望尋求日本支持,但在釣魚台、慰安婦賠償等議題上,依然與日本相左,而這些底線要改變,殊不容易。

蔡英文勝選後,安倍隨即表示祝賀,稱台灣是日本「老朋友」,期待雙方進一步合作,然而正如東京大學國際政治教授松田康博分析,「保持穩定,維持區域勢力均衡和改善經貿環境」,依然是當前日本對台政策的主要考量。日本自然希望藉台灣牽制北京,但也不願看到陳水扁時代的台海緊張局勢:要是區域安全全面惡化,北京反而更能合理化目前的外交政策,所以一切也是有底線的。

值得注意的反而是民間態度。根據日本對台交流協會2012年在台灣進行的「對日輿論調查」,43%受訪者將日本列為「最喜歡的國家和地區」,其中20至29歲的台灣人對日本的支持率更高達54%。台日雙方對民主、現代化等價值理念的趨同,令台灣年輕人對日本毫無排斥情緒;日本獨特的社會風俗,日系文化如動漫、劇集等,依然是台灣青年風尚。如果說,日治時期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讓老一輩台灣人對日本抱有又愛又恨的複雜情緒,新一代台灣人對日本的觀感,則完全不受歷史包袱影響,更體現出一種完全正面的移情作用,這從《海角七號》、《KANO》等電影可見一斑。

不久前台南強震,日本民眾在網絡發起小額募捐活動,一天內募集金額超過兩千八百萬日元,反映其「台灣情結」亦甚濃。不少日本網友表示這是「報恩」,因為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時,台灣社會反應空前,居世界捐款數最前列,令日本人深受感動。當「感謝台灣」、「台灣加油」標語出現在東京街頭,「地震救災」儼然成為了台日「民間外交」的催化劑,雖然兩地政府並未過份政治化處理,卻為未來蔡英文的外交,維持了足夠彈性。在未來四年,民進黨改變官方對日政策是不大可能的,卻很可能大力促進民間對日交流,表面上依然毫不涉及政治,潛龍勿用,這卻正是「民間外交」的玄妙所在。

小詞典:「內地延長主義」

日本殖民台灣期間的「理論基礎」,強調將台灣視作日本本土的延伸,在台推行同化、「皇民化」政策,培養台灣原住民的「日本認同感」,原則上將日本國內的制度、文化、教育等政策實踐沿用到台灣,最後更招募台灣人加入日本軍隊。儘管台灣人在日治時代並未完全享有日本人的權利,但這政策仍對台灣人的對日觀感產生深遠影響。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