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7-安裕:昔年水門兩記者

安裕:昔年水門兩記者
2018年09月07日


以為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一個75歲一個74歲退休在家含飴弄孫,想不到40幾年前水門案的這兩個《華盛頓郵報》記者,竟在這時候還在寫書撰稿,矛頭直指總統特朗普。伍德沃德的第19部著作近日曝光,把特朗普數落得一無是處;伯恩斯坦之前則參與報道特朗普早就知道2016年與俄羅斯人會面的新聞。特朗普近年與傳媒交鋒態度強悍,多以譴責是「假新聞」告終,可是遇上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這一招未必管用。畢竟,水門案鐵證如山,尼克遜黯然下台,已成美國歷史的一部份,由此而來兩個老記者的公信力,恐怕不能只靠大罵幾句就能貶損。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水門案後,合作寫成《All the President's Men / 驚天大陰謀》和《The Final Days / 最後的日子》。之後,伯恩斯坦離開《華郵》去了電視台,至於報道水門案時只是新丁的伍德沃德,80年代起埋首寫書。想不到的是,伍德沃德長寫長有,未計下周出版的新書,18部有12部是全國排名第一的銷暢書。他寫過尼克遜,也寫過克林頓、喬治布殊、奧巴馬、格林斯潘,近40年下來,自成一格伍德沃德文風:每部書的當事人,總會對他說出一些之前未為人知的驚天動地內幕。在喬治布殊和奧巴馬任內做過國防部長、曾是中央情報局長的蓋茨(Robert Gates),2014年在網上媒體POLITICO的一個場合,讚揚伍德沃德是極厲害的記者,「他有一種了不起甚或獨一無二的能力,令人把本來不應該講出來的話都說了出來」(his ability to get people to talk about stuff they shouldn't be talking about is extraordinary and maybe unique)。蓋茨甚至說,「我想過招募伍德沃德進中情局」。


伍德沃德屢爆政壇內幕

伍德沃德現時身份是《華郵》副總編輯,但是毋須負責日常編採工作。美國政壇有一說法,稱伍德沃德在《華郵》只是掛名,他寫他的書,唯一與《華郵》有關連的,是他可以使用報社資料室。回饋是只要有新書出版,至少要給一版內容《華郵》首先刊登。在最新的《Fear: Trump in the White House / 恐懼:特朗普入主白宮》,《華郵》便是率先刊登主要章節,其中,蓋茨所指伍德沃德「讓人和盤托出」的能力再度出現。書中稱,幕僚從特朗普辦公桌上取走文件,此類隨時可能讓幕僚惹官非的內容,伍德沃德是手到拿來。不過,伍德沃德是一個有爭議的作者,有批評他引用不署名消息來源太多,很多事難以核實。這一點,與70年代中葉已是嚴禁濫用隱名消息來源的《紐約時報》相比,確有做法上的差距,亦是伍德沃德遭人詬病最多之處。

伯恩斯坦學歷不如耶魯大學畢業當了5年海軍的伍德沃德,大學念到中途退學,所以年紀雖比伍德沃德小,但早四年進入《華郵》。伯恩斯坦文字功力比伍德沃德佳,然而他專注新聞火線採訪,追求的是廣義上的「新聞」,而不是狹義上的「內幕」。某程度上,這可以解說當年水門案這兩個記者,事件過後在事業上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的背景。伯恩斯坦也有寫書,然非伍德沃德的著作等身,對上一部由他撰寫的已是2007年的《A Woman in Charge: The Life of Hillary Rodham Clinton / 希拉莉傳》。伯恩斯坦著作中,除了水門案兩書,要以1989年的自傳《Loyalties: A Son's Memoir / 忠誠:一個兒子的回憶錄》最撼動人心。伯恩斯坦父母都與美國共產黨有關連,這部書記述的是,在麥卡錫時代,小小的伯恩斯坦對家庭以及政治的記憶。


伯恩斯坦貫徹新聞理念

伍德沃德與伯恩斯坦雖然各有專注,對美國社會仍是極為關切。伍德沃德不算經常出現公眾場合,伯恩斯坦則仍是新聞戰線一員老兵。他既受訪評論時局,也撰寫新聞報道,這幾年來,他比伍德沃德更為活躍。只要有新聞之處,就很容易讀到、看見伯恩斯坦的報道。由於他的經驗和經歷,往往成為美國社會觀測總統管治的一根標竿。特朗普上台這一年多來,伯恩斯坦筆耕不輟,這也許是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特別「招呼」他的原因。8月30日,特朗普在twitter寫道,「懶散的伯恩斯坦,一個活在過去的人」(Sloppy Carl Bernstein, a man who lives in the past),指摘伯恩斯坦揑造新聞。

事實上,伯恩斯坦是活在從過去到現在一貫理念之下的人:篤信新聞與言論自由、相信傳媒是監察社會的主要力量。今天在指摘傳媒是「人民公敵」的美國社會大氣候底下,採訪新聞不會比起45年前水門案容易,尤其是對權貴的報道和評論。也許,這種理念在新時代過於老氣橫秋,甚至是被認為迂腐的典型,不過,就在今天的鬱結難伸當中,總有人挺身捍衞民眾的利益於不墜。若是說,這是對身處社會的一種忠誠,想是更加貼切的形容。


安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