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王慧麟:廢青黃絲vs.世代正義

王慧麟:廢青黃絲vs.世代正義
2018年10月25日星期四


上周有幸出席前輩飯局。前輩們乃專業人士,立品了,希望搞一些項目,推動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及可持續發展等價值。筆者素來在網上被斥為學棍,專門教壞細路廢青黃絲,也有幸參與討論。席間,前輩問到香港青年的憤怒在哪裏?答曰:好像這些「社創」計劃,為了管控項目成果,最後都會是一些乖乖跟足前輩們訂下的遊戲規則之「正向」青年申請成功。那些一直都在狀况外,而且佔大多數之憤怒青年,仍然都被排擠於門外。前輩們倒也坦白:喂!這個計劃,是青年向我們拿錢,當然要跟我們的遊戲規則,對吧?

言下之意,憤怒青年如果要錢、要創新,就要跟前輩訂下的遊戲規則,玩下去。


前輩遊戲規則 不斷向自己階層傾斜

問題是,前輩們的遊戲規則,隨着社會地位提高了,財富增加了,經濟力量大了,這10多20年來,就不斷向自己的階層傾斜,想方設法鞏固自身階層、朋友,以及自身下一輩子女利益,自覺也好,不自覺也好,慢慢忘記了自己在公平環境向上流的原因及社會基礎,將自身階層的利益極大化。

早一陣子,有前財政司長牽頭的組織出了一本新書,搞了一個研討會。席間有前高官大意是說,應改革現行大學收生制度,不要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衡量目標。大學在取錄學生時,需要更多地考慮學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及學習經歷云云。

10多年前,有一班有志教育改革的中年達官貴人,為回應知識型經濟,大刀闊斧地搞改革,提倡所謂「快樂學習」,求學不是求分數,倡議學生要發展多方面的才華,多元學習,有更多的學習經歷。

這些改革結果如何呢?以多元學習為例,一個學生,如能在學科以外,有多元的學習經歷,原意是好的。問題是,現在的多元學習,已發展成一個貧者無法多元,富者愈多愈元的情况。早前有小學爆出一件懷疑校長挪用家長資金之醜聞,但原來這些錢是學生參加澳洲遊學團之團費。我反倒關注,一些沒有錢去澳洲遊學的家庭,是不是失去了一個學習經歷的項目,其子女是不是輸蝕了?

每一個周末周日,家長們都不是讓子女去公園玩個半天大汗淋漓,而是要跟同輩鬥:鬥學音樂(香港大抵是全球最多兒童豎琴班的地方)、鬥學運動如騎馬(周日粉嶺某會所的騎馬班爆棚)、鬥扶窮體驗,坐飛機去東南亞幫貧窮學生補習英語(香港深水埗的貧窮戶之慘况不見得比緬甸及柬埔寨好),這些多元學習,大抵只有真正中產或以上的家庭才可應付。一般貧窮學生的多元學習經歷呢?


按達官貴人說法收生 貧生考不上吃香專業

假如大學收生不單止是看DSE成績,而是要考慮其他的才華及學習經歷呢?大抵只有某一些階層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已經可以展現多方面的才華,在中學階段更出類拔萃地顯露出某些比其他同學更出眾的學習經歷,才可以進入大學。那麼,那些劏房讀書好叻的學生,課餘時間去社區中心幫其他貧窮家庭學生義教補習,能夠進入大學的機會多一些,還是一些在中學讀IB成績極好,在高中3年每年都往東南亞窮鄉僻壤的村校教英文4個星期,並且是學界冰上曲棍球隊的核心成員更拿下獎牌,更有機會入大學呢?

今年某些大學醫學院收生出現IB學生較多的情况,就看到大學在招生方面,如果出現某些與別不同的處理,已經令社會嘩然。在本地讀IB課程的高中生,大部分已是讀國際、直資或私立的中學,他們要在IB取得滿分,不能純靠學術成績,學生要有多元學習經歷才成。這些滿分子女,如果沒有充足的家庭經濟支援,又何以得之?如果大學的收生標準,按這些達官貴人的說法改動,日後香港的大學,最吃香的專業都只是有錢階級的專利,貧窮學生讀書怎樣好也考不上,他們的向上流動機會呢?

說到這裏,林鄭月娥的回應也相對合乎社會大眾的主流想法。雖然單純靠考試分數進入大學,未必盡如人意,但至少還留有一線社會流動的空間。

「世代正義」問題 非提倡「獅子山下」可處理

也說到這裏,青年焉有不憤怒的理由?為何香港的達官貴人,當他們30年前可以向上流動,經歷由窮變富、由儉入奢之後,現在卻不斷改遊戲規則,把自己階級利益極大化,卡住青年,令一般青年無法向上流動呢?

這些對體制憤怒的青年,無力改變現狀,唯有用選票向體制說不。在外國,憤怒青年寧願投給極右的政客,即使拆散體制也在所不惜。在台灣,就是白色力量柯文哲的支持者。在香港,就是索性亂投票,或者寧願把選票「射落海」的青年選民。這是「世代正義」的問題,不能用上世紀80年代的政策及方法,提倡什麼「獅子山下」精神,又或者搞大型基建來燃點青年希望,甚至呼籲青年「一票不能少,守住關鍵一席」去立法會選舉投票改變現狀就可以處理。篇幅關係,下次有機會再談。


王慧麟
時事評論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