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0-立緒文化:浪漫主義地理學——森林

立緒文化:浪漫主義地理學——森林
19:33 20/10/2018


我們的遠祖是猿猴。牠們住在熱帶森林中——一個林木雜亂,重重疊疊的環境。在森林中求生存需要行動快捷,感覺靈敏。後來,大約三百萬年之前,猿猴的後代——類人猿——走出森林,遷到類似園林的開闊之地,那裡青草遍地,林木稀疏。正是在開闊的地方,他們獲得了直立的姿態,兩足行走的能力,和一個大的頭腦。這樣,我們的祖先離開森林才變成了人類。從生物學和演化論的觀點考慮,這是幸運之舉。

但是,是否居住地的改變也引起了其他變化?使人類喜歡疏樹草原,仇視森林?喜歡光亮,仇視幽暗?

我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指出一點,即人類對森林的仇視可能年代久遠,可以追溯到由猿(密林)到類人猿(開闊林地),再到完全人類(疏樹草原)的演化歷程。

在大約過去五千年的歷史時期中,人類對森林喜惡參半。有些人在某個時期重入密林,他們發現,只要自己不試圖大動干戈,森林給人方便。狩獵與採集不改變森林,獵人和從事採集農業的人靠熱帶雨林為生。

剛果東北部的姆巴提—卑格米人(Mbuti Pygmies)提供了一個翔實記載的例證。這些人與雨林親密無間。嬰兒在混有林間藤蔓汁的水中沐浴,將森林視為他們的保護人和生命授予者。當進入青春期,女孩子們象徵性地接觸藤蔓和葉片,同森林再續前緣。性愛通常發生在森林中,靠近溪水,沐浴在陽光或是月光下。

當人類學家科林.滕布爾(Colin M. Turnbull)問一個姆巴提人(Mbuti),他為什麼獨自舞蹈,此人回答說自己不是獨自一人:他與森林和月亮共舞。當危機或是災難降臨,有時這樣的事必然發生,姆巴提人的應對方式是試圖喚醒仁慈的林中精靈,使之看到自己的困境,前來救援。但是死亡這種困境是無法解救的。當死神降臨,姆巴提人說,「黑暗無處不在。但是如果森林不反對,那麼黑暗是好的。」


作者◎段義孚;譯者◎趙世玲
立緒文化——《浪漫主義地理學:探尋崇高卓越的景觀》p.73-76
Romantic Geography: In Search of the Sublime Landscap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