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5-蘋果:【果籽人話】被宗教判罪,渴望愛與尊重,信徒的神與性

蘋果:【果籽人話】被宗教判罪,渴望愛與尊重,信徒的神與性
9:22 15/7/2018


即使身為同志,未必會被全部教友接納,但Tim仍堅持相信他所選擇的信仰。

【果籽人話】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被賦予各種身份,有些是天注定的,例如這輩子當誰家子女,又如喜歡哪些人,身不由己。有些是有選擇權利,因緣際會遇上哪些人,或堅守着甚麼信仰,隨心所欲。每種身份相互之間都千絲萬縷,甚至互相牴觸,它們之間本來就是一場角力戰。Tim和Nocus都是普通的年輕人,但他們或許與你一樣,背負的家族、信仰、性取向都如水與油,矛盾注定帶來不安、惶恐和失落的人生。摘下面具,他們以心剖白,平凡背後,是一個甚麼樣的有血有肉、掙扎求存的故事?


牧師兒子愛同性「神係咪玩×我?」

採訪之前,Tim已開宗明義不能上鏡,原因不為自己,只為家人,「我唔想為屋企人帶嚟麻煩,畢竟我父親係牧師,位高權重,我唔想拖累佢。」而他正正是一位信奉基督教,同時出櫃的男同志。「直至而家我都相信,我落梗地獄,不過我都接受。」今日的他能夠豪言一句,但背後卻是花了大半生,才慢慢領略出來。青春期時,男生們之間開始討論性的話題,「男仔都不外乎係色情網站搵片睇,最初會先找男女,但我從來唔望女主角,反而望男人同佢哋嘅私處,覺得好吸引。」

Tim選擇不上鏡的原因,是希望保護家人,尤其是身為牧師的父親。


坦白出櫃 父母理解但永不接受

中學時,與男友分手後大受打擊,傷心欲絕的他選擇和教會的朋友傾訴,殊不知同志的身份很快便傳到教會高層耳中,「班朋友好震驚,唔識處理,於是向佢哋講咗我係同志。」同時,他父母的朋友亦偶爾撞到他與男生逛街,種種機緣巧合下便被公開出櫃。本身他於崇拜裏負責彈琴,後來便立即被終止。性取向即使身不由己,但被定義為罪。當他父親得知後,先邀約他外出吃飯,「佢不斷問我點解,我由細到大未見過佢喊,但當時佢都『兩泡眼淚』,甚至問我係咪因為佢長期唔係我身邊,所以先會喜歡男人。」

最令他大受打擊的,不是被朋友出賣、也非教會的漠視,而是來自至親的反應。「佢當時講咗一句好令我深刻,『我理解,我明白,但我永遠不能接受你。』我接受不到為何你不支持我,因為你係我阿爸阿媽。」出櫃後,他有很長的時間看到父親在家中祈禱時,俯伏在地大哭的景象,令他很崩潰,「忍唔住問神點解要造我出嚟,點解我要喺呢個家庭長大,但又要我和家人承受這些負擔?神你係咪玩×我?」對着家人,他深知他們不能接受這樣的兒子,自此選擇沉默一言不發,不再提起同志一事。升上大專後,就逃離家庭,亦開始以返學、兼職等理由不返教會。實際上,他透過各類交友App與不同男人上床約會。「返教會就俾人輔導,永遠離不開『你諗清楚未』、搬出『神造男造女』嘅經文,好無癮。嗰陣態度係同全世界、同神鬥氣,大家覺得我衰咪衰到底。」有數年時間專程去買醉和蒲,他形容自己為癮君子,不斷以「吸毒」來麻醉自己,減輕痛苦。偏偏這段時間,他彷佛會聽到內心有把聲音,「『阿Tim你唔好再咁落去』,好得人驚,可能有人覺得只是良心發現,但我會覺得係神同我有交流。突然有日『叮』一聲,諗到其實自己仲有得揀。」

Tim坦言在黑暗時期過後,反省自己,於是他撇下過往,嘗試認真發展戀愛關係。他與現任男友拍拖數年,對方信奉佛教,但無礙他用心建立一段感情關係,「我相信存在愛嘅時候,二人就能找到尊重大家的中間點。例如我哋好鍾意旅行,佢好鍾意參觀廟,我會陪他入廟但唔上香,大家和而不同。」慢慢地,他開始明白何為尊重,更懂得了何謂愛。Tim由起初的火爆性格,到今日溫文有禮,除了成長,戀愛不多不少也是帶來轉變的關鍵。也許眼見兒子的轉變,父母的態度亦開始軟化,尤其媽媽。「阿媽相對無咁強硬,亦關心我嘅生活,例如男友住元朗,我話入元朗佢就會知我去拍拖同過夜,最多提我小心啲,唔好蝕底晒俾『朋友』哈哈。」

雖然母親持開放的態度,但和父親話題也只能是點到即止,問他可會繼續信仰,他毫不猶豫回答「會」,但目前尚未找到一間合適教會,也思索如何面對規條,「我好清楚知道佢係我嘅神,佢就係空氣般的存在。但無可否認,如果用基督教的規條或所謂標準量度,我只會係一個壞人同罪人。」於規條與情感之間,他堅決選擇後者,因為於他而言,承認同志身份,才是真實又赤裸地面對上帝。「我就係我,所以直至而家我都相信,我落硬地獄,不過我都會接受。」


後記

兩位信徒,同樣面對性取向的掙扎、有着家庭的壓力、承受着旁人的誤解,他們仍然選擇堅守信仰。今天選擇接受訪問,對很多性小眾圈內人而言都已經不容易。對Tim和Nocus而言,性小眾與基督教看似是一個對立的關係,但有愛和互相尊重,兩者又是否不能並存?即使活於痛苦掙扎的邊緣,前路艱巨,到最後,他們都只想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因為他們深信,只要站出來為同路人發一點聲音,便已是邁向大同的一步,單是這個理由,便已經值得他們堅強,活着走下去。
採訪:鍾藹寧
攝影:潘志恆、林正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