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4-周永新:民生福利政策——政府必須摒棄「小政府」思維

周永新:民生福利政策——政府必須摒棄「小政府」思維
2019年6月14日


103萬市民上街抗議《逃犯條例》的修訂,政府雖不至置若罔聞,但堅持提交修訂二讀,看來事在必行,問題只是能否在現屆立法年度通過。無論如何,香港的政局走到今天的景况,泛民和建制凡事針鋒相對,不但泛民難與政府合作,連不少建制派議員,對政府的行事方式,也有不同程度的猜疑和困惑。

移除3座損害市民福祉的大山
林鄭月娥曾講過,為了盡快取得市民的信任,最佳辦法就是移除3座嚴重損害市民福祉的大山:一、是「領展」對公營房屋商場經營的壟斷;二、是港鐵票價只加不減;三、是強積金「對冲」對勞工退休保障的傷害。林鄭月娥希望上任後,最初兩三年,能夠把這3座大山移除,市民生活得到改善,對政府有了信任,她便可以推出其他較敏感和具爭議措施,例如政制改革、23條立法等,這樣市民反對的聲音便不會這麼激烈。

經過兩年的時間,林鄭月娥的如意算盤,看來打不響了!「領展」的壟斷沒有減少,還不斷出售手中物業,只求賺取更大利潤。港鐵的形象雖因沙中線的失誤大幅下挫,但港鐵按照票價調整機制加價如儀,死也不肯減價。取消「對冲」是特首唯一可以向市民交代的承諾,但政府建議的方案,就算打工仔願意「收貨」,做老闆的還會要求政府落水更深,相信到了現屆政府完結,取消「對冲」仍有待落實。


沒有一項措施得到市民的稱讚

兩年過去,政府推行的措施中,哪一項得到市民的稱讚?筆者不是要給政府抬槓,但想來想去,實在想不出來一項是市民普遍感到開心的:去年政府有過千億元盈餘,理應可以令市民開心,但「派錢」卻迎來市民咒罵。最使市民不忿的,是港鐵連番犯錯,證明政府沒有好好監管港鐵,而政府對港鐵的過失,不但網開一面,且容讓港鐵繼續加價,就是政府今年引入交通補貼,市民會覺得政府有為他們着想嗎?

至於政府過去兩年完成的大工程,有為政府取得市民歡心嗎?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理應是市民歡欣雀躍的盛事,但不知何故,市民總覺得,這兩項偉大工程並非為了他們的福祉而建。至於近日鋪天蓋地宣傳的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其中包括「明日大嶼」及一小時生活圈的構想,聽起來確實令人有憧憬;或許,正如政府講的,大灣區的發展令香港的未來重拾希望,而長遠解決市民住屋的困難,「明日大嶼」是最終的答案。不過,落到現實生活層面,市民卻不覺得計劃對他們有實質的好處;無疑,市民的眼光是短視的,尤其那20多萬蝸居「劏房」的市民,及正在輪候公屋的家庭,他們會覺得大灣區的發展和「明日大嶼」與他們有關係嗎?遠景是美麗的,卻可望不可即,市民為了眼前的生計,只覺生活逼人。

筆者曾在這欄指出,政府施政不順暢,原因是政府過去兩年所做的決定,很多時都是自以為是,又不聽市民的意見,修改逃犯條例是近日最突出的例子。近日再想深一層,發覺政府其實並非無所作為:超大的工程比比皆是,改善教育、醫療、扶貧、安老、環保等措施,更是不計其數;但看在市民眼裏,為什麼政府卻是一事無成?問題出現在哪裏?當然沒有人能夠提供完整的答案,涉及的因素太錯綜複雜了!但我將問題梳理後,發覺政府在推行措施時,思維上常常犯了3個錯誤:


政府仍迷信「大市場、小政府」施政方針

第一,是政府仍然迷信「大市場、小政府」的施政方針,尤其在民生福利政策上,總覺得做多了,就會取代市場的作用。曾蔭權仍是特首時,「大市場、小政府」是他深信不疑的治港之道,所以就是數據證明政府必須復建居屋,他都寸步不讓;最低工資是在其他替代方法都行不通時才設立,但已約是曾蔭權任特首最後一年的事了。

到了梁振英出任特首,他明確的表示,過往「積極不干預」的施政策略已不存在,政府現在實行的是「適度有為」;但什麼是「適度」?梁振英沒有解釋,可能是政府認為應該做的事就去做,後來變成曾俊華和陳茂波兩位財政司長所講的「應使得使」。可惜的是,市民多不知道什麼是政府應該做的事,也不知道什麼是政府應該使的錢!

無論是「適度有為」或「應使得使」,都說明在官員心裏,思維上都有一種無形的束縛,好像在制定政策時,就是他們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也知道政府有能力解決問題,但為了避免政府變成「大政府」,政府必須適可而止,不能窒礙私人市場發揮的力量;這樣,政府規劃出來的措施,很多時變得「唔湯唔水」,就算問題暫且得到紓緩,但總留下長長的尾巴,過了一段時間,問題又重新出現。結果,政府的施政難免給市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感覺,他們對政府推行的措施怎會感到開心?


政府是民生福利政策的操盤者

以政府解決市民住屋困難作為例子。曾蔭權採納的房屋政策,是公營房屋不能侵佔私人市場,所以無論市民怎麼想,復建居屋只能「可租可買」,市民最終擁有自己的物業,更可以在私人市場自由轉售;這樣,政府在出租公營房屋的承擔,才不會不斷膨脹。這就是曾蔭權「大市場、小政府」的信念。至於林鄭月娥的房屋政策,其實是一脈相承,以置業為主導,目的是限制出租公營房屋的規模。筆者在這欄已多次討論,不再重複。

筆者並非鼓吹香港實行計劃經濟,也不是要求特區政府凡事都干預,但在民生福利政策上,尤其在策劃與市民福祉息息相關的住屋、教育、醫療、福利等措施時,政府必須摒棄「小政府」的思維。政府應該明白,自己才是政策的操盤者:公營部門是主導、市場只能扮演輔助的角色;一旦本末倒置,幻想私人市場可以解決問題,並處處為公營部門設限,造成的後果,就是:民生福利改善不了,市民的怨氣有增無減。

還有其他兩個政府思維上常犯的錯誤,下次再續。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