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6-胡清心:他們才是香港的希望與不死的原因

胡清心:他們才是香港的希望與不死的原因
2019/6/16 — 1:24


2019年6月12日「反送中」運動

1. 連日來的遊行以及示威都反映出港人的超高素質與能力。我所要說的不只是非暴力,有秩序以及高道德這些,更重要的是,也讓警方甚為忌憚的,是此次反映出的港人超高的學習與舉一反三的能力。在2014年傘運的時候,港人除了高舉雨傘似乎尚無任何策略性地進行抗爭的經驗,五年過去,面對催淚彈示威者已經有了對應策略;起街道磚塊在這裡發展成了防禦街壘;而相對於物資集中的物資站,在中環街頭我見到一瓶瓶水樽整齊地在路邊一字排開,考慮到面對催淚彈以及其他警察衝擊的情況,求助於物資站顯然過於低效,隨手就能摸到水樽顯然是最有效的方式,這又一次體現出港人的應變智慧。

從來香港人就被視為打工天王,消化及處理信息能力強,抗壓能力強,甚至連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種種因素,讓港人經過鍛造已經成為職場金剛不敗之身,政治冷感之時似乎可為既得利益者所用,然而一旦官逼民反,這種種特長便成為真實的威脅,你可以親眼見到,經過每一次的社運,港人的抗爭能力、策略及智慧都在進化。從中你可以看到港人的潛力,也正是因此,與港人對峙的警察也在不斷升級其暴力,因此如果不是這樣,恐怕誰也沒有信心可以抵擋住這班不斷進化堅韌不拔的港人。

在狂揮的警棍、催淚彈、胡椒噴霧、防暴盾牌、槍枝和怒吼的黑警背後,其實反映的這個政權寒徹骨髓的恐懼,懼怕著這一班進化能力超速的抗爭者。

用最狂妄最徹底的暴力,掩蓋自己最深刻最徹底的恐懼。


2. 12日晚在中環街頭,沒有大台,沒有任何組織在號召指揮,人群不分什麼社運者,什麼響應群眾,每一個都是獨立的個體,卻群聚成一個高效、能動的團隊。

有經驗和策略的,拿著大聲公傳遞信息;勇武的沖在前線;有顧慮的在後方支援,力所能及地幫手:有組織能力的自發整理送來的物資組成臨時物資站,有醫療和急救背景的聚集一處組成臨時醫療站,其他人主動拿著物資在人群中派發。前線需要物資,就一齊一人拎兩三袋把物資搬運到前線,看到從前線下來的,就主動問有什麼需要和消息,立馬行動響應前線的需要。

我和朋友在急救站留守,有人像斥候一樣四處探查警方的部署,預測警方行動的方向和清場的策略,然後聚集在一齊商量,應當如何進退,一切決定都是民主商議的結果,因為沒有領袖,眾人是否跟隨完全由各人自己決定。我們聽從了大家商量的決定,認為把醫療站後撤是明智之舉,於是招呼周圍路過的人幫手來搬運物資。

數次撤退之後,夜色已深。隨著臨近地鐵尾班車時間臨近,愈來愈多地人離去。沒有人挽留大家一定要留守一定要堅持,風險擺在眼前,沒有人有資格去為他人負責,或者為了所謂的更高的目標而去要求別人做什麼,留下的與離去的,皆沒有對錯。

最後群聚在急救站的我們,公認今晚繼續堅持留守並不一定有意義,反而可能有無謂犧牲,舉手看誰離去誰留下。離去的,從大量物資中挑出最貴最重要的,盡其所能背回家;留下的,與周圍選擇留下的聯絡,聚在一起更能保證彼此安全。

除了在街頭抗爭,佔領這麼「浪漫」的時候,港人的實在、理性和精明閃爍出的光芒令人忍俊不禁,更讓我不禁肅然起敬的,是這種全然平等的合作抗爭,正是因為站出來的人,不是為了替誰撐場,支持誰,跟隨誰,只是純粹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為自己負責,不用等待誰的指示,所以每個人都發揮了最大的主動性,也見到了更多想像空間,和自己在抗爭中的潛力。

而我相信,也正是這種自己為自己做決定,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抗爭心態,讓街頭政治變得更成熟。就算今日無功而返,每個人都不會為究竟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而患得患失,揣揣不安,那種過於樂觀迷信速戰速決的理想主義精神,只能前進不能暫停或者後退的失敗主義精神,已經被更成熟的心態取代。在雨傘運動之後,正是在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交替之間,我們明白了,抗爭不是一時之爭,抗爭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不是一場戰役一次街頭佔領就能決定生死成敗的,全民皆兵的心態已經內化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正如我從來沒想到,自己會背著一背包可能自己這一生人都不會用到的醫療物資回家,然後每天出門都把它背在身上一樣。這袋醫療物資是一個象徵,一個負擔,提醒著我這場抗爭一直都在進行時,隨時需要的時候就要回到戰場。隨時可以聚沙成塔,隨時可以化整為零,敵人所看不見的軍隊才是最可怕的軍隊。

我想,這種充滿靈活的高效行動力,這種隨時待命隨時可以解散的行動力,也是讓政權毛骨悚然惶惶不安之處,佔領滿整條街道的帳篷看上去龐大可怖,但摸不著的如影隨形的威脅更恐怖。

正如強大如Night King,無數軍隊在它面前潰不成軍,最後還是死在來無影去無蹤的no one手下。


3. 在我看來,此次反逃犯條例,並不是又一次雨傘運動。從反逃犯條例的動機上來說,會更像當年的反國教運動。

也是從一開始少部分人關注的議題,透過不斷呼籲和宣導,引起大眾討論和關注,直至引爆全民運動。同樣也是由單一議題引發的對政府的怒火,有清晰具體的口號和目標,也有時間上的逼切性,也在不同團體和立場的人群中產生共識⋯⋯這些特質都適合港人務實理性的一面,更能引發出港人頑固的一面,也正是讓103萬人走上街頭的原因。

人數真的好重要!不是因為政府聆聽民意,而是因為人數代表威脅。這個數字已經對政府構成實實在在的威脅與震攝,這是讓政府恐懼如驚弓之鳥的第三個原因。為什麼警察會如此粗暴在金鐘站甚至隨便何處搜身?就是因為他們已經神經緊張到會懷疑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反對他們的人已經多到,隨時隨地你的反對者就在你周圍。


4. 所以如今提出暫緩,就是一個嚇破膽政府的陰濕招數。

因為已經嚇破膽,所以肯定不敢繼續正面對抗,所以暗招損招都藏在「暫緩」兩字中間。第一,消除了時間上的逼切性,看上去不再是時不我待;第二,讓議題變得多元化,本來號召人民上街,「反逃犯條例」是「初心」,也是first piroity,而現在「反逃犯條例」這個大靶子被分裂成很多不同的議題「不要暫緩要撤回逃犯條例」,「平反612暴動」,「釋放被捕示威者」,「譴責警方暴力」,「林鄭下台」,要凝聚眾人,總少不了一句所有人都認同,有最大common ground的口號,現在到底哪句是能凝聚最大公約數的口號又成了新問題,相關的討論也已經出現;第三,雖然持有不同議題也能一同遊行,但畢竟以以往經驗,一旦口號目標多元化或者變模糊,自然會分化群眾:能夠接受暫緩的,自然不願意與強烈要求撤回的同行;要求平反612的,或許認為還執著於撤回的太膠;堅持不忘初心的,或許會覺得「平反612」太抽象遙遠;而本來只是為單一議題上街的,或許又認為「林鄭下台」這種口號是騎劫了運動⋯⋯總而言之, 這一招陰濕真是基於以往香港抗爭經驗,而設的最高明的一招:分化群眾,讓各人為自己認為更重要的議題而彼此爭執割席而內耗。

然而,政府今日出這一招,正顯明了它的恐懼,也說明,它真的很害怕很害怕明天又有百萬人上街,也說明,過去一個星期,我們所做的是正確而有效的。

而對於那些滿足於此進步的人來說,只有當真正的光明來到,你才知道什麼是黎明前的黑暗,什麼是勝利的曙光,而身在黑暗之中,你其實無從判斷,什麼是真實的平安,什麼是false hope。只要一日在黑暗之中,我們便始終必須對當權者保持徹底的不信任,與false hope對抗。

而過去的一個星期,我們所見證的,所經歷的,以至於讓今日政府以如此陰濕卑鄙的手段出招,都說明一件事情:香港已經在危急存亡的關頭,而讓它仍有希望的,並不是逃犯條例會不會通過,並不是林鄭這個人會不會下台,而是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牧師,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年輕人,他們才是香港的希望與不死的原因。

如果他們心死了,就算沒有逃犯條例,就算沒有林鄭,香港也死了。

我們已經讓全世界看到,面對如此強大而殘暴的政權,香港有更強大的人民,如今應當讓我們的人民看到,我們會繼續進化,變得更強大,他們的付出,香港絕對不會辜負。


胡清心
生於上海,居於香港,100%上海人,100%香港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博士候選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