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0-李思詠:體育何價

李思詠:體育何價
23:42 30/10/2014


【明報專訊】你用錢來談體育,好的,我也用錢跟你談談體育這回事。

體育於外國是門優質產業。美國被譽為體育產業最成熟的國家,去年總值4850億美元,佔全國GDP2.9%。產業劃分為四大範疇:賽事主體,如NBA、NHL等,收入來源主要是門票、贊助和轉播;體育媒體,如ESPN和其他電視台、報章書刊及網站;體育用品,以四大品牌Nike、adidas、New Balance和Puma為首;外圍產業,如訓練學校、場地租用和博彩業。若我們北望神州,內地體育產業去年總值3000億人民幣,佔全國GDP0.6%。國務院早前頒布,「把體育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目標為至2025年,產業每年總值要達到5萬億人民幣。

體育產業門類眾多,把眼光收窄至馬拉松賽事。今年,芝加哥馬拉松落幕不久,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s Regional Economics Applications Laboratory早前公布2013年賽事的經濟效益,這個現由Bank of America贊助的世界六大馬拉松,去年為芝加哥商業活動貢獻了2.5349億美元,37年來首次突破2.5億大關(2012年為2.4346億)。Bank of America伊利諾州主席Tim Maloney表示:「2.5億不但標誌破紀錄的經濟效益和收入,更代表馬拉松世界裏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包括跑手、觀眾和慈善團體。」被跑友奉為殿堂的波士頓馬拉松,尚未有研究為今年賽事「埋單」,但預計參賽者和觀眾的總支出達到1.037億美元。

這組數字證明,體育可以是有經濟貢獻的東西,看你用不用、如何用。在體育界的日子難與眾前輩相比,但這些年來,總遇到叫我們難過的事情——例如體育版被視為甜點一碟,在許多人心中可有可無;例如許多人連早前舉行了亞運都不知道(也不介意自己不知道);例如體育界被形容為「無經濟貢獻」的一群。體育尚未於香港發展成產業,因為社會壓根兒沒有「體育文化」。作為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員,「冇聽到李慧詩講乜」的馬逢國,沒從今次的「經濟論」檢視體育發展,卻叫記者「唔好捉住佢一句半句話講」,只能說,馬逢國不代表我。


[文.李思詠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