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1-心雨:欺凌電影真理 沉默讓罪惡無法無天

心雨熒幕焦點:欺凌電影真理 沉默讓罪惡無法無天
2013-12-11


青春期都是迷惘的。從小朋友變為成人,我們會為初嘗禁果、初與朋友聯群結黨這種「成為大人」的感覺而感到欣喜,這種快樂同時帶來失落,因為大部分人的青春期友誼都是跟着朋輩走,大夥兒不喜歡某某,你便跟着針對某某,其實你並不討厭他,一切只是羊群心理作祟。最可悲的是,當你太習慣成為羊群的一員,到你真正成為成年人,甚至到了四五十歲,依然以這種心態活下去。
很多校園欺凌個案,都是大夥兒視一個懦弱怕事的沉默者為目標進擊。沉默,並沒有把問題解決,反而讓罪惡升級,更甚的是,沉默的並不單指受害人本身,受害人因懼怕、怕反擊失敗後果會更不堪而選擇沉默,或許都能令人理解,但一些校園欺凌事件,往往有一群親眼目睹的旁觀者,但他們都選擇沉默,或許他們也有同情受害者,但他們卻選擇採取「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往往令受害人孤苦無助,烙下終身不能磨滅的傷痕。

很多校園欺凌電影,最後不免以暴力告終,日本電影《告白》是最好的例子,幾位同學欺凌至搞出人命,結果要驚動警方,查出誰是兇手。受害者只有三歲,她的媽媽眼見兇手只是十多歲未成年的中學生,法律並未能成功制裁他們,只有自己出手替女兒復仇。
戲內看着幾位嫌疑加害者的讀白,看到他們能夠逃之夭夭不用受法律制裁時的欣喜,都會覺得上天很不公平。為什麼小朋友殺害了一條生命,因他們年紀小便不用受到法律制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和理念在此等個案中並不成立。《告白》是一部能夠讓觀眾反思的電影,當中因為校園欺凌而引起的事端,雖令人始料不及,但亦能理解事情發生至這種局面的原因。
荷里活曾有一部《暗物質》(Dark Matter),由內地導演陳士錚於美國執導,梅麗史翠普在片中飾演一位教師,劉燁飾演一位留學生,他原本勤力好學,最終因為無論如何努力還是被同學歧視排斥,令他走上校園暴力槍擊案這條不歸路。

這類慘劇在美國時有發生,這類槍擊案的成因大部分亦是因為同學本身受到欺凌,卻不懂如何反抗,最終只能夠以歇斯底里的暴力作結,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很多時,或許被欺凌的一群不想沉默,只是除了沉默他們已不懂以什麼方式去面對備受冷待的感覺。同樣來自美國的《大象》,由美國導演吉斯雲遜(Gus Van Sant)執導,他完全把冷眼旁觀的態度從電影的鏡頭中顯示出來。目的是想說明很多時問題就放在我們眼前而我們卻視若無睹,情況猶如大象已走進房內,但房內的人沒有反應或認為是理所當然而不作理會,這種心態最終便會釀成悲劇。
韓國亦有新導演於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帶來一部《冥王星保衞戰》,同樣是講校園欺凌事件,不過這次卻有新轉機,令我們能夠為公義放手一搏。戲中那些所謂的高材生,要「埋堆」必定要取悅他們,說到底卻發現其實都是校園欺凌問題,而且已經有一位受害者。男主角為了反擊,在最終甚至決定同歸於盡,雖然最後都沒有什麼好結果,但反擊,始終尚存希望。這是導演想說的,亦是面對校園欺凌的新方法。


康城最佳影片

《校園欺凌後》(After Lucia)是墨西哥新銳導演米高法蘭哥(Michel Franco)自編自導的第二部長片,能夠引起外界關注大部分原因是它獲得2012年法國康城影展的「一種關注」單元內最佳影片首獎。電影亦有代表墨西哥角逐第八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過並未入選。此片於世界各地的成績亦相當亮麗,得到不少獎項或提名,包括2012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的銀雨果獎、2012年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的特別提名獎,亦有入圍倫敦電影節最佳電影及青年藝術家獎最佳國際年輕女演員獎。
能夠於世界各地得到關注,證明電影表達的訊息令不少觀眾深感震撼。或許有關校園欺凌的電影已經拍過很多,但能夠像《校園欺凌後》如此「沉默」地震懾人心的則前無古人。
米高法蘭哥善用長鏡說話,電影甫開始已經是一個數分鐘的長鏡,觀眾就像坐在私家車的後座看着前方司機駕駛似的,這種處理手法一方面令觀眾較易代入,另一方面卻帶着「冷眼旁觀」的感覺,讓人看着暴力事情一步步走下去,但束手無策的感覺令人氣餒,強調客觀而抽離的觀察,好處是完整呈現故事的真實感。
這種異常沉默的鏡頭,就是要告訴觀眾這種無聲的「暴力」縱使是低調進行,情況卻相當嚴峻與駭人。這種既抽離又寫實,同時帶來極大震撼的感覺,有着電影大師米高漢尼卡(Michael Haneke)的影子:充滿冷冽、不安、暴力、驚心的感覺。尤其電影最後一幕,整體運用長鏡的表達手法,強烈的抽離感反而帶來超震撼效果,這一幕沒有音樂聲帶來的虛幻感,只有源自現實的環境聲,令人感到內心發毛。戲內更有不少情節採用了隱藏方法表達,例如性暴力那一瞬亦沒有實在顯示出來,但透過觀眾的想像,以及施暴者事後的洋洋得意並與友人分享得興高采列的表現,一切已相當露骨。


沉默推向滅亡

不論暴力、言語挑釁或是杯葛等行為都被視為校園欺凌,在《校園欺凌後》幾乎出齊,更多添了性暴力一項。原本女主角剛進新學校,與同學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一起外出玩樂、吸毒,卻因為一次與某朋友的男朋友過電,情竇初開一夜激情,過程被人用手機拍下,片段其後更外洩,廣泛流傳,於是全校同學對她指指點點。
這種情況如果是在荷里活片Easy A出現,女主角只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全校將她視為淫娃的目光。但《校園欺凌後》的女主角性格沉鬱怕事,別人愈對她指指點點,她愈不敢作聲。同學們眼見如何挑釁她也沒反應,於是愈來愈過分。
回到基本步,反正女主角自己都不懂得愛自己,其他人實在沒有義務要愛惜她。她連將自己受屈的經過也沒有勇氣跟老師說,縱使老師有心聆聽、不相信欺凌她的同學那些片面之詞,她沒有捍衞自己,別人亦難以再去愛惜她。
《斷了線》(Disconnect)中有一個單元亦有說到網絡上的欺凌事件,男生把自己的裸照發送給於網上認識兼談得來的女生,豈料女生其實是他兩名同學假扮的,於是裸照傳遍校園。這種網上欺凌跟《校園欺凌後》的女主角情況相似,兩位主角都是沉默的學生,兩人都不懂如何面對,亦沒有選擇向家人傾訴。現今網絡爆發的年代,這類私密的裸照或是性愛片段跟淫照都很容易在網上曝光,而流傳速度基本上是以光速進行的,亦不能將之收回。《校園欺凌後》有着警世意味,再次提醒年輕人這類性愛片段或許在情到濃時的一瞬覺得很浪漫,但後果往往比想像中嚴重得多。


世界共通問題

此片除了談及校園欺凌事件,同時亦有反映當青年人在校內遇到欺凌個案時,會採取何等態度面對其家人。片中女主角喪母不久,與父親感情亦算親密,可是當她在校內受到欺凌時,她選擇在父親面前裝作沒事發生。這種互動關係,或許是因為他們家中失去一員而演化成的溝通不良,但亦可能基於女兒的「體貼」,她認為父親已經有很多問題要面對,不想再增加其煩惱。可這種心態卻令二人的關係愈推愈遠,始終維繫任何一段關係的最佳方法還是坦然溝通。如果彼此連跟對方坦白說出心中所想的勇氣也沒有,關係如何能夠良好?
導演拋出這樣大的一個親子互動與校園暴力議題,值得所有觀眾深思。畢竟有太多父母面對着同樣的問題,就是子女縱然知道他們疼愛自己,在遇到不快事情時依然不知如何向父母傾訴。
《校園欺凌後》來自墨西哥,那是一個感覺上比較無法無天、警方沒有太大作用的城市,也許大家會認為這是離自己很遠的事情。但其實片中所談及的問題包括親子關係、校園欺凌案、以沉默作為反應又不懂反抗最終令事情走向滅亡等等的議題,每天都在我們的社會上演,實在需要正視。


撰文︰心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