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4-李兆富:政府建街市無助調控物價

李兆富:政府建街市無助調控物價
22:54 24/12/2015

■食環署街市一直被指有管理不善的情況。資料圖片

在動新聞見到報道,今年因市道不佳,街市的商販都不敢大幅加價,對比去年的冬至,價格或許有若干回落。
對一般平民百姓,這應該是好消息吧?作為一個經濟人,我倒從另一角度看,是因為需求不振,才令到商販有所克制。借用阿當史密斯的說法,那些劏雞殺豬的,只不過是市場無形之手使然,讓大家過一個經濟實惠的節慶,而不是出於甚麼善心善舉。
話雖如此,無形之手正正是因為來無影去無蹤,所以社會上仍有不少人會要求政府以有形之手作出干預。就街市這個關乎民生的環節,在過去幾年,有政團鍥而不捨地再三要求食環署興建營運街市,理由是只要政府以平租去分配檔攤,就可以間接地降低物價。事實是否如此簡單呢?


會製造尋租活動

以牛頭角順嫂的經濟學,計算物價的方法就是以成本作為基數,然後再加上利潤;原則上,競爭越大,利潤也越微薄。不過,要知道,加入了平價街市,不代表競爭更大。事實上,政府營運的街市,由於並非以市場原則運作,不但缺乏競爭,客觀現實也反映,由於平租的關係,不少商販在獲得攤檔的經營權之後,寧願將從政府租來的攤檔位置用作存貨的用途,另外真正苦心經營的卻是那個在外面以市價得到的街市位置。久而久之,政府街市因缺乏真正的營運和競爭,變得更加冷清,生意更淡薄,也更多攤主要往外尋找銷售的渠道,這個現象大概解釋為何在過去數年,審計署屢次發表報告指食環署的街市管理不善,使用率偏低。

平情而論,我對食環署管理街市的人員,有點同情。畢竟,站在他們的角度,假如說要將街市以市場規律來管理,那就根本不用政府去介入。事實上,當年政府介入這個市場,最主要的原因是取締街邊的小販。曾幾何時,由小販到街市管理的一籃子政策,一方面由市政負責,另一方面由房委會提供。殺局之後,本來市政負責的就由食環署接手,而房委會街市最終在十年前由領匯(領展)所接收管理。十年下來,食環街市和領展街市,代表了兩種管理模式,結果亦大不同。數字不會說謊。消委會曾經找來25個街市進行物價調查,結果發現25個物價高於中位數的街市,當中有20個是由食環署管理。
話說回頭,令到消費者受惠,這個理想是不會錯的,問題是手段。政府出手提供零售樓面,最大的問題是製造政治尋租活動(Rent Seeking)。在傳統古典經濟學當中,尋租指透過各種非常手段,減少競爭,創造額外的收入。當年李加圖(David Ricardo)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就以土地做例子,解釋運輸的方便如何增加土地的收入和價值;當然,地主在利益極大化的動機之下,也會用盡一切辦法去提升土地的價值,也就是尋租的行為。

尋租,不一定是壞事。有時候,尋租者在不經意的情況下,也會對周遭的人帶來好處。可是,社會上也有破壞價值的尋租活動,不單讓少數人佔了多數人的便宜,而且多數人的損失加起來,還不及那少數人的得益。這是政治上常見的現象,正是見怪不怪。

要政府去撥出土地興建街市,然後以低於市價出租予商販,我不敢說一定會造成整個社會的淨損失。不過,提出這些綱領的社會意見領袖,我認為是有義務去計算一下,社會整體付出了珍貴的土地資源,究竟能夠換取多少實質利益?政府以廉價出租檔攤,假如目的是要調控物價,究竟在相關的租約又可否加入物價控制條款?控制物價得太低,或許商販每天只開檔三幾小時,限量銷售,政府又會否要求商販要朝八晚六營業?管了物價和營業時間,又是否管得了出售貨品的質素?如是者連串限制,倒不如計劃經濟好了。
不過,眾所周知,計劃經濟無論在質與量,都滿足不了任何人,兜兜轉轉,結果會否是市場經濟更優勝一點?市場或許不是萬能,但在不少範疇,總算比政府更周全,更滿足到消費者的需求。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