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30-陸昕慈:北京和香港的恐懼

陸昕慈:北京和香港的恐懼
20:05 30/1/2015

■一國兩制其實隱含了專制與開放的制度性矛盾。資料圖片

近來看中國政治與傳媒的歷史,歸納起來,執政者對傳媒(或異見者)所採取的管治方式,不外乎鎮壓(coercion)和籠絡(co-optation)兩種。而何時鎮壓,何時籠絡,關乎執政者對自身認受性(legitimacy)的信心和對外來危機的認知程度。面對民間世代爭取人權、公民權的浪潮,執政者在鎮壓和籠絡之間做選擇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反應過激(overreact)。而在港人爭取普選的過程中,北京所犯的正是這種錯誤;而促使北京反應過激的,則是在北京和香港民意之間擔當中間人的港府。
特首梁振英早前在施政報告中點名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指《學苑》曾發表《香港民族命運自決》專題,編印《香港民族論》一書,主張香港「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等行為,認為是值得警惕。特首說得仍算委婉,未有直接用「港獨」一詞。而此後的一個星期,官方興起一陣批判港獨熱潮。16日,左報以〈梁振英嚴斥《學苑》市民應警惕「港獨」〉為題發表社評,給佔中學生和泛民扣上港獨的帽子,疾言厲色批評道「『佔中』期間之所以出現大量『武器』以及罕見的暴力,根源就在『香港民族自決』、就在『港獨』」。19日,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突然「左」得出奇,建議在《基本法》23條立法前,先引入《國家安全法》。21日,行會成員張志剛又在《明報》發表文章〈搞獨立就準備為搞獨立付代價〉,反駁以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批評特首的言論,又指「當中國不能容忍國家分裂,而『港獨』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就得付上搞『港獨』的代價……如果那些學生哥和後面的師傅只是鬧着玩,裝模作樣而已,但北京對這些言論和行動也不會視而不見,起碼是小心翼翼、步步為營,這又於香港的經濟發展、民主進程何益!」

老實說,張志剛這篇文章,以推心置腹的姿勢勸港人「莫談港獨」,是蠻有說服力的。可是他有意無意忽略了,將港獨這個話題提上傳媒議程的,正是港府。《學苑》的那幾篇文章,有多少人看過?《香港民族論》一書,又有幾多人看過?若不是特首義正辭嚴的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大部份港人對這種言論,都會與張一樣,視為「成功機會等於零」的妄言而已。特首點名之後,我去讀了讀《學苑》去年2月的這一期專題。除了主張過於激進(若不用「過於理想主義」形容)和不切實際之外,這五篇文章對於族群想像、人心回歸、世代之爭的歷史梳理和分析其實都相當出彩。若要深究為何得出如此極端的結論和主張,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這些學生對於中國政治的標籤化理解,聚焦於北京鐵腕鎮壓的歷史污點(1959年藏人起義、1989年北京民運),對中共內部的改革力量鮮有了解;而對於民生議題中的港中矛盾(奶粉荒、新移民綜援)的理解,局限於口號式的批評,缺乏基於事實的理性分析。但無論如何,這些言論在香港是沒有多少市場的。若執政者有心淡化其威權形象,必先從自身改變開始;對民眾一味靠嚇,恐怕將適得其反。

1933年羅斯福就職美國總統時,美國正值經濟大蕭條谷底,人們對未來滿懷恐懼和不安。羅斯福就職當日(1933年3月4日),全國48個州中有32個地區的銀行都已經關閉,紐約美聯儲銀行亦無法開門,因為國庫存款都已被恐慌的客戶擠兌一空。面對於此,羅斯福發表了他一生中最有名的一次演講:「我們唯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而如今特首等人在做的,似乎是相反的事情。當政府需要用威嚇來警醒和控制(而非服務)人民,離極權統治也就不遠了。

若自2005年0708雙普選方案過於保守未能通過算起,歷經2010年民主黨促成通過2012年政改方案,到2014年雨傘運動爭取2017普選,香港圍繞特首、立法會選舉的爭拗已歷經三輪,整整十年。時間一拖再拖,民怨越積越多,社會對於普選的期待亦越來越高。誠然,選舉方式不過是政治運作的一種;如更多的聰明人所言,普選亦不見得就能夠完全解決在中國陰影下,如今香港政治、經濟與民意之間糾結的關係;但是,成熟的政治應該更依賴商議、談判,而非武力和言語恫嚇。
中港矛盾的癥結糾纏於香港政制,港人心存對北京威權的恐懼,在追求高度自治時出現罔顧現實的「自決」聲音;而北京心中亦對香港存着港獨的恐懼,在主權問題上一貫毫不退讓,堅持「一國」高於「兩制」。雙方的這兩種恐懼,孰虛孰實,其實是不難分辨的。若果真如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所言,對錯誤思潮要「是其是,非其非」的話,中港雙方要釐清的,顯然不是港獨這頂虛有其表的大帽子,而是「一國」與「兩制」之間的制度性矛盾。50年的一國兩制已經過去三分一,至今沒有人能夠解決鄧小平這一暫時性國策的內在矛盾。


陸昕慈
傳媒研究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