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9-李兆富:私家車的政治經濟學

李兆富:私家車的政治經濟學
23:24 29/1/2015

■香港車位少,政府一向鼓勵市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圖片

昨天立法會大會,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回覆議員陳偉業的質詢時如是說:「政府的泊車政策旨在提供充足數量的泊車位,以應付需求,但又不致誘使原擬乘搭公共交通的乘客轉用私家車。」陳偉業的質詢,本來用意是借領匯這個標靶,達到政治表態之目的。不過,提問背後更值得深入探討是政府在規劃土地使用和交通的思維和原則。

隨着城市發展、人口增長,規劃的取捨在於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與幅員的擴展。世界上每個大城市難免會有幅員擴展的現象,也就是地理學所謂的都會蔓延(Urban Sprawl)。外國大城市,通常是因為城市中心商業地帶出現衰頹(Urban Decay)令居住環境不再理想,驅使中產遷移至市郊,也就是郊區化(Suburbanization)。

香港獨特之處,在於都會蔓延的推動力並非由自然過程促使,而是由公營房屋帶動。事實上,香港在核心區域、城市人口和就業密度,已經到達世上罕有的高水平。這一特徵跟香港獨有的地理和歷史有關,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前,只九龍半島和港島北才值得投入私人資本發展。

隨着政府在九龍東、西北以至新界陸續發展新市鎮,加上中英談判後確定了香港的主權問題,私人發展才逐漸在這些地區出現。所以香港絕大多數的房委會物業,都位於界限街以北、新界和港島南。這些新市鎮的發展早期,其實一直存在各種社會問題。要知道,將大批人口遷徙至遠離市區中心,也嚴重削弱這批勞動力人口的短期就業機會。缺乏就業,隨之而來是罪案和家庭等社會問題。其時城市規劃師的思維,就是在新市鎮創造就業機會,所以早期的公共建設,除了廉租屋還有工廈和零售商業的舖位。○五年上市的領匯,意外地處理了部份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客觀事實也反映,由政府去處理地區就業問題,成效非常有限,一直到領匯接手公屋商場,才真正發揮創造就業的功能。


其後政府改變思維,透過便利新市鎮居民到市區就業解決社會向上流動。公共交通政策也成為改善社會狀況的關鍵。當年政府推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表面上看似將交通和勞工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政策湊合而成,但細心了解就知這是香港公共政策的一貫方向。
延伸到今天,香港對公共集成運輸的依賴,世上罕見。由八十年代以後,鐵路發展取代了公營房屋,成為城市擴展的主軸,甚至演變成鐵路優先政策。許多新市鎮,例如將軍澳,上百萬的居民來往市區,唯一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就只有鐵路。一定程度上,政策方針原意是要減輕市區核心地帶的路面交通負荷。畢竟在香港核心地帶,城市人口和就業的密度,已經嚴重超越可行的水平。
張炳良在回應陳偉業時說:「不致誘使原擬乘搭公共交通的乘客轉用私家車」,只是複述既定政策方針。不過,之前的加一句:「政府的泊車政策旨在提供充足數量的泊車位,以應付需求」卻可圈可點。何謂「充足」,實屬主觀判斷,政府有義務釐清。

在世界其他城市,私家車跟房屋一樣,是市民生活基本所需。香港傾斜向公共集成運輸,甚至以不同政策,減低私家車需求,其中之一就是刻意限制泊車位供應。私家車在香港屬奢侈品,尤其是在過去幾年,地產投資當中回報最高的是泊車位。有能力支付私家車的市民,普遍也屬於收入較高和穩定的一群,抗逆經濟周期的能力也更高。車位租金水漲船高,屬宏觀經濟現象,但假如今天出現政治壓力要進行泊車權利的再分配,又或者試圖增加車位供應,這是重大改變,運房局有責任對相關想法作出澄清。


李兆富
獨立時事評論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