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7-何靜瑩:相信我就別管我

何靜瑩:相信我就別管我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2014年4月17日


我剛出道不久,與兩位同事一起到美國出差,航空公司免費升格了我和其中一位同事到商務客位。我們大為雀躍,但第三位同事卻感到十分失落,說話帶點酸溜溜的。上飛機後,他硬要坐在我們旁邊的空座位,認為必能說服人家把他一併調過來。

航空公司當然不肯;擾攘一番後,他為了面子不肯返回經濟艙,只好用飛行里數換取升格。

另一位同事(也是我們的組長)語重深長地輕聲對我說:「一個人的信譽(credibility),要多年才建立起來,可不消一刻就能毀掉,日後再花幾倍的時間也未必能夠重建。

「個人信譽透過日常生活點滴積累和散發,我們要好好守護,小便宜、小事情可以建立你,也可以摧毀你。」

自此,我便警覺到信譽、誠信、信任是要努力建立的。但我們卻常常聽到子女跟父母、員工跟上司說:「如果你相信我,就不用多問!」信任不是單憑口講甚至以「要脅」換取。

我認為「信」包含了幾個層面。所以,當有人質疑我對他或她的信任時,我只能「長氣」剖析:「我是否相信你?第一種『信』是 trust 和 mutual trust,但這種信任需要時間和日常表現慢慢建立。第二種『信』,是 faith:若我看到一個人的才華和潛質,相信假以時日,對方有天定能發揮出來。最後一種『信』是 believe:這是對認識的人的一種信心,有時我相信一個人的能力可能多於他相信自己。」

要人信賴自己,其中一個方法是提高溝通的透明度。我個人喜歡主動向上司匯報業務進展,報喜也報憂,簡單一個電郵或電話,扼要陳述重點讓他們時刻掌握公司脈搏,了解員工在執行過程中遇上的挑戰、團隊辛苦贏取客戶訂單的興奮等,若他們有所疑慮或建議,也可以盡早提出。

我也喜歡與客戶有傾有講。有一次,我們為客人訂購的毛料出現了問題,供應商說惟有重紡一批新的毛料給我們,但需時兩個月。我着營業經理盡快把事情始末通知客戶,可他面有難色,說:「這麼早就驚動客戶,我怕會影響他們對我們的印象和信任。」

我解釋說:「你反過來想想,待我們證實解決方法真的補救不來,已經是兩個月後的事,那就更無法趕上出貨日期。屆時才如數家珍,告訴客戶我們如何努力、試過一萬個補救辦法,客人會怎麼想?他們會覺得我們管理不善,後知後覺,甚至用諸般藉口推搪責任。

「大事情要及早讓客人心裏有底,不要給人家 surprise,對方才能作出安排。」

結果,客戶檢驗原材料織造出來的毛衣製成品後,決定接受那些小瑕疵,免得延誤貨期。我們既不用浪費時間更換毛料,又贏得客戶的欣賞。

互信許多時都要在磨合的過程中慢慢建立。不少時候,新同事都會對我或其直屬主管說:「如果你相信我的話,請別要過問我的執行過程,總之你看結果吧。結果出來不好,我都會承擔後果!」

我的分析是,其實過程是最重要的。有嚴謹認真的生產過程,結果就會隨之而好。

「我們出產精品毛衣和確保品質的做法,都跟你以往的經驗不同。我們在這幾年已經摸索出一條路,之前犯過的諸般錯誤,已成為一套 institutional memory 和集體成長軌跡。你才剛剛加入,若我不理會你的執行過程,就等於要你重新走一遍那段 trials and errors 的摸索和成長週期,平白拖慢了公司的進度。

「再者,後果不是你一個人去承擔那麼簡單,是整間工廠有可能從此失去一個得來不易的客戶,甚至影響公司的信譽,令整個團隊的心血付諸流水……即或你辭職一百次也擔當不起!這並非是否信任你的問題,更不是讓你逞強和講自尊心的時候。」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有些人的態度和表現會令人猶疑應否 trust 他們,但我們都會選擇相信,繼續予以機會。這就去了 faith 的層次,即是「相信一些肉眼還未看見之事、相信一個人的內在潛能」。碰上這類員工,我會願意花點耐性栽培他,扶持他度過蛻變的過程。有時候,這段成長道路可以很崎嶇 ── 進三步、退兩步,有時會出現負面情緒,時刻會挑戰我到底要不要放棄他。這些時候只能靠 faith 來支撐住我去包容,令自己不會貿然放棄對方。

我的工廠裡面,有不少年輕同事對自己沒什麼要求,甚或沒有自信,但透過他們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表現,我 believe 他們,亦會調動新崗位和賦以不同責任去逐步提升他們。但老實說,這過程着實不易,因他們很容易會放棄,寧願回到安舒區。在類似的掙扎期,我都嘗試這樣鼓勵他們:「我還未放棄你,你為何輕易就放棄自己?只要熬過這一關你就行了!I believe in you more than you believe in yourself!」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trust but verify」。我不是那種整天坐在辦公室指指點點的人,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司,我經常走到前線觀察團隊的運作,有時我也會捲起衣袖「落場」和「補位」。這樣,我才能親自看到隊員的表現,真實地建立 trust,鞏固 faith,確定 belief。我提醒自己,不要單靠一兩位深得自己信任的人告訴我誰是誰非,也不能盲目地因為對某人的 faith 而錯誤引導我的判斷。只有走上前線,才能客觀地 verify 團隊的實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