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30-盧子健:不能理解怎樣去理解隨處便溺
盧子健:不能理解怎樣去理解隨處便溺
7:54 30/4/2014
【明報專訊】隨處便溺,是違法行為,是不道德行為,是有害於公共衛生的行為。這種行為不能允許,應予譴責,本來沒有什麼可議之處。
但現實卻是,一個內地小童遊客在香港當街大便,引發網上熱議。除了批評這種行為的正常言論外,有內地網民卻認為這是香港人小題大做。甚至有意見認為,香港經濟依賴國家,既要賺內地遊客的錢,就不應排斥內地遊客與港人不同的文化習慣。更有甚者是有內地網民號召內地遊客在「五一」黃金周到香港隨處便溺。
融合所引發的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社群矛盾,近日愈形尖銳,出現不少非理性的言論和行為。有些香港市民反遊客的行為走向偏鋒,並不可取。但他們的行為不難理解,因為很多基層市民在承受內地遊客大增所帶來的不便的同時所得到好處不多。反遊客行為無疑偏激,但也可以算是宣泄情緒的一種方法。
因為兩地矛盾這個大氣候,內地有些偏激者也會看香港人不順眼。像當街便溺這種行為,是非黑白很清楚,但會有內地人士對來自香港的批評反彈,刻意護短。這也是一種情緒行為。其實護短的人多想想也知道自己沒有道理,內地人在內地也不能隨處便溺。如果有香港人被發現在內地隨處便溺,這些內地偏激者所做的文章可能更大。
兩地社會的民間有偏激的言論和行為,並非不能理解。最令我不能理解的反而是一些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的言論。
官員籲「包容」 往往撩起更多火氣
面對有些內地遊客在香港的不當行為,有官員呼籲港人「包容」,有官員希望港人「理解」。這些以為是用來紓緩矛盾的說話往往有撩起更多火氣的效果。
有些內地遊客在香港的不當行為,或者是違法,或者是不道德,或者是有損公眾利益,或者是幾者兼備,例如隨處便溺。在香港民間,有人把這些行為歸咎至所有遊客,從而有反遊客的言論和行為,我們認為是偏激。同樣邏輯,把不當行為歸類為文化差異,也是一竹篙打一船人。以文化差異為藉口為部分行為不當的內地遊客開脫,其實是陷所有內地遊客於不義。難道我們應當期望任何一個內地遊客都會在香港隨處便溺嗎?
退一步說,即使有些不當行為真的是由文化差異引起,最多只能說明白這些行為因何出現,並不表示必須「包容」或者「理解」這些行為。關鍵是這些行為的性質,有關行為對香港公眾利益有多大損害。譬如是講說話聲浪較大這些行為雖然令人不快,但鑑於文化差異可以盡量包容。但隨處便溺?怎樣包容?!
如前所述,內地人民或者香港遊客也不能在內地城市隨處便溺。維持香港公共衛生和市容整潔,亦不是用來針對內地人。香港人當然不能在香港隨處便溺,連他們的寵物也不可以。外國遊客亦不可以在香港隨處便溺,在香港生活的其他民族也不可以。香港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從來沒有人會想到以文化差異為理由來為違法或者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開脫。
所以,特區政府官員以為用來紓緩兩地矛盾的說話,只會引起更多港人的反感。很多香港人因此認為港府官員維護內地遊客,而這是因為害怕得罪內地人。官員們的這種態度反過來助長一些內地遊客肆無忌憚,繼續他們的不當行為。
中央官員也不會為內地客護短
令港人更為不滿的是,連中央政府官員也不會為內地遊客的不當行為護短。早前香港出現過有關承受內地遊客能力的爭議,當不少民間論者認為有關能力是不足時,港府官員卻說沒有問題。直到中央領導人也表態指示檢討一下香港的承受能力時,港府官員才跟着說要檢討。善意去看,官員的表現是盲目地想維持兩地和諧。想得差一點,他們是自我矮化,怕得罪內地而罔顧港人的福祉。
無論想得好還是差,都會產生一個效果,就是港人認為港府在有關兩地關係的問題上不會盡力維護本地公眾利益。近年興起的港人優先和本土主義思潮與此不無關係。這些思潮融合了兩地社群摩擦的情緒、對港府無能的不滿、對中央政府霸權的反抗、對有些內地人霸氣的反彈。中央或者香港政府愈要港人多「包容」或者多「理解」內地遊客在港的不當行為,這些思潮便愈有市場。
不要低估街頭一堆便溺的社會效益,不要錯誤評估只是有人小題大做。港府官員必須牢記,《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都申明香港的生活方式會維持不變。隨處便溺不是港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不會包容這種行為,也不能理解港府的態度。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
7:54 30/4/2014
【明報專訊】隨處便溺,是違法行為,是不道德行為,是有害於公共衛生的行為。這種行為不能允許,應予譴責,本來沒有什麼可議之處。
但現實卻是,一個內地小童遊客在香港當街大便,引發網上熱議。除了批評這種行為的正常言論外,有內地網民卻認為這是香港人小題大做。甚至有意見認為,香港經濟依賴國家,既要賺內地遊客的錢,就不應排斥內地遊客與港人不同的文化習慣。更有甚者是有內地網民號召內地遊客在「五一」黃金周到香港隨處便溺。
融合所引發的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社群矛盾,近日愈形尖銳,出現不少非理性的言論和行為。有些香港市民反遊客的行為走向偏鋒,並不可取。但他們的行為不難理解,因為很多基層市民在承受內地遊客大增所帶來的不便的同時所得到好處不多。反遊客行為無疑偏激,但也可以算是宣泄情緒的一種方法。
因為兩地矛盾這個大氣候,內地有些偏激者也會看香港人不順眼。像當街便溺這種行為,是非黑白很清楚,但會有內地人士對來自香港的批評反彈,刻意護短。這也是一種情緒行為。其實護短的人多想想也知道自己沒有道理,內地人在內地也不能隨處便溺。如果有香港人被發現在內地隨處便溺,這些內地偏激者所做的文章可能更大。
兩地社會的民間有偏激的言論和行為,並非不能理解。最令我不能理解的反而是一些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的言論。
官員籲「包容」 往往撩起更多火氣
面對有些內地遊客在香港的不當行為,有官員呼籲港人「包容」,有官員希望港人「理解」。這些以為是用來紓緩矛盾的說話往往有撩起更多火氣的效果。
有些內地遊客在香港的不當行為,或者是違法,或者是不道德,或者是有損公眾利益,或者是幾者兼備,例如隨處便溺。在香港民間,有人把這些行為歸咎至所有遊客,從而有反遊客的言論和行為,我們認為是偏激。同樣邏輯,把不當行為歸類為文化差異,也是一竹篙打一船人。以文化差異為藉口為部分行為不當的內地遊客開脫,其實是陷所有內地遊客於不義。難道我們應當期望任何一個內地遊客都會在香港隨處便溺嗎?
退一步說,即使有些不當行為真的是由文化差異引起,最多只能說明白這些行為因何出現,並不表示必須「包容」或者「理解」這些行為。關鍵是這些行為的性質,有關行為對香港公眾利益有多大損害。譬如是講說話聲浪較大這些行為雖然令人不快,但鑑於文化差異可以盡量包容。但隨處便溺?怎樣包容?!
如前所述,內地人民或者香港遊客也不能在內地城市隨處便溺。維持香港公共衛生和市容整潔,亦不是用來針對內地人。香港人當然不能在香港隨處便溺,連他們的寵物也不可以。外國遊客亦不可以在香港隨處便溺,在香港生活的其他民族也不可以。香港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從來沒有人會想到以文化差異為理由來為違法或者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開脫。
所以,特區政府官員以為用來紓緩兩地矛盾的說話,只會引起更多港人的反感。很多香港人因此認為港府官員維護內地遊客,而這是因為害怕得罪內地人。官員們的這種態度反過來助長一些內地遊客肆無忌憚,繼續他們的不當行為。
中央官員也不會為內地客護短
令港人更為不滿的是,連中央政府官員也不會為內地遊客的不當行為護短。早前香港出現過有關承受內地遊客能力的爭議,當不少民間論者認為有關能力是不足時,港府官員卻說沒有問題。直到中央領導人也表態指示檢討一下香港的承受能力時,港府官員才跟着說要檢討。善意去看,官員的表現是盲目地想維持兩地和諧。想得差一點,他們是自我矮化,怕得罪內地而罔顧港人的福祉。
無論想得好還是差,都會產生一個效果,就是港人認為港府在有關兩地關係的問題上不會盡力維護本地公眾利益。近年興起的港人優先和本土主義思潮與此不無關係。這些思潮融合了兩地社群摩擦的情緒、對港府無能的不滿、對中央政府霸權的反抗、對有些內地人霸氣的反彈。中央或者香港政府愈要港人多「包容」或者多「理解」內地遊客在港的不當行為,這些思潮便愈有市場。
不要低估街頭一堆便溺的社會效益,不要錯誤評估只是有人小題大做。港府官員必須牢記,《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都申明香港的生活方式會維持不變。隨處便溺不是港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不會包容這種行為,也不能理解港府的態度。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