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7-蘋果側影:曾是連上帝都討厭的地方,鑽石之都走出魔咒

蘋果側影:曾是連上帝都討厭的地方,鑽石之都走出魔咒
8:15 27/4/2014

■大財團瓜分產量豐富的大鑽礦,居民只能在貧瘠之地挖掘,碰碰運氣,蹲着討生活。

很多人愛鑽石,但聽過塞拉利昂的人,卻寥寥無幾。這個西非小國,是全球主要開採鑽石的地方,坐擁極豐富天然資源,但卻逃不掉「資源詛咒」的命運。鑽石礦帶來的榮華富貴,沒有為當地人帶來富足生活,反而成為爭奪的誘因,導致內戰不斷。平民百姓彎下腰低着頭,在泥濘下淘出最有市場價值的小結晶,卻沒法分一杯羹,有些甚至流離失所,成為這個鑽石之國,最大的諷刺。

■一小粒像芝麻大小的紅寶石,賣得12美元,已是採礦村民整個星期的收入。

香港有個鑽石山,在塞拉利昂,也有。人口只有八萬的考度(Koidu-Sefadu),盛產市場價值高昂的鑽石。距離首都自由城(Freetown)約八小時車程,到處都是蹲着討生活的「淘鑽者」。司機Bayoh,曾幾何時,都與鑽石山為伍,「我在這裏長大,九十年代開始爆發內戰,城鎮破壞得好嚴重,停戰不夠兩年,各部隊又再因為鑽石開戰。」干戈不斷,他只好逃到首都避難,一別二十年。


沒有其他工作機會

走在街頭,兩旁盡是戰時損毀的房屋,一片荒涼。當地居民就指,修復速度慢,皆因區內經濟依賴鑽石產業支持,在人人淘鑽之下,關乎民生的基建,根本無暇理會。「在考度,主要的鑽石產區,都由國際大財團開辦的礦產公司開發,一般村民沒有大型爆破技術,只能作這類小型的開採,成效差天共地。」說這話的,是村長Geoffrey。
這條位近城鎮的小村莊,只有三百人居住,除了簡陋平房,河道都被掘成一個個小水池,村民蹲在池邊,用河水沖刷泥石,希望在泥濘中找到寶藏,「政府和武裝組織貪污嚴重,主要礦坑被大財團佔據,但因為沒有其他工作機會,居民都只能在泥土中碰碰運氣。」Geoffrey無奈的說。事實上,共有六百萬人口的塞拉利昂,六成五人從事農業,包括鑽石在內的礦產,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命脈。
Alusine Solome,是其中一個尋寶討生活的塞拉利昂人。「每日朝八晚四,很多時工作一整天,一分錢也沒有。」這天比較幸運,他在泥濘之中找到一小粒像芝麻大小的紅寶石,即時賣給拆家,賺得十二美元,是他整個星期的收入。「在考度,你不是在大集團營辦的礦產公司工作,就只能像我一樣,每天來碰運氣,通常把一袋袋錢帶走的,都不是這裏的人。」他說。
就像大部份非洲和東南亞國家,塞拉利昂於二次大戰後發起獨立運動,逾一個半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於一九六一年正式畫上句號。只是,獨立和民族自決,並不保證光明前路。過去三十年,塞拉利昂內戰不斷,試過短短一年間,經歷三次軍事政變,直至九一年,革命聯合陣線(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下稱RUF)推翻塞拉利昂政府,大局稍定,但這卻不代表居民從此就可安居樂業。

■當地居民大都以採礦為業,到處都見拿着泥鏟的童工。

■礦工把一盆盆沙石抬走,然後用水把泥土沖去尋寶。

■為爭逐市場價值高昂的天然資源,村民開山夷平土地,為開採做準備。


發展速度稍為改善

價值高昂的鑽石山,成了政權更替的罪惡根源,RUF取得政權後,瞬即佔領鑽石產量豐富的東部及南部地區,着力採礦及進行買賣,賺取豐厚利潤,並從鄰國購買武器,讓戰爭曠日持久,這是電影《血鑽》刻劃的悲慘年代,也是電影中,寶石商人口中「連上帝都討厭的地方」。二○○二年,國際社會介入調停,逾十年的「鬼打鬼」,在槍火下喪生的塞拉利昂人不計其數,數十萬平民被迫逃離家園,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今天塞拉利昂,局勢大致回歸平靜,但在多個國際經濟和發展指數中,仍敬陪末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二○一二年的報告顯示,當地人均生產總值,在全球一百八十七個國家中排名一百六十八。但值得欣慰的是,聯合國去年發表的報告同時顯示,正因起點低,塞國的整體發展速度,位列全球第二,另人均壽命及教育程度,也有改善,在在顯示這個成也鑽石敗也鑽石的西非小國,正從憂患之中復元。
攝影:林亦非 撰文:呂麗嬋

■礦產都由武裝組織及財團合作開發,即使前往微型的山寨開採區,亦需軍人權充導遊,才可內進。

■採鑽是當地的經濟命脈,六成五人賴此維生,街頭巷尾,都見採鑽公司。

■採礦是體力勞動,有礦工下班回家,小兒子衝出家門迎接,成為黃土地上的溫馨一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