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黃一恒:台灣相思與香港本土

黃一恒:台灣相思與香港本土
20160525

■台灣相思移植香港後多種於道路旁和郊外,每年3至5月是開花期。資料圖片

不是近日培養了跑步和行山的習慣,我亦不會那麼留意關於樹木的新聞。早前見到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寫網誌話路政署將有系統地進行「樹木更替優化計劃」,覺得不以為然。但我當時先入為主的印象是,政府最鍾意玩弄文字偽術,甚麼優化呀,乜化物化等字眼,見到都生厭。
早兩天,我由粉嶺蝴蝶山徑出發行大刀屻,行到接近大埔嘉道理農場的終點附近,看到漁農自然護理署告示《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目的是引入更多本土樹木品種,藉此提高植林區的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並為本地野生動物提供更適合的棲所與食物。一些外地品種樹木、生長過密、老弱及枯死的樹木會被移除,以優化郊野公園植林區。」看到這面告示牌,我才如夢初醒,原來不管城市還是郊外,政府都正在着力更替樹木,而所謂的「優化」,其實是一個樹木本土化的計劃。
台灣相思是最為香港人熟悉的樹種,一來名字好記,二來這幾十年大規模地種植在城市道路旁和郊外,香港人隨處可見。香港的全港性植樹計劃,始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治時期,日軍欠缺燃料,於是斬盡香港各處山頭的樹木當柴燒。日本戰敗,英國重新接管香港,面對郊野光禿禿一片,急於植樹以保障水塘集水區的水質。至1950年代,香港城市需要興建大量道路,多個人造斜坡因此出現。這時候港英政府又急於在城市植樹,以鞏固斜坡,防止山泥傾瀉。


完成在港歷史任務

由此可見,在同一時期,不管郊外還是市區,都急於種植出大量樹木。可惜本土原生樹木,因為生長速度較慢,難解燃眉之急,因此一眾外來品種便被挑選為先鋒樹而被大量種植。以台灣相思為例,只需3至5年便可以長至4米高,而原生樹種卻要10至20年才能做到。此外,台灣相思粗生粗養,能夠在乾燥和堅硬的土壤中茁壯成長,亦是它獲青睞的原因。
可是有利亦必有弊,數十年來大量種植外來品種樹木的弊端日漸浮現。又以台灣相思為例,它長大得快,但同時又死亡得快,一般只有50至60年壽命。以至早年種植的台灣相思,近年不斷枯萎,很多更有倒塌危險。此外,外來樹木始終不是本土生物的理想棲息地,它們表面上在香港各處生長茂盛,但多為空城,能夠居住樹中的雀鳥、昆蟲十分有限。外來品種樹木佔據香港大片土地面積,不利本土生物的多元化發展。由於外來品種樹木與本土生物並唔夾,於是本土生物亦不會幫助它們傳播種子,以至這些樹木在香港喪失自我繁衍能力。台灣相思在香港只有人工種植一棵,才會有一棵,它不會自然地在香港土壤上繁殖。
由此可見,樹木本土化計劃,讓原生品種逐漸取代曾經被大量種植的外來品種,無可厚非。但我們不能說當年大量種植外來樹的決定是錯,因為這是針對特殊情況的權宜之計。而台灣相思除了成長速度快,能夠迅速抓緊泥土並防止水土流失之外,它的根部獨有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夠改善土質。換句話說,如果當初沒有台灣相思等一種外來樹抓緊泥土並改善土質,我們今天便沒有理想的土壤讓本土原生樹木回歸。我們只能說台灣相思完成了在香港的歷史任務,而我們不應忘記它的功勞。
即使已枯萎的台灣相思會逐漸被原生樹木取代,但我認為香港仍然應該繼續種植一定數量的台灣相思。一來台灣相思仍是很多香港人的集體記憶,二來台灣相思實在有很高的觀賞性,特別在3至5月這個開花季節,一個個金黃色的花球實在燦爛!


黃一恒
自由撰稿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