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8-蔡東豪:死硬派的坎坷歲月

蔡東豪:死硬派的坎坷歲月
2017/1/28 — 6:28


最近跟一位新朋友談起二三十年前的香港跑壇,若他不自爆沒可能猜得到,這位仁兄曾經是Sub-3跑手,不過已經是體重50磅之前的往事。他慨歎香港跑壇一蟹不如一蟹,成績倒退,最大鑊是年輕人欠缺積極性,跑步不再是跟時間競賽,淪為一種社交活動。

過氣Sub-3仁兄的批評,近年在美國跑壇也經常聽到,甚至集體回憶七八十年代跑壇的光輝歲月。當年美國長跑者世界稱王,業餘跑者視精英跑者為偶像,他們之間互相競爭,不斷創造更佳成績。過去三十年長跑成績倒退,不止是一種感覺,美國跑壇數據較完整,證實倒退是事實。

第一個證據是馬拉松平均完成時間愈來愈慢,以美國舉行的馬拉松比賽為基數,男子平均完成時間是4小時28分,三十年前這個時間回到終點,工作人員已收隊離去。平均時間愈來愈慢或有合理解釋,現在參加人數是三十年前的幾倍,而新參加者的完成時間較慢,因此拖慢平均。

簡單平均數據可能誤導,不過另一個數據卻無花無假。一個美國跑步組織分析過去三十年馬拉松完成時間的數據,集中看第100名完成者的時間,在70和80年代,第100名完成者的時間大都在2小時30分之內,然而過去十年,第100名完成者時間大都慢過2小時40分。還不止,不要忘記,東非跑手在過去十多年冒起,近年頭十位被東非跑手佔據,其他跑手的成績理應順延,即使什麼不變,第100位完成者的時間應該比以前更快,實際上竟然是慢了。

很多人覺得快與慢不應該是問題,參與馬拉松已經了不起,Everyone is a winner ,站在起跑線已是勝利,何需計較?對於跑壇死硬派,這態度本身便是問題所在。馬拉松是比賽,而比賽是關於爭勝。

死硬派最難接受,是跑者接受平庸。三十年前跑者不論跑出什麼時間,也在埋頭苦幹,希望下次跑得更好。跑者有假想敵,知道假想敵最近狀態如何,有冇秘密練兵。比賽必定牽涉競爭性,競爭性帶出運動員的鬥心,各自衝破極限。奈何近年競爭卻變為不要得的字眼,說出來好像冒犯別人,反映跑者自私,污染了一項純潔的人生追求。死硬派沒法接受跑步由比賽變成他們不再認識的東西。

我認為死硬派將會進一步被激死,因為跑步「社交化」情況將會愈來愈嚴重,幫兇是社交媒體。你今日有沒有收到跑者朋友上載今朝跑5K的post?三十年前跑步是個人行為,想做得更好的動力,是單純的,沒有金錢,沒有掌聲。但在社交媒體年代,跑步是集體社交行為,跑者急不及待解釋,近日些少感冒,這5K真的不容易啊,這個Like你們不能不給。死硬派收到這個post,想死.....


蔡東豪
毅行出哲學
以為自己是文化人的企管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