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0-蘋果:【雞年講雞】真正陀地雞,嘉道理誓保白牛石雞最後血脈
蘋果:【雞年講雞】真正陀地雞,嘉道理誓保白牛石雞最後血脈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120/56195160
20:11 20/1/2017
有一種本地雞,叫白牛石雞,百分百香港製造,於50年代養活了不少本地家庭,更雄霸本地活雞市場。但至80年代起,本港農業逐漸式微、內地大量活雞供港,加上禽流感爆發,令本地雞業開始萎縮,白牛石雞風光不再。伴隨香港農業走過高山低谷,白牛石雞具歷史意義,故嘉道理農場雞舍多年來堅持自家配種,將這獨一無二的本地雞種血脈得以傳承,齊來迎接雞年來臨。
記者:紀靜雯
在嘉道理農場山腳位置,設有三個雞舍,飼養了三個品種共1,600隻雞,其中一種是本港僅存的白牛石雞,牠記載了本地禽畜業發展的故事。在50年代,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於本港進行扶貧工作,教導寡婦、難民養雞方法,並免費派發雞苗,協助他們自食其力。在嘉道理農場成立後,為不同雞種進行配種研發,以增加本地雞產量及質素。最後農場成功研發出獨有雞種,並以農場所在地區命名為「白牛石雞」。
負責管理雞舍的嘉道理農場高級永續農業主任譚業成指,現時雞舍保留了黃、白惠州及紐咸西雞,以及由美國紐咸西母雞及白惠州公雞雜交而成的白牛石雞。他指白牛石雞毛黃中帶白,結集了紐咸西雞的體型大,及惠州雞嫩滑有雞味的優點。當時農場向外廣發白牛石雞雞苗,令牠雄霸本地活雞市場,「喺70年代差唔多佔據本地市場8至9成」,直至1979年,農場發分逾120萬隻雞。譚續指,那時內地正值文革,大量雞隻被殺令雞種消失,「嗰個時代大陸雞苗都係由香港入口,農場都有賣雞苗上去。」曾經,本地雞在內地雞業史上記下重要一章。
然而,80年代末,本港農業式微,雞農買少見少;90年代,禽流感侵襲本港,開啟政府殺雞行動,令本地雞面臨重挫。近年,內地活雞及冰觧雞主導市場,港人口味亦有所改變,「當時標準好,唔代表合乎依家標準,可能之前鍾意多油,但依家嘅人比較要健康,鍾意瘦,加上白牛石雞生長時間唔夠外國雞種快,開始被市場淘汰。」
「白牛石雞當年喺香港好重要嘅雞種,具歷史意義,所以要保留佢哋血脈。」譚業成稱,農場原先有逾10個雞隻品種,但禽流感爆發令農場放棄飼養多個品種,惟農場卻堅持保留惠州及紐咸西雞種,以留種孵化白牛石雞,守護這獨一無二的本地雞種,「現時嘉道理農場係唯一保留白牛石雞種嘅地方。」另外,農場致力保留純雞種,目的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第時如果有世紀疫症,好難講會唔會有啲品種唔受病影響,係解藥,唔留多啲品種,一出事就大鑊。」
但保留最後血脈絕不容易,譚業成稱因牌照限制雞隻數目,令農場配種時不能避免近親繁殖,容易出現毛病,現時只能以跨代配種方式舒緩問題,「悲觀睇,無純種雞溝落嚟,其實幾十年後未必保留到,所以有少少食老本,捱落去。」他在雞舍工作逾十年,對於港人與雞隻愈益疏離感可惜,「唔知係笑話定悲哀,依家嘅下一代唔知雞喺邊度嚟,又未見過樣,甚至以為喺超市嚟。」
乘巴士前往嘉道理農場,會途經白牛石站,便是以此雞命名,而農場的雞舍,因為受禽流感影響而閒人免進,但在這裡有一群有心人,默默地守護本地雞種。雞年將至,或許白牛石雞可以成為一種真正屬於香港的雞年吉祥物。
白牛石雞由美國紐咸西母雞及白惠州公雞雜交而成,雞毛黃中帶白,結集了紐咸西雞的體型大,及惠州雞嫩滑有雞味的優點。(馬泉崇攝 )
白牛石雞具歷史意義,曾雄霸本地活雞巿場,養活了不少本地家庭。 (馬泉崇攝 )
譚業成表示,保留白牛石雞最後的血脈絕不容易。(馬泉崇攝 )
在嘉道理農場山腳設有雞舍,飼養了共1,600隻雞,圖中為紐咸西雞。(馬泉崇攝 )
譚業成稱禽流感令農場放棄飼養多個品種,卻堅持要保留惠州及紐咸西雞種,以留種孵化白牛石雞,守護這獨一無二的本地雞種。(馬泉崇攝 )
譚業成指,母雞天性習慣在黑暗及幽靜環境生蛋,所以嘉道理農場雞舍的員工特意製作多個「生蛋黑箱」,讓母雞可在幽暗的箱內生蛋。(馬泉崇攝 )
圖中為紐咸西雞。(馬泉崇攝 )
黃惠州雞原為華南品種,毛色淡黃色,體型較外國雞細,嘴部位置有類似鬍鬚的毛髮。(馬泉崇攝 )
譚業成指,公雞平日經常打架,牠們天生腳上有一條尖刺,以作攻擊之用,曾經有雞舍員工被尖刺攻擊,身上牛仔褲亦遭刺破,圖中為黃惠州雞。(馬泉崇攝 )
黃惠州雞。(馬泉崇攝 )
白惠州雞原為華南品種,體型較細,嘴部位置有類似鬍鬚的毛髮。 (馬泉崇攝 )
白惠州公雞。(馬泉崇攝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120/56195160
20:11 20/1/2017
有一種本地雞,叫白牛石雞,百分百香港製造,於50年代養活了不少本地家庭,更雄霸本地活雞市場。但至80年代起,本港農業逐漸式微、內地大量活雞供港,加上禽流感爆發,令本地雞業開始萎縮,白牛石雞風光不再。伴隨香港農業走過高山低谷,白牛石雞具歷史意義,故嘉道理農場雞舍多年來堅持自家配種,將這獨一無二的本地雞種血脈得以傳承,齊來迎接雞年來臨。
記者:紀靜雯
在嘉道理農場山腳位置,設有三個雞舍,飼養了三個品種共1,600隻雞,其中一種是本港僅存的白牛石雞,牠記載了本地禽畜業發展的故事。在50年代,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於本港進行扶貧工作,教導寡婦、難民養雞方法,並免費派發雞苗,協助他們自食其力。在嘉道理農場成立後,為不同雞種進行配種研發,以增加本地雞產量及質素。最後農場成功研發出獨有雞種,並以農場所在地區命名為「白牛石雞」。
負責管理雞舍的嘉道理農場高級永續農業主任譚業成指,現時雞舍保留了黃、白惠州及紐咸西雞,以及由美國紐咸西母雞及白惠州公雞雜交而成的白牛石雞。他指白牛石雞毛黃中帶白,結集了紐咸西雞的體型大,及惠州雞嫩滑有雞味的優點。當時農場向外廣發白牛石雞雞苗,令牠雄霸本地活雞市場,「喺70年代差唔多佔據本地市場8至9成」,直至1979年,農場發分逾120萬隻雞。譚續指,那時內地正值文革,大量雞隻被殺令雞種消失,「嗰個時代大陸雞苗都係由香港入口,農場都有賣雞苗上去。」曾經,本地雞在內地雞業史上記下重要一章。
然而,80年代末,本港農業式微,雞農買少見少;90年代,禽流感侵襲本港,開啟政府殺雞行動,令本地雞面臨重挫。近年,內地活雞及冰觧雞主導市場,港人口味亦有所改變,「當時標準好,唔代表合乎依家標準,可能之前鍾意多油,但依家嘅人比較要健康,鍾意瘦,加上白牛石雞生長時間唔夠外國雞種快,開始被市場淘汰。」
「白牛石雞當年喺香港好重要嘅雞種,具歷史意義,所以要保留佢哋血脈。」譚業成稱,農場原先有逾10個雞隻品種,但禽流感爆發令農場放棄飼養多個品種,惟農場卻堅持保留惠州及紐咸西雞種,以留種孵化白牛石雞,守護這獨一無二的本地雞種,「現時嘉道理農場係唯一保留白牛石雞種嘅地方。」另外,農場致力保留純雞種,目的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第時如果有世紀疫症,好難講會唔會有啲品種唔受病影響,係解藥,唔留多啲品種,一出事就大鑊。」
但保留最後血脈絕不容易,譚業成稱因牌照限制雞隻數目,令農場配種時不能避免近親繁殖,容易出現毛病,現時只能以跨代配種方式舒緩問題,「悲觀睇,無純種雞溝落嚟,其實幾十年後未必保留到,所以有少少食老本,捱落去。」他在雞舍工作逾十年,對於港人與雞隻愈益疏離感可惜,「唔知係笑話定悲哀,依家嘅下一代唔知雞喺邊度嚟,又未見過樣,甚至以為喺超市嚟。」
乘巴士前往嘉道理農場,會途經白牛石站,便是以此雞命名,而農場的雞舍,因為受禽流感影響而閒人免進,但在這裡有一群有心人,默默地守護本地雞種。雞年將至,或許白牛石雞可以成為一種真正屬於香港的雞年吉祥物。
白牛石雞由美國紐咸西母雞及白惠州公雞雜交而成,雞毛黃中帶白,結集了紐咸西雞的體型大,及惠州雞嫩滑有雞味的優點。(馬泉崇攝 )
白牛石雞具歷史意義,曾雄霸本地活雞巿場,養活了不少本地家庭。 (馬泉崇攝 )
譚業成表示,保留白牛石雞最後的血脈絕不容易。(馬泉崇攝 )
在嘉道理農場山腳設有雞舍,飼養了共1,600隻雞,圖中為紐咸西雞。(馬泉崇攝 )
譚業成稱禽流感令農場放棄飼養多個品種,卻堅持要保留惠州及紐咸西雞種,以留種孵化白牛石雞,守護這獨一無二的本地雞種。(馬泉崇攝 )
譚業成指,母雞天性習慣在黑暗及幽靜環境生蛋,所以嘉道理農場雞舍的員工特意製作多個「生蛋黑箱」,讓母雞可在幽暗的箱內生蛋。(馬泉崇攝 )
圖中為紐咸西雞。(馬泉崇攝 )
黃惠州雞原為華南品種,毛色淡黃色,體型較外國雞細,嘴部位置有類似鬍鬚的毛髮。(馬泉崇攝 )
譚業成指,公雞平日經常打架,牠們天生腳上有一條尖刺,以作攻擊之用,曾經有雞舍員工被尖刺攻擊,身上牛仔褲亦遭刺破,圖中為黃惠州雞。(馬泉崇攝 )
黃惠州雞。(馬泉崇攝 )
白惠州雞原為華南品種,體型較細,嘴部位置有類似鬍鬚的毛髮。 (馬泉崇攝 )
白惠州公雞。(馬泉崇攝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