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何兆彬:看完《長城》別說「張藝謀已死」,該說恭喜
何兆彬:看完《長城》別說「張藝謀已死」,該說恭喜
2017-01-06
《長城》上畫已有一個星期,此作一出,惡評如潮,有大陸影評人甚至說「張藝謀已死」。他來港宣傳時接受訪問時說:「這個我不生氣,我太不生氣了。因為我很多年都這樣(被批評),又不只是現在才發生。」接受《信報》訪問時「時而憤慨說『我不在乎』,時而苦口婆心解釋當中的原委」,說不介意自然是假的。
「張藝謀已死」這句成立嗎?要問的是,死的是那個張藝謀?我倒說,該恭喜張大導。
影迷對《長城》的評論夠狠,隨便找一段,都富娛樂性的:
//一群你的名字叫饕餮的怪獸從外部成功翻牆最終被掐WiFi的慘烈故事。電影裡外,景甜身家背景都是世紀謎團。從選角開始,電影就呈現崩壞之勢,最終炸裂於九層妖塔。中國大鼓跳水射箭焰火孔明燈隊的節目單拉得漂亮,張藝謀也從大紅大綠徹底進化到了五顏六色,余生可用【印像·怪獸】大型文體表演行銷世界。//
但《長城》難看嗎?其實不算難看,至少跟《富宮山春圖》不在同一個層次,遠遠不能相比。
《長城》是部打怪獸片。戲開了不到五分鐘就先來一場大戰,饕餮千千萬萬隻的跑來城牆前,像《World War Z》一樣的一隻疊一隻起來爬到城牆前。城前箭如雨下,士兵分五色穿著分類,武器一款一款的拿出來使用……咦,看到這裡,感覺不是在看戲,倒像在Youtube看打機錄播。事實上,《長城》看一小半,就知道導演鐵了心,不作人性刻劃。那創作思維倒像推出一款新Game:武器的殺敵方法、怪獸的造型及死穴,然後又像打War Game調兵遣將,當中有五色軍團,各有不同特色給你差遣調動,這一味味的送上餐桌給你享用。在城牆上,導演用上很多像遊戲的Cinematic Movie,巡迴閱兵,大國味濃。影迷說這像張藝謀的「奧運開幕式」,那種歌頌軍隊的鏡頭其實有點崇拜的法西斯風味。而更有趣的,是當一開戰,箭陣出籠,女兵躍下,就更像奧運項目。箭陣、五色軍團我們其實都在張藝謀電影之中看過,老人家只是環保循環再用,這一點作為影迷我本來並不介意,只要你能突然前作,但結果卻是失望。
五色軍團本來已是近似ACG式設定,相當超現實Fantasy,其中由景甜率領的女兵,盔甲更是以曲線包圍、突顯(也就是消費)女性胴體。這一點是ACG文化最獨有的。
景甜轟炸
很有趣,每看電影,當發覺導演不認真時,作為觀眾的也不去深究,就由它的打個稀巴爛吧。做CG/動畫行的朋友說電影的CG很差,我倒覺得,以國內水平來計,它的CG水平算是十分高,只是跟西片CG一比,就是中下水平。但去年我們看過《魔獸:崛起》(Warcraft),證明了荷里活也是有低下的CG水平。
對,全片過半是英文對白,這根本是一套西片。張藝謀在訪問中一早談過,這電影本是西方主導,找了兩位導演,後來他才參與。西人的思維,是既有長城(中國元素代表),又有西方明星(賣座保證),再加強勁CG、連場怪獸大戰,這自然會在票房大有收穫。為了讓主角麥迪文能參與其中,故事寫他為了偷火藥而來到中國,被捉後漸漸加入了戰事,跟饕餮作戰(電影寫兩個西人來中國偷東西,其實是明喻啊!就是要有中國人開城牆接應)。電影沒寫明朝代,但官方資料交代是宋朝,宋朝自然沒有中國人會講英文,於是劇情又安排了一位西人,在幾年前也因來偷火藥,被困在中國,並教曉中國人景甜、劉德華講英文。可憐天王劉德華,全片努力的講標準英文,但都只是綠葉陪襯,反而有爛片保證的景甜戲份最多。
江湖傳聞景甜的後台很硬,每拍電影必大,但電影必爛,但爛完再拍。我們不知道為何景甜能擔如此配角,也不會因Casting而怪責張藝謀。但張導卻用上了最多、最大的特寫去不斷拍攝景甜。這背後到底有何潛規則,不得而知。我就跟朋友開玩笑說,看《長城》你會感到千軍萬馬,但站在景甜背後,她出鏡時間、特寫不夠,大家就收不了工。看《長城》,看CG大戰你以為轟炸很累?不,不會比看景甜轟炸累。
死的是那個張藝謀?
《長城》當然不好看,但要數大爛片,幾時到佢?那為何電影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是因為張藝謀名氣太大?不對,大家罵得厲害,是因為張藝謀作為文人的名氣很大。王晶作為電影商人,常常被罵,但大家罵他電影都不肉緊,大家都知道他不認真拍戲的多。肉緊罵王晶時,多是因為他要為極權護短。罵張藝謀已死,是因為文人的張藝謀已死。
從前都是李安的錯,因為當年《臥虎藏龍》得了奧斯卡,累張藝謀、陳凱歌不斷的去拍武俠、玄幻大片,但拍了多年,都沒成果。今天,他們似乎要放棄了國際大獎,走向商業成就,這反而老實,他在訪問中說:「先建立一個品牌,先在全世界有商業成就,大家都喜歡看了,年輕人喜歡了,再往下做嘛!」
文人在世人心中有一獨特地位。電影圈有些導演是文人,有些不是,就沒期望。影圈有所謂One for yourself, one for the studio文化(一套拍給自己,一套拍給公司)。當他們要拍商業片,大家都不怪,只希望你認真的拍。史匹堡這麼有勢力,當年想拍《舒特拉的名單》,電影公司都要他先答應拍《侏儸紀公園》。爾冬陞拍過這麼多文人關懷電影,但他當年要拍《千杯不醉》說明了要搵錢,我還是乖乖的去買票支持。
如今網民直接叫張藝謀作老謀子,老謀子何人也?野心家司馬懿也。像我輩中有人,有幾個是看《黃土地》大,並深深被它震撼過,《黃》的導演陳凱歌,它的攝影師張藝謀,今天在拍些甚麼電影?
從前聽獨立音樂,當獨立音樂人要去做些出賣自己的商業作品,樂迷會用上一個字,叫Selling out。維基的解法,是""Selling out" is a common idiomatic pejorative expression for the compromising of a person's integrity, morality, authenticity, or principles in exchange for personal gain, such as money"(形容一個人為自己的正直、原則、道德入出妥協,去換取個人利益,例如金錢。)
有趣味的是,戲中要打的饕餮,據《山海經》記載,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大頭大嘴,以喻人性之貪婪。」我們在戲中,的確看到了饕餮,看到了貪婪。
費茲傑羅的命
剛好看完電影幾天,在家中翻開《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導言上的介紹寫到海明威與F.Scott Fitzgerald的友好關係,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費茲傑羅(Fitzgerald)與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作家海明威是好友,海明威常鼓勵費茲傑羅追求自己的藝術正直(integrity ),但漸漸因為後者傾向把自己的作品寫得商業化而感到氣餒。可惜的是,費茲傑羅大部份小說都賣得不好,因此,他的大部份主要收入,都來自雜誌工作,例如撰寫短篇故事,這些故事,必須跟從一定編輯需要。《大亨小傳》發表九年後,他終於寫成《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但不幸的是,這本書評價也不好……到他過身時,他的寫作生涯也完結了。
有些人會寫嚴肅作品,費茲傑羅卻是寫商業作品也不大賣,而他一生只有44歲。張藝謀有那本事,又活在一個可賣錢的年代,那他要放棄文人,做一個商業大導,也無不可。說甚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當然是引孩子去讀書的,因為中國傳統讀了書可當官,不讀書容易變窮人,其實我們最瞧不起窮人。中國人素來笑貧不笑娼,既然人各有志,那麼大導演要賺錢,要攻到西方去,那是他的選擇。張藝謀拍過《金陵十三釵》不獲好評,三年前拍文藝味的《歸來》找不回從前味道了。
既然《長城》在中國已過了十億票房。那不如我們講一句:恭喜。
何兆彬
2017-01-06
《長城》上畫已有一個星期,此作一出,惡評如潮,有大陸影評人甚至說「張藝謀已死」。他來港宣傳時接受訪問時說:「這個我不生氣,我太不生氣了。因為我很多年都這樣(被批評),又不只是現在才發生。」接受《信報》訪問時「時而憤慨說『我不在乎』,時而苦口婆心解釋當中的原委」,說不介意自然是假的。
「張藝謀已死」這句成立嗎?要問的是,死的是那個張藝謀?我倒說,該恭喜張大導。
影迷對《長城》的評論夠狠,隨便找一段,都富娛樂性的:
//一群你的名字叫饕餮的怪獸從外部成功翻牆最終被掐WiFi的慘烈故事。電影裡外,景甜身家背景都是世紀謎團。從選角開始,電影就呈現崩壞之勢,最終炸裂於九層妖塔。中國大鼓跳水射箭焰火孔明燈隊的節目單拉得漂亮,張藝謀也從大紅大綠徹底進化到了五顏六色,余生可用【印像·怪獸】大型文體表演行銷世界。//
但《長城》難看嗎?其實不算難看,至少跟《富宮山春圖》不在同一個層次,遠遠不能相比。
《長城》是部打怪獸片。戲開了不到五分鐘就先來一場大戰,饕餮千千萬萬隻的跑來城牆前,像《World War Z》一樣的一隻疊一隻起來爬到城牆前。城前箭如雨下,士兵分五色穿著分類,武器一款一款的拿出來使用……咦,看到這裡,感覺不是在看戲,倒像在Youtube看打機錄播。事實上,《長城》看一小半,就知道導演鐵了心,不作人性刻劃。那創作思維倒像推出一款新Game:武器的殺敵方法、怪獸的造型及死穴,然後又像打War Game調兵遣將,當中有五色軍團,各有不同特色給你差遣調動,這一味味的送上餐桌給你享用。在城牆上,導演用上很多像遊戲的Cinematic Movie,巡迴閱兵,大國味濃。影迷說這像張藝謀的「奧運開幕式」,那種歌頌軍隊的鏡頭其實有點崇拜的法西斯風味。而更有趣的,是當一開戰,箭陣出籠,女兵躍下,就更像奧運項目。箭陣、五色軍團我們其實都在張藝謀電影之中看過,老人家只是環保循環再用,這一點作為影迷我本來並不介意,只要你能突然前作,但結果卻是失望。
五色軍團本來已是近似ACG式設定,相當超現實Fantasy,其中由景甜率領的女兵,盔甲更是以曲線包圍、突顯(也就是消費)女性胴體。這一點是ACG文化最獨有的。
景甜轟炸
很有趣,每看電影,當發覺導演不認真時,作為觀眾的也不去深究,就由它的打個稀巴爛吧。做CG/動畫行的朋友說電影的CG很差,我倒覺得,以國內水平來計,它的CG水平算是十分高,只是跟西片CG一比,就是中下水平。但去年我們看過《魔獸:崛起》(Warcraft),證明了荷里活也是有低下的CG水平。
對,全片過半是英文對白,這根本是一套西片。張藝謀在訪問中一早談過,這電影本是西方主導,找了兩位導演,後來他才參與。西人的思維,是既有長城(中國元素代表),又有西方明星(賣座保證),再加強勁CG、連場怪獸大戰,這自然會在票房大有收穫。為了讓主角麥迪文能參與其中,故事寫他為了偷火藥而來到中國,被捉後漸漸加入了戰事,跟饕餮作戰(電影寫兩個西人來中國偷東西,其實是明喻啊!就是要有中國人開城牆接應)。電影沒寫明朝代,但官方資料交代是宋朝,宋朝自然沒有中國人會講英文,於是劇情又安排了一位西人,在幾年前也因來偷火藥,被困在中國,並教曉中國人景甜、劉德華講英文。可憐天王劉德華,全片努力的講標準英文,但都只是綠葉陪襯,反而有爛片保證的景甜戲份最多。
江湖傳聞景甜的後台很硬,每拍電影必大,但電影必爛,但爛完再拍。我們不知道為何景甜能擔如此配角,也不會因Casting而怪責張藝謀。但張導卻用上了最多、最大的特寫去不斷拍攝景甜。這背後到底有何潛規則,不得而知。我就跟朋友開玩笑說,看《長城》你會感到千軍萬馬,但站在景甜背後,她出鏡時間、特寫不夠,大家就收不了工。看《長城》,看CG大戰你以為轟炸很累?不,不會比看景甜轟炸累。
死的是那個張藝謀?
《長城》當然不好看,但要數大爛片,幾時到佢?那為何電影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是因為張藝謀名氣太大?不對,大家罵得厲害,是因為張藝謀作為文人的名氣很大。王晶作為電影商人,常常被罵,但大家罵他電影都不肉緊,大家都知道他不認真拍戲的多。肉緊罵王晶時,多是因為他要為極權護短。罵張藝謀已死,是因為文人的張藝謀已死。
從前都是李安的錯,因為當年《臥虎藏龍》得了奧斯卡,累張藝謀、陳凱歌不斷的去拍武俠、玄幻大片,但拍了多年,都沒成果。今天,他們似乎要放棄了國際大獎,走向商業成就,這反而老實,他在訪問中說:「先建立一個品牌,先在全世界有商業成就,大家都喜歡看了,年輕人喜歡了,再往下做嘛!」
文人在世人心中有一獨特地位。電影圈有些導演是文人,有些不是,就沒期望。影圈有所謂One for yourself, one for the studio文化(一套拍給自己,一套拍給公司)。當他們要拍商業片,大家都不怪,只希望你認真的拍。史匹堡這麼有勢力,當年想拍《舒特拉的名單》,電影公司都要他先答應拍《侏儸紀公園》。爾冬陞拍過這麼多文人關懷電影,但他當年要拍《千杯不醉》說明了要搵錢,我還是乖乖的去買票支持。
如今網民直接叫張藝謀作老謀子,老謀子何人也?野心家司馬懿也。像我輩中有人,有幾個是看《黃土地》大,並深深被它震撼過,《黃》的導演陳凱歌,它的攝影師張藝謀,今天在拍些甚麼電影?
從前聽獨立音樂,當獨立音樂人要去做些出賣自己的商業作品,樂迷會用上一個字,叫Selling out。維基的解法,是""Selling out" is a common idiomatic pejorative expression for the compromising of a person's integrity, morality, authenticity, or principles in exchange for personal gain, such as money"(形容一個人為自己的正直、原則、道德入出妥協,去換取個人利益,例如金錢。)
有趣味的是,戲中要打的饕餮,據《山海經》記載,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大頭大嘴,以喻人性之貪婪。」我們在戲中,的確看到了饕餮,看到了貪婪。
費茲傑羅的命
剛好看完電影幾天,在家中翻開《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導言上的介紹寫到海明威與F.Scott Fitzgerald的友好關係,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費茲傑羅(Fitzgerald)與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作家海明威是好友,海明威常鼓勵費茲傑羅追求自己的藝術正直(integrity ),但漸漸因為後者傾向把自己的作品寫得商業化而感到氣餒。可惜的是,費茲傑羅大部份小說都賣得不好,因此,他的大部份主要收入,都來自雜誌工作,例如撰寫短篇故事,這些故事,必須跟從一定編輯需要。《大亨小傳》發表九年後,他終於寫成《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但不幸的是,這本書評價也不好……到他過身時,他的寫作生涯也完結了。
有些人會寫嚴肅作品,費茲傑羅卻是寫商業作品也不大賣,而他一生只有44歲。張藝謀有那本事,又活在一個可賣錢的年代,那他要放棄文人,做一個商業大導,也無不可。說甚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當然是引孩子去讀書的,因為中國傳統讀了書可當官,不讀書容易變窮人,其實我們最瞧不起窮人。中國人素來笑貧不笑娼,既然人各有志,那麼大導演要賺錢,要攻到西方去,那是他的選擇。張藝謀拍過《金陵十三釵》不獲好評,三年前拍文藝味的《歸來》找不回從前味道了。
既然《長城》在中國已過了十億票房。那不如我們講一句:恭喜。
何兆彬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