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7-蘋果:【文化籽】全部都係雞,妓女點解叫做雞?
蘋果:【文化籽】全部都係雞,妓女點解叫做雞?
11:51 27/1/2017
漫畫家謝森龍異為《蘋果》讀者創作的雞年漫畫。
【文化籽:籽談風月】
「雞,全部都係雞……」去年這首惡搞洗腦歌紅遍網絡,始作俑者正是被喻為「潮州怒漢」的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1993年他拋下:「十個女人十個係雞,只係公雞同私雞的分別。」侮辱女性言論,話題延續廿幾年。廣東人俗稱「召妓」為「叫雞」由來已久,《相雞經》譽為「德禽」的雞何解與操皮肉生涯的妓女畫上等號呢?過兩日將踏入丁酉雞年,何不吃着雞煲、互隊雞精,來「港人講雞」。
問香港掌故王鄭寶鴻,他劈頭便舉出坊間最普遍也最可信的說法:「妓女的普通話『妓』是『雞』的音譯,慢慢召妓就變成叫雞。」他同時指,改革開放後妓女最先在廣東沿海地區復興,塘西與廣州妓女與雞一樣受廣東人歡迎,叫法也就盛行起來。原來,一元硬幣之所以又叫「一蚊雞」、「一雞嘢」,也是源於風月塘西。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香港塘西風月勝地,當有人想找妓院的阿姑作陪時,先要在花箋(類似邀請函)報上名來和設宴地點,再交給場所跑腿安排,阿姑應約與否要睇心情,但一元的花箋是焗花無得退款。「當時花箋又叫做『楷』(音Kai),每張花箋一元,稱為『一蚊楷』,慢慢讀成一蚊雞。當時一蚊可以叫到一隻『雞』,故稱『一蚊雞』。」
「雞」成為饕客和嫖客的「美食」,後者更演變出與時並進的暗示,好似北菇雞、陀地雞、私家雞,也衍生雞婆、雞竇、雞蟲等別有用心的現代風月用語,香港人甚至愛將雞叫做「啄地」。「小學雞」與「中學雞」是形容思想幼稚的中小學生潮語,但「大學雞」就不同了,它成了出賣肉體的大學援交女郎代名詞。羅澧銘的《塘西花月痕》叫雛妓做「雞仔」,書中記載當年塘西有一位女神叫雞仔鳳,便因嬌小玲瓏樣貌標致引死嫖客,在石騎樓僅接客兩天,每次收費二毫半,放在汽水樽,一天收入便裝滿大半樽汽水,不久更被某闊少私有化。
以抵死幽默見稱的甘小文雞年新作。
楊學德2016作品《油麻地姨姨》,將八十年代香港企街的雞畫出草根味道。
「全部都係雞」翻兜成潮語,出處是來自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廿多年前的一番「偉論」。
2002年吳君如以電影《金雞》揚威金馬獎,以妓女阿金的經歷,道出1970年代尾至2000年代初香港的變遷。
相隔十年後添食《金雞SSS》,但香港的「一樓一鳳」和「雞竇」漸漸式微。
宋朝名妓李師師 金雞報曉
在網海和參考圖書館打撈,找到不少野史、傳聞,指出雞=妓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諧音而己,引發無限遐想。
有個幾好笑的版本,竟拉埋宋朝名妓李師師落水。傳說李師師獨門秘技是嗓門大,半夜裏經常向官人大喊:「還要、還要……」吵到別人。妓院小門童不解師師姐三更半夜要甚麼?便問守更大叔,不行了的叔叔回話:「她還要鳥。」小門童以後尊稱李師師為「又鳥」,大家寫着寫着就寫成了簡體字的「雞」字,「又鳥」便成為鳳姐的專稱。南宋人郭彖所撰《暌車志》,更花墨汁來點評李師師,指她不是雞,而是狐精托世。
「路邊社」以此傳說二次創作了其他版本。例如有說色鬼一般偷雞摸狗都在半夜三更,為了嫖客能速戰速決,妓女都會像李師師落力叫床,以喚起男性的鬥志,猶如金雞報曉,金雞就與風塵女子掛鈎了。2002年吳君如便以電影《金雞》揚威金馬獎,以妓女阿金15歲至40歲的經歷,道出1970年代尾至2000年代初香港的各種變遷。電影後來上映續集,相隔十年後更添食《金雞SSS》,2014年在賀歲檔期上映,但時移勢易,香港的「一樓一鳳」和「雞竇」漸漸式微、東莞森林也成為過去,換了別的玩法了。難怪吳亮星指銅鑼灣書店員工「搭洗頭艇去伶仃島叫雞」,被黃毓民在立法會內務會議大罵out到無朋友。
騎呢的是,女娼為雞,但為甚麼連男人的那話兒也叫雞巴或小雞雞呢?原來又係關譯音事。《辭海》就提到男性生殖器的正字是「(毛几)(毛巴)」,《紅樓夢》裏也出現經典段落:「女兒悲,嫁個男人似烏龜,女兒愁,被窩鑽出個大馬猴,女兒喜,洞房裏面花燭起,女兒樂,一根「(毛几)(毛巴)」往裏戳。」慢慢,大家就把之讀成「雞巴」。《水滸傳》魯智深、李逵都是粗人,開口埋口「這個鳥漢」,鳥指陽具,而不說「這個人」。
妓院裏的CEO或者老妓女被稱為「龜婆」或「老鴇」,「鴇」其實也是一種鳥。鳥雞一家,被投放了無限春色聯想。
妓女行業的主神是管仲,也有妓女拜豬八戒,因民間信仰中,豬八戒好色、懶惰、貪心,足以保護好色同道的客人與妓女。
古人以為雌鴇可以和任何其他品種的鳥類交配,便將比喻「人盡可夫」的妓女,其實只是雄性的體形通常比雌性大幾倍,才被冠以濫交之名。
塘西風月 紅牌阿姑坐「雞車」
明朝宋權的《丹丘先生論曲》有說:「妓女之老者曰鴇。鴇似雁而大,無後趾,虎紋。喜淫而無厭,諸鳥求之即就。」這段話寫得很白:「鴇是淫鳥。」其實,鴇兒可被寃枉了六百幾年。古時人們以為老鴇這種鳥,只有雌性沒有雄鳥,繁衍後代可以和任何其他品種的鳥類交配,人們就用之代稱「人盡可夫」的妓女。其實,老鴇並非沒有雄鳥,只是雄性的體形通常比雌性大幾倍,人類以為是不同種鳥兒在亂搞,大驚小怪,將其污蔑為萬鳥之妻。
《塘西花月痕》和劉天賜的《神女.花街.嫖文化》,甚至有提到廣州與香港的水上花艇,尋芳艇上的野雞稱為「蜑家雞」。在塘西最風光的時候,紅牌阿姑購有私家黃包車,車身有彩色燈泡,夜間出街閃閃生光,此之謂「雞車」。妓寨常玩「雞鉢」亦即賭局,一個大鉢放在大圓枱上,客人圍站,各出一份賭注,挨次擲骰,得彩取公注若干。
舊時,風月場所更將按摩洋文massage繙譯成「馬殺雞」,塘西更有一個非常搞笑的形容詞,代表慾火焚身猴急色鬼。鄭寶鴻介紹,昔日有無數未收工靈魂已趕往塘西「流星趕月」的人,常被笑為「烏雞白鳳丸」,「給女人食硬」咁解。
「捉黃腳雞」又有乜典故呢?原來農民捉公雞祭祀時,會把穀子撒在門外讓群雞來啄食,公雞「色心起」暫忘肚餓而撲上母雞交配,這時是捕捉公雞最好的時候,農民會以深蛋黃色的雞腳來分辨公雞,慢慢捉黃腳雞便變成桃色敲詐的粵式叫法。雞啄唔斷講咗咁耐,唯一有個老舊潮語,小記翻箱倒篋都找不到出處,讀者有頭緒不妨留言,告之你honey所送的「咖喱雞」(Hickey)內藏甚麼典故?
掌故王鄭寶鴻昔日常接受前無綫新聞主播盤翠瑩訪問,如今有機會跟「翻版」盤翠瑩、真.盤菜瑩子一齊食雞、講雞。
塘西是香港雞竇的雛形,蘊藏無數風月故事。
資料來源:羅澧銘著《塘西花月痕》、鄭寶鴻著《香江風月》、劉天賜著《神女.花街.嫖文化》、吳昊著《塘西風月史》
記者:鄭天儀
攝影:劉永發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
11:51 27/1/2017
漫畫家謝森龍異為《蘋果》讀者創作的雞年漫畫。
【文化籽:籽談風月】
「雞,全部都係雞……」去年這首惡搞洗腦歌紅遍網絡,始作俑者正是被喻為「潮州怒漢」的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1993年他拋下:「十個女人十個係雞,只係公雞同私雞的分別。」侮辱女性言論,話題延續廿幾年。廣東人俗稱「召妓」為「叫雞」由來已久,《相雞經》譽為「德禽」的雞何解與操皮肉生涯的妓女畫上等號呢?過兩日將踏入丁酉雞年,何不吃着雞煲、互隊雞精,來「港人講雞」。
問香港掌故王鄭寶鴻,他劈頭便舉出坊間最普遍也最可信的說法:「妓女的普通話『妓』是『雞』的音譯,慢慢召妓就變成叫雞。」他同時指,改革開放後妓女最先在廣東沿海地區復興,塘西與廣州妓女與雞一樣受廣東人歡迎,叫法也就盛行起來。原來,一元硬幣之所以又叫「一蚊雞」、「一雞嘢」,也是源於風月塘西。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香港塘西風月勝地,當有人想找妓院的阿姑作陪時,先要在花箋(類似邀請函)報上名來和設宴地點,再交給場所跑腿安排,阿姑應約與否要睇心情,但一元的花箋是焗花無得退款。「當時花箋又叫做『楷』(音Kai),每張花箋一元,稱為『一蚊楷』,慢慢讀成一蚊雞。當時一蚊可以叫到一隻『雞』,故稱『一蚊雞』。」
「雞」成為饕客和嫖客的「美食」,後者更演變出與時並進的暗示,好似北菇雞、陀地雞、私家雞,也衍生雞婆、雞竇、雞蟲等別有用心的現代風月用語,香港人甚至愛將雞叫做「啄地」。「小學雞」與「中學雞」是形容思想幼稚的中小學生潮語,但「大學雞」就不同了,它成了出賣肉體的大學援交女郎代名詞。羅澧銘的《塘西花月痕》叫雛妓做「雞仔」,書中記載當年塘西有一位女神叫雞仔鳳,便因嬌小玲瓏樣貌標致引死嫖客,在石騎樓僅接客兩天,每次收費二毫半,放在汽水樽,一天收入便裝滿大半樽汽水,不久更被某闊少私有化。
以抵死幽默見稱的甘小文雞年新作。
楊學德2016作品《油麻地姨姨》,將八十年代香港企街的雞畫出草根味道。
「全部都係雞」翻兜成潮語,出處是來自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廿多年前的一番「偉論」。
2002年吳君如以電影《金雞》揚威金馬獎,以妓女阿金的經歷,道出1970年代尾至2000年代初香港的變遷。
相隔十年後添食《金雞SSS》,但香港的「一樓一鳳」和「雞竇」漸漸式微。
宋朝名妓李師師 金雞報曉
在網海和參考圖書館打撈,找到不少野史、傳聞,指出雞=妓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諧音而己,引發無限遐想。
有個幾好笑的版本,竟拉埋宋朝名妓李師師落水。傳說李師師獨門秘技是嗓門大,半夜裏經常向官人大喊:「還要、還要……」吵到別人。妓院小門童不解師師姐三更半夜要甚麼?便問守更大叔,不行了的叔叔回話:「她還要鳥。」小門童以後尊稱李師師為「又鳥」,大家寫着寫着就寫成了簡體字的「雞」字,「又鳥」便成為鳳姐的專稱。南宋人郭彖所撰《暌車志》,更花墨汁來點評李師師,指她不是雞,而是狐精托世。
「路邊社」以此傳說二次創作了其他版本。例如有說色鬼一般偷雞摸狗都在半夜三更,為了嫖客能速戰速決,妓女都會像李師師落力叫床,以喚起男性的鬥志,猶如金雞報曉,金雞就與風塵女子掛鈎了。2002年吳君如便以電影《金雞》揚威金馬獎,以妓女阿金15歲至40歲的經歷,道出1970年代尾至2000年代初香港的各種變遷。電影後來上映續集,相隔十年後更添食《金雞SSS》,2014年在賀歲檔期上映,但時移勢易,香港的「一樓一鳳」和「雞竇」漸漸式微、東莞森林也成為過去,換了別的玩法了。難怪吳亮星指銅鑼灣書店員工「搭洗頭艇去伶仃島叫雞」,被黃毓民在立法會內務會議大罵out到無朋友。
騎呢的是,女娼為雞,但為甚麼連男人的那話兒也叫雞巴或小雞雞呢?原來又係關譯音事。《辭海》就提到男性生殖器的正字是「(毛几)(毛巴)」,《紅樓夢》裏也出現經典段落:「女兒悲,嫁個男人似烏龜,女兒愁,被窩鑽出個大馬猴,女兒喜,洞房裏面花燭起,女兒樂,一根「(毛几)(毛巴)」往裏戳。」慢慢,大家就把之讀成「雞巴」。《水滸傳》魯智深、李逵都是粗人,開口埋口「這個鳥漢」,鳥指陽具,而不說「這個人」。
妓院裏的CEO或者老妓女被稱為「龜婆」或「老鴇」,「鴇」其實也是一種鳥。鳥雞一家,被投放了無限春色聯想。
妓女行業的主神是管仲,也有妓女拜豬八戒,因民間信仰中,豬八戒好色、懶惰、貪心,足以保護好色同道的客人與妓女。
古人以為雌鴇可以和任何其他品種的鳥類交配,便將比喻「人盡可夫」的妓女,其實只是雄性的體形通常比雌性大幾倍,才被冠以濫交之名。
塘西風月 紅牌阿姑坐「雞車」
明朝宋權的《丹丘先生論曲》有說:「妓女之老者曰鴇。鴇似雁而大,無後趾,虎紋。喜淫而無厭,諸鳥求之即就。」這段話寫得很白:「鴇是淫鳥。」其實,鴇兒可被寃枉了六百幾年。古時人們以為老鴇這種鳥,只有雌性沒有雄鳥,繁衍後代可以和任何其他品種的鳥類交配,人們就用之代稱「人盡可夫」的妓女。其實,老鴇並非沒有雄鳥,只是雄性的體形通常比雌性大幾倍,人類以為是不同種鳥兒在亂搞,大驚小怪,將其污蔑為萬鳥之妻。
《塘西花月痕》和劉天賜的《神女.花街.嫖文化》,甚至有提到廣州與香港的水上花艇,尋芳艇上的野雞稱為「蜑家雞」。在塘西最風光的時候,紅牌阿姑購有私家黃包車,車身有彩色燈泡,夜間出街閃閃生光,此之謂「雞車」。妓寨常玩「雞鉢」亦即賭局,一個大鉢放在大圓枱上,客人圍站,各出一份賭注,挨次擲骰,得彩取公注若干。
舊時,風月場所更將按摩洋文massage繙譯成「馬殺雞」,塘西更有一個非常搞笑的形容詞,代表慾火焚身猴急色鬼。鄭寶鴻介紹,昔日有無數未收工靈魂已趕往塘西「流星趕月」的人,常被笑為「烏雞白鳳丸」,「給女人食硬」咁解。
「捉黃腳雞」又有乜典故呢?原來農民捉公雞祭祀時,會把穀子撒在門外讓群雞來啄食,公雞「色心起」暫忘肚餓而撲上母雞交配,這時是捕捉公雞最好的時候,農民會以深蛋黃色的雞腳來分辨公雞,慢慢捉黃腳雞便變成桃色敲詐的粵式叫法。雞啄唔斷講咗咁耐,唯一有個老舊潮語,小記翻箱倒篋都找不到出處,讀者有頭緒不妨留言,告之你honey所送的「咖喱雞」(Hickey)內藏甚麼典故?
掌故王鄭寶鴻昔日常接受前無綫新聞主播盤翠瑩訪問,如今有機會跟「翻版」盤翠瑩、真.盤菜瑩子一齊食雞、講雞。
塘西是香港雞竇的雛形,蘊藏無數風月故事。
資料來源:羅澧銘著《塘西花月痕》、鄭寶鴻著《香江風月》、劉天賜著《神女.花街.嫖文化》、吳昊著《塘西風月史》
記者:鄭天儀
攝影:劉永發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