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8-宋文:《星聲夢裡人》集追夢、理想愛情於一身的新世代歌舞電影
宋文:《星聲夢裡人》集追夢、理想愛情於一身的新世代歌舞電影
12:25 28/1/2017
橫掃金球獎 7 個獎項、奧斯卡紀錄 14 項提名不是沒原因。
Debbie Reynolds 去年尾過身,重溫了她在經典歌舞電影(Musical Film)《Singing’ in the Rain》的演出,如《Good Morning》一曲和那一幕雖然沒 Debbie 戲份但人人都記得的雨中跳舞的場面。當然還有很多很多,都是荷李活 30 至 50 年代初歌舞片電影的黃金年代,那種心入民心的感覺,不是《The Artist》、《Chicago》還是《Moulin Rouge!》可以做得到。
來到 2017 年,《La La Land》由一開始的海報、預告片,都似是向傳統歌舞片方向出發:大派頭,型男索女在跳舞談情。雖則知道導演、編劇是 Damien Chazelle -《鼓動真我》(Whiplash)的主理人,但怕又是個會看到如上述三套 Musical 電影的老土、「想當年」心態、男性作主導、女生崇拜男人、女生對男人如何不離不棄的煽情、大場面喜氣洋洋大團圓的感覺,不過到 Roll Credit 一刻,可以說 Damien 成功令 Musical 電影走到新世代。他證明了,傳統荷李活歌舞電影,都是可以與時並進的,都可以有真實感的。
整個故事設定都是在現代的 Los Angeles,有 iPhone、有電腦;同一時間,衣著、舞步、音樂,都是一貫歌舞片風格 – 開首的塞車場面唱加跳的戲,令人聯想起 Webber 的《Jesus Christ Superstar》;另一場 Emma 飾演的 Mia 和同房朋友邊跳邊唱,看似沒甚麼特別,但兩場戲都是用上一鏡過/推鏡的方式去拍,這是歌舞電影少有的。(大家多數見到一個大 Wide Shot)當然,少不了向經典荷李活歌舞片致敬的一幕,也是全片最為人熟悉的一幕:
不過要數到《La La Land》最令人著迷的地方,那就是訴說了一對男女的成長故事。女主角 Mia 想當一個成功的演員、男主角 Seb 則希望擁有自己一間爵士酒吧,但兩人在巧合的情況下遇上、相愛、互相成長,還有就是一起去為理想、夢想努力,Emma Stone 在片中也佔了主導角色,她在戲中的歌聲,以一位沒受過正式 Drama School 訓練的人,絕對是水準以上。(Emma 早在《The Hosue Bunny》和《Easy A》中已開過金口唱歌)另外就是 Mia 的角色和當年 Emma 的經歷也很相似,Emma 十多歲時不停為童星角色試鏡,一直都沒有回音…Emma 演繹 Mia 對追夢的熱誠是全片的焦點,一曲《Audition (The Fools Who Dream)》絕對能夠重燃所有人對追求理想那團火。Ryan 主唱的《City of Stars》則是一曲淒美的作品,貫穿整個 Mia 和 Seb 的感情故事:
好了,又有劇透了
兩人的愛情/感情值得讓人借鏡,尾聲即使有拗撬,已經去到分手的階段,但對方都仍為大家的理想去支持、鼓勵對方,Seb 甚至專登走到 Mia 老家接她去叫她試鏡,這是真愛啊。而故事尾聲說到五年後,Mia 終於當上了著名電影女星, Sebastian 也終於開了酒吧,也用了 Mia 當初替他改的酒吧名字 SEB’S,但,兩人卻沒有走在一起,Mia 也有了丈夫和女兒,最後 Mia 去進了 SEB’S 也不過是一個巧合,當 Sebastian 在自己酒吧的台上見到 Mia,而再次在台上奏起《City of Stars》的時候,畫面是一連串的 What if: 若當初兩人繼續相愛,會是如何呢?會是一起結婚生子、過著幸福的生活嗎?這個 Expectation VS Reality,可以說是繼《(500) Days of Summer》後最令人看得著迷的一段愛情場面,大家也可以說是《La La Land》對舊時的歌舞片的最後致敬,也是諷刺:「還希望 Together Happily Ever After?」Out 了!最後 Mia 和 Seb 遠遠的點頭笑笑作結,透達了故事講愛情的起與跌,但不一定是老土的「修成正果」,男女主角沒有最後大團圓擁抱熱吻;反而故事要講的中心,是大家在路上遇見,走在一起,到一段時間之後,便要走回自己想走的路,別為任何一方犧牲任何一樣東西。人生路上一定會遇到一個「你最愛但不能在一起的心」,但又如何?
宋文
12:25 28/1/2017
橫掃金球獎 7 個獎項、奧斯卡紀錄 14 項提名不是沒原因。
Debbie Reynolds 去年尾過身,重溫了她在經典歌舞電影(Musical Film)《Singing’ in the Rain》的演出,如《Good Morning》一曲和那一幕雖然沒 Debbie 戲份但人人都記得的雨中跳舞的場面。當然還有很多很多,都是荷李活 30 至 50 年代初歌舞片電影的黃金年代,那種心入民心的感覺,不是《The Artist》、《Chicago》還是《Moulin Rouge!》可以做得到。
來到 2017 年,《La La Land》由一開始的海報、預告片,都似是向傳統歌舞片方向出發:大派頭,型男索女在跳舞談情。雖則知道導演、編劇是 Damien Chazelle -《鼓動真我》(Whiplash)的主理人,但怕又是個會看到如上述三套 Musical 電影的老土、「想當年」心態、男性作主導、女生崇拜男人、女生對男人如何不離不棄的煽情、大場面喜氣洋洋大團圓的感覺,不過到 Roll Credit 一刻,可以說 Damien 成功令 Musical 電影走到新世代。他證明了,傳統荷李活歌舞電影,都是可以與時並進的,都可以有真實感的。
整個故事設定都是在現代的 Los Angeles,有 iPhone、有電腦;同一時間,衣著、舞步、音樂,都是一貫歌舞片風格 – 開首的塞車場面唱加跳的戲,令人聯想起 Webber 的《Jesus Christ Superstar》;另一場 Emma 飾演的 Mia 和同房朋友邊跳邊唱,看似沒甚麼特別,但兩場戲都是用上一鏡過/推鏡的方式去拍,這是歌舞電影少有的。(大家多數見到一個大 Wide Shot)當然,少不了向經典荷李活歌舞片致敬的一幕,也是全片最為人熟悉的一幕:
不過要數到《La La Land》最令人著迷的地方,那就是訴說了一對男女的成長故事。女主角 Mia 想當一個成功的演員、男主角 Seb 則希望擁有自己一間爵士酒吧,但兩人在巧合的情況下遇上、相愛、互相成長,還有就是一起去為理想、夢想努力,Emma Stone 在片中也佔了主導角色,她在戲中的歌聲,以一位沒受過正式 Drama School 訓練的人,絕對是水準以上。(Emma 早在《The Hosue Bunny》和《Easy A》中已開過金口唱歌)另外就是 Mia 的角色和當年 Emma 的經歷也很相似,Emma 十多歲時不停為童星角色試鏡,一直都沒有回音…Emma 演繹 Mia 對追夢的熱誠是全片的焦點,一曲《Audition (The Fools Who Dream)》絕對能夠重燃所有人對追求理想那團火。Ryan 主唱的《City of Stars》則是一曲淒美的作品,貫穿整個 Mia 和 Seb 的感情故事:
好了,又有劇透了
兩人的愛情/感情值得讓人借鏡,尾聲即使有拗撬,已經去到分手的階段,但對方都仍為大家的理想去支持、鼓勵對方,Seb 甚至專登走到 Mia 老家接她去叫她試鏡,這是真愛啊。而故事尾聲說到五年後,Mia 終於當上了著名電影女星, Sebastian 也終於開了酒吧,也用了 Mia 當初替他改的酒吧名字 SEB’S,但,兩人卻沒有走在一起,Mia 也有了丈夫和女兒,最後 Mia 去進了 SEB’S 也不過是一個巧合,當 Sebastian 在自己酒吧的台上見到 Mia,而再次在台上奏起《City of Stars》的時候,畫面是一連串的 What if: 若當初兩人繼續相愛,會是如何呢?會是一起結婚生子、過著幸福的生活嗎?這個 Expectation VS Reality,可以說是繼《(500) Days of Summer》後最令人看得著迷的一段愛情場面,大家也可以說是《La La Land》對舊時的歌舞片的最後致敬,也是諷刺:「還希望 Together Happily Ever After?」Out 了!最後 Mia 和 Seb 遠遠的點頭笑笑作結,透達了故事講愛情的起與跌,但不一定是老土的「修成正果」,男女主角沒有最後大團圓擁抱熱吻;反而故事要講的中心,是大家在路上遇見,走在一起,到一段時間之後,便要走回自己想走的路,別為任何一方犧牲任何一樣東西。人生路上一定會遇到一個「你最愛但不能在一起的心」,但又如何?
宋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