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3-馬家輝:她不是梅姨

馬家輝:她不是梅姨
2017年1月23日


英國首相的港譯中文叫做「文翠珊」,多麼優雅的名字,而且婉約,是低調的溫柔。台灣譯為「德雷莎.梅」,似是蹩腳洋文翻譯小說裡的人物名稱。甚至有傳媒稱她為「德雷莎.梅伊」,加了一個字,自以為更精準,殊不知只是畫蛇添足。

內地呢,通稱她做「特雷莎.梅」,跟台灣一樣硬繃繃得韻味全失,甚至更差,把「德」變「特」,折射了慣於生活於特權文化裡的人們,能夠想出來的詞彙就總以「特」為先。

而內地民間,許多人乾脆把特雷莎.梅暱稱為「梅姨」或「梅阿姨」,自覺幽默,其實土味十足,正如費孝通在《鄉土中國》書裡早已指出,在一個「同心圓」的社會模板裡,中國人向來跟陌生人相處得不自在,必須盡量把生張熟李轉化為兄弟姐妹叔伯姨嬸之類的疑似親戚關係,始覺稱心。所以,文翠珊變了梅姨,聽來難免立即聯想到在成都天府廣場門前早晚跳舞的四川大媽,音樂奏起,她高舉雙手,屁股跟隨左搖右擺,似扶乩上身,只差尚未口吐白沫。

幸好文翠珊是文翠珊,她是主導樂章起奏的英國首相,挺直腰脊發表脫歐啟動宣言,不亢不卑,誓替大英帝國爭取最佳利益。她說英國與歐盟是with而不是off,提醒大家換個角度看待脫歐事宜,力求兩蒙其利。這番門面話說得漂亮,贏盡掌聲,但明眼人都聽得出背後的潛台詞大可總結為五個字:要錢不要人。英國脫歐,仍然會跟歐洲市場合作,我們要歐洲的市場和資本,可是我們拒絕從歐洲各地渡海而來的難民和移民。只給我錢,其他免談。

英國有什麼條件提出這麼高的價碼?

恐怕就憑她是英國了。歷史、人才、軍隊、盟邦、國際影響力,在談判桌上,向來是由有足夠本錢的人主導話語進程,只要她願意承受可能的風險而且承受得起,調門便高了,更何况「開天索價,落地還錢」,先把價碼喊高了再來調整,自是最佳策略。梅姨,不,文翠珊若連這都不懂,今天便沒資格坐在唐寧街十號。

相對於文翠珊的沉穩,大洋彼岸,亞美利堅合眾國有了一位狂妄囂張的新總統,兩位舊盟友的領導在人品與性格上相映成趣,替國際關係史打開了一個詭異的「平行時空」。如果英國老派政治人強調的是decency,美國新人則剛相反,以indecency為榮為傲,口沒遮攔,企圖把世界踩在腳下。當特朗普遇上文翠珊,並非世代碰撞,而是品味相衝,全球人民盡變花生友,2017年,幕帷拉開,戲劇效果不遜於周星馳。


文:馬家輝
原文載於《明報》副刊(2017年1月21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