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2-大公報:專訪導演白雪:由《過春天》看身份認同

大公報:專訪導演白雪:由《過春天》看身份認同
2019-04-12


記者 李亞清(圖、文)

  圖:女主角佩佩在片中有着友情、愛情相互交織的青春期煩惱

  【大公報訊】記者熊君慧、實習記者胡永愛報道:近日,講述深港兩地跨境上學的少女的青春片——《過春天》,在第四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上進行了香港首映。映後很多香港觀眾表示,多年沒有看到這類發生在深圳、香港兩地的電影,題材很吸引人,也很寫實。《過春天》將於五月九日在香港上映。

  電影《過春天》此前已獲得多項國內外獎項與榮譽,包括:入圍第四十三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第六十九屆柏林電影節、第十三屆亞洲電影大獎和第十四屆大阪亞洲電影節等國內外多個電影節,平遙國際電影展上獲費穆榮譽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兩項大獎。


  深港題材展現時代變遷

  九十年代隨父母來到深圳的白雪,對於深圳、香港都有着一種特別的感情。「我對這兩個城市都是懷着一種悲憫情緒的。因為這樣的情感,我在寫劇本的時候,呈現出來的東西也是溫柔的,不願意把電影中人物逼到很不堪的境地。」

  《過春天》講述了「跨境學童」——十六歲少女佩佩青春期發生的故事,香港上學,深圳生活,特殊的「單非家庭」(即父母中有一方不是香港居民),青春的年齡,閨密的約定,懵懂的感情,讓年少的佩佩選擇成為了深港兩地販運手機的「水客」,經歷了一段冒險故事。

  二○一五年接觸到「跨境學童」題材時,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的白雪,判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材。白雪認為,在女主角佩佩身上,存在着很多的矛盾性和多重的衝突。每天往返於兩地的跨境上學,是不常見的事情,可以展示題材的獨特性;而從情感角度上又具有普遍性,無論是來深圳工作的人還是「北漂」,或者是從小在異國成長的中國人,在目前城市化進程中,身份認同是每一個人都關注且能引起共鳴的話題。「我覺得從各個層面,這個故事、這群人都值得被記錄,具有一定文獻意義,甚至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無關票房和獎項,希望它可以成為被時間留下來的一部電影。」


  稱讚香港團隊專業有序

  《過春天》開拍前,白雪做了兩年的調研,多次往返深圳香港兩地進行走訪,最終寫下了兩萬多字的採訪記錄。電影中有一個角色——花姐,手機走私團夥的頭目,雖然只是配角,但形象生動、讓人印象深刻。白雪講到花姐這個人物的靈感來源時說,調研期間她在上水偶然看到一個小店舖,有一個留着紫色短髮的中年女人,身邊圍繞着一群年輕的男孩夥計。雖然只是一晃而過的瞬間,但白雪就此打定主意要在故事裏寫這樣一個角色,在此基礎上她成了電影中的花姐。

  對於電影中被很多觀眾津津樂道的特殊的視聽語言和表現手法,白雪認為這是集體創作的結果。「例如電影中的三次定格,是剪輯師的主意。女主角在故事上經歷了三個明顯不同的階段,定格這種直白的表現手段,相當於三個感嘆號,為觀眾進行了劇情上的強調。」

  另外,片中一幕男女主角互相在身上綁手機的畫面,在電影首映和見面會時,也頻頻被觀眾提及和讚賞。白雪介紹,這場戲是電影高潮的部分。白雪在寫劇本的時候,考慮到這裏並不是一個敘事段落,而是一個電影化處理的段落,需要充分營造和表現氣氛的段落,因此用了適合電影的表現手段。「拍攝這場戲時,各個部門都圍繞着一個『熱』字在詮釋,電影出來後受到大家的好評,和各個部門的工作和才華是分不開的。」作為深港兩地題材的電影,《過春天》進行香港部分拍攝時,聘請了一位TVB的製片人,白雪稱讚香港製片團隊現場管控能力非常好,安排得井井有條。因為香港拍戲成本較高,製片團隊為了節約成本,工作人員都是打車開工,但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人員反而更自由,整個香港部分的創作過程處於一種非常輕鬆的狀態。「我們是在香港開機,在深圳殺青,殺青之後,香港的製片人員從香港提着酒來深圳看我們,兩地工作人員都互相被對方的專業折服,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和珍貴的合作夥伴。」白雪說。


記者 李亞清(圖、文)
大公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