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明報:繼續講繼續教,不讓歷史隱沒,中史教師:六四傘運一脈相承

明報:繼續講繼續教,不讓歷史隱沒,中史教師:六四傘運一脈相承
2019年5月20日


資深中史科老師陳國培30年來都在課堂講述六四,自己亦從未缺席支聯會的維園六四晚會。他認為任何歷史事件都一樣,若無人再說,便會慢慢隱沒。(蘇智鑫攝)

圖2之1 - 資深中史科老師陳國培30年來都在課堂講述六四,自己亦從未缺席 . . . . . . (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北京學生絕食、軍隊開槍等情况,30年前已為人師表的陳國培透過電視機看着,當年他一直關注民運,1989年5月20日,本港8號風球下的大遊行他有參與,當時亦在任教的學校發起反對李鵬的簽名行動,並將信件交到新華社。陳國培任教中史,每年都會在課堂教授六四事件,「任何歷史事件都是,沒有人去講,沒有人再重新建構,那件事就會慢慢隱沒」。


六四意義不能避 拒偏頗教材

陳國培任中史科教師逾30年,每年課堂都會教六四,「這件事是很實在存在,發生了」。若能配合學校安排,他會在周會播片、用自製的簡報向全校學生講述此事,有時亦會由其他老師分享。陳國培形容,八九民運是最大規模、最震撼,由學生和人民自發去追尋社會及政治架構改變,甚至影響外國的共產政權,「於整個新中國近代史發展上,(六四)是不能迴避」。

經歷過六四,陳國培不會採用內容偏頗的教科書,「有些立場應堅持,有些事應要清楚說明」。任教多年,他從不要求學生跟從自己對六四的看法,只希望客觀呈現事件因由、過程及後果,引發學生思考,如事件為國家發展帶來好或壞處等。

事隔30年,陳國培認為昔日學生對事件的投入感較強,「隨着時間慢慢長了,(新一代)學生的成長已離開了六四事件,本身有一段距離」。他覺得要令學生明白事件在近代中國發展的地位,現時或有學生覺得六四事不關己,但於陳國培眼中,事件都是一脈相承,就如1919年五四運動、1989年六四事件,甚至2014年本港的雨傘運動,皆是年輕人對國家或地方政府未來改變的渴望。他認為重點是學生能否找出脈絡,並將歷史事件與日常連上關係。


以往會與學生同赴晚會

「任何歷史事件都是,沒有人去講,沒有人再重新建構,那件事就會慢慢隱沒。」29年來的6月4日,陳國培都會到維園點起燭光。20多年前共同經歷六四,彼此懷有同樣感受,陳國培以往會與學生一同前赴晚會。後因學生沒有親身經歷,陳國培轉為只解釋燭光晚會的內容及其背景,由學生自行決定是否參與。

另一中史科教師方耀輝說,若課堂進度許可,會花半堂和學生講解六四,有時亦會把握不同機會讓學生知道,如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亦可順帶提及六四,以免學生將史事混淆。他認為,學生要知道各種歷史大事,老師提供客觀事實讓學生自行判斷。他稱高中沒有修讀中史的學生,只得初中三年接觸歷史,若不提某時段的事件,學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


明報記者 陳嘉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