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練乙錚:仇美反美不至動武,海歸不歸都會當衰

練乙錚:仇美反美不至動武,海歸不歸都會當衰
23:00 29/10/2015


美國不顧北京反對立場,周二派遣「拉森」號驅逐艦進入南海,穿越南沙群島渚碧礁和美濟礁四周中方聲稱擁有而美方不予承認的領海海域。事後,北京的即時反應相當溫和,除了一些例牌譴責和抗議動作如召見美使表述不滿之外,不僅沒有進一步行動,還十分蓄意在輿論上淡化事件,大陸人民網、香港《文匯》、《大公》等喉媒上的有關討論區更都強行封閉,其他如騰訊、新浪等「非官方」平台上,亦多由疑似五毛出馬,以韜晦大義引導網民降溫。

美方大概對此早有估計,因為10月17日還未公布具體入侵之前,《美國之音》就報道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當日在北京的講話:「即使在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上,中國也決不輕言訴諸武力。」【註1】是以如2012年大陸多處出現的反日示威並無發生,而最強烈叫陣美帝的聲音,都集中在海外的一些北京管不着的毛派網站上。可憐范某,為了該番言論,已被遭強行噤聲、敢謔不敢言的憤青網民封作「飯長蟲」。


雙方克制或有默契

其實,在一些只有擺姿態價值而毫無實際國家安全涵義的所謂「領土主權」問題上理性一點,完全必要,犯不着為那十萬八千里以外的幾塊時隱時現的破石頭與美帝過不去。花本錢在那裏建的那些「戰略人工島」,說穿了根本就是完全浪費的貪腐工程;和平時期擺在那裏招狼入室固然無聊兼愚蠢,一旦發生戰爭,平塌塌的孤島根本無險可守,人家幾枚導彈就把你連工事炸沉。填礁建島,大概是一些看得《硫磺島浴血戰》、《中途島戰役》之類的荷里活電影太多的軍頭們的好主意。

美國方面也相當克制。上一次2012年遣艦入侵南沙,派的是一整個航母戰鬥群,這次則只不過是區區一艘導彈驅逐艦。如此這般禮尚往來,搞不好是月初習大大訪美和奧巴馬有了默契的「新型大國關係」的部分內容;大陸愛國憤青的一番沸騰熱血,也許是給糊弄了。

當然,美帝就算是一艘艦,也不是好惹的。「拉森」號是「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儘管並非最新型級,但也配備神盾戰鬥系統和能夠打下最近地衞星的 SM-3導彈,大陸的軍艦,目前還無一可以匹敵;而且此艦自2005年便從美國西岸基地調往日本橫須賀,負責巡邏西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廣闊海域;2015年 5月底起,更在南海負責不間斷巡邏,對該處水域很熟悉。因此,黨國大員的頭腦清醒,完全必要;更何況,北京這幾年把南海主權問題搞大了,立足點卻其實並不穩固。


美國:是「航行自由」,不是「無害通過」

美國這次派艦進入南海敏感海域,打出來的旗號是要捍衞「航行自由」(freedom of navigation),而不是「無害通過」(innocent passage),兩個權益概念大有分別;後者指的是在一國領海之內,別國船隻可在該國法律允許之下作有條件通過。一般而言,軍用船隻到別國領海行使「無害通過」權益之前,事先必須得到該國准許,而且還要遵守一些規定,例如不可進行情報蒐集等。「航行自由」指的,則是各國船隻,無論是民用的還是軍用的,在公海上幾乎享有無條件的來往和作業自由(條件是不能作海盜或攻擊性行為,還要遵守海上航行安全規則等)。

因此,美國這次說她的軍艦貫徹的是「航行自由」原則,就等於說她並不承認中國在那條航道上的領海主權,亦即是不承認中國在有關島礁上修建的人工島的主權。這裏有兩點要注意,其一是,美國的講法,建基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982)和《聯合國公海公約》(1958)中的若干條文;其二是,這個講法,與先前美國說的「不在南海主權爭議上選邊」沒有邏輯矛盾。中國要駁倒美國,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單憑拿出祖宗十八代的「自古以來」說,是不足夠的。

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稱《公約》)規定,任何國家在公海裏有「建造國際法所容許的人工島嶼和其他設施的自由」,但這些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不具有島嶼地位」;它們「沒有自己的領海,其存在也不影響領海、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界限的劃定」。例外的是,如果人工島嶼是建築在「低潮高地」(在低潮時四面環水並高於水面但在高潮時沒入水中的自然形成的陸地)而與大陸或領土島嶼的距離不超過領海的寬度(《公約》第13(2)條)【註2】。

渚碧礁的確是低潮高地,但此礁是否足夠接近中國的其餘領土,筆者目前無法得知,因為手頭上沒有足夠準確的海圖。不過,從美艦選擇在此礁12海里之內按「航行自由」原則通過,而中方事後沒有就《公約》第13(2)條提出有利證據,顯示道理可能不在中國那邊,亦即中國可能無法取得該處人工島嶼的主權。

當然,中國可以說,整個「南海九段線」裏的海面都是屬於中國的,那就邏輯上沒有問題,但是其他南海國家不會同意這個看法,而且中國自己從來都沒有清楚說明對「南海九段線」的理解:中國聲稱擁有的主權,到底是指線內所有水域,還是只限於島嶼、礁石、低潮高地,不僅至今含混不清,連「九段線」的準確座標也還沒有提交聯合國【註3】。這就說明,北京對南海主權歸屬的理據,還沒有十足的自信;這恐怕也是她不同意菲律賓的要求,把爭議交由國際仲裁解決的一個原因。

在一些低潮高地填海,不能夠造出新領土,乃國際公法所規定;美國藉此否定中國在渚碧礁等人工島嶼的主權,當然也不會把這些新土地視為南海其他國家所擁有。所以,美國這次行動,確切而言不能視之為在南海問題上選邊。然而,有些大陸媒體上已經有「美帝選邊」的指摘,那顯然是思路沒搞清楚。


學列寧北京不會動武

理據不充分具備,從來都不足以阻止大國對外動武搞擴張。一些論者認為,中美大有可能因南海問題打仗,而且為期不遠;就算是一些不經意的「擦槍走火」,也可釀成大規模戰爭。筆者不同意這個看法,因為一來這個看法疏忽了所謂的「資本理性」。不說別的,中美開戰馬上衝擊世界金融秩序,大陸貪官污吏太子黨在香港的私募基金首當其衝,所以他們一定拚死也會反對戰爭;「飯長蟲」的態度,不是中共示弱,而是充分顯示資本理性。

此外,同樣重要的是,中共深明俄羅斯在1917年革命前後的那一段歷史的雙重教訓:沙皇沒有自知之明,參加一次大戰卻因此丟失政權和自身性命;列寧則懂韜晦,國內奪權之後寧願在國際上接受屈辱,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避開戰爭而政權得以存活。發揮這個「老祖宗」的成功經驗教訓,中共在抗戰時期採取「一分抗日、九分坐大」之策,未幾即嘗到勝利奪權的甜頭;現在她有權兼有錢,怎會反而儍得為了幾個不毛之島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帝開片?

簡單重溫一下該段俄國歷史。二十世紀初,帝俄眼見由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TripleAlliance)對自己有野心,便與英、法共組「三國協約」(Triple Entente)。1914年的時候,俄羅斯儘管工業實力不如其他歐洲國家,但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陸軍和空軍,海軍的艦艇數量也不容小覷。軍力雖然強大,沙皇面對國內已經出現的管治危機卻毫無警覺。在奧匈入侵塞爾維亞之後,俄國即宣布總動員,支援塞爾維亞;德國與奧匈有約,於是向俄國宣戰。

沙皇當時向人民宣傳那場戰爭是愛國衞國的戰爭,但列寧(當時流亡在瑞士)卻認為那不過是帝國主義之間的領土爭奪戰,各國無產階級不僅沒有義務支持,還應盡力反對。但是,開戰之後,其他國家的共產主義工人政黨很快便忘記馬克思關於「工人無祖國」的教導,紛紛支持各自的政府參戰。列寧大為火光,寫文章批評那些歐洲的「兄弟黨」,結集成書,就是那本有名的《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列寧認為,革命黨絕對不能誤信「愛國」宣傳,而要在軍隊裏極力反戰,並把軍事鬥爭矛頭直指本國政府,趁機進行階級革命,奪取政權。初期,俄軍仗着人多勢眾小勝奧匈,但未幾即不敵德軍,連戰皆北損失幾十萬兵力。內外交困底下,俄國果然發生大規模騷亂,沙皇下台兼全家遇害。臨時政府成立之後,列寧領導的少數黨最後成功打倒多數黨上台,實行「無產階級專政」。

這個過程,與中共抗戰時期保留實力、在「共同抗日」的幌子之下秘密吸收國民黨軍政人員、戰後不久即奪取政權,乃是如出一轍。中共深明當年沙俄因參戰而垮台、國民黨因抗日而亡國的經驗,現在怎會在大陸經濟不斷下行、幹部貪污腐化得有「亡黨亡國」之險的時候,與美帝打一場毫無勝算的仗?

列寧奪權上台之後,宣布退出戰爭,但德國領導的聯盟不願就此放過俄羅斯。德軍於是步步進逼,而英法等國更希望借刀殺人,讓德軍扼殺俄國初生的共產主義政權。危急之際,列寧這個主和派力排眾議,最後命托洛斯基與德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Treaty of Brest-Litofsk),同意把立陶宛、愛斯特蘭、俄屬波蘭等地拱手讓給德國與奧匈,另賠款60億馬克。

為了政權的生存,「神聖的」土地和人民都可以瞬間丟棄,「愛國」也是有限度的,只能量力而為;那當然也是一種「無可厚非的理性」。中共熟讀聯共布黨史,怎會不明白箇中道理,為了那幾寸土地而甘冒自身政權不穩【註4】?


仇美之勢成,留美海歸不好過

北京會盡量避免跟美國在南海開戰,但必定會在國人當中挑起仇美情緒,以掩蓋自身一直以來輕率犯下的擴張主義錯誤,結果必然影響知識界和專業人士當中的大量留美海歸派(當權派的留美高幹子弟是例外)。這是有歷史的先例可援的。

1956年,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在聯共12大發動「去斯大林化」;毛澤東乘機與蘇共鬧翻,倚仗自己的輩分和革命功業高於赫魯曉夫而奪取「世界革命領導權」。中蘇共之間於是展開大論戰,蘇聯遂撤走專家,停止所有援助;邊境發生「珍寶島事件」衝突之後,雙方關係很快惡化,幾乎全面動武。結果,大批從蘇聯學成回來或急撤回來的學者、專家,政治上馬上倒楣,業務上靠邊站;文革之時,還因為不少人趁機會公報私仇,把他們打成「修正主義分子」或嫌疑的親蘇分子【註5】。中共品性難移,這兩年出現的小文革,意識形態鬥爭也許不會像上一次那麼厲害,但極端民族主義的殺傷力,絕對不會小。

當年留蘇的人數遠遠沒有改革開放以來留美的那麼多;中美交惡,受影響的海歸派將以十萬計。還沒有回來的大陸留學生,在美國的專業道路或多或少一定受影響;美國雖或不至於出現新的大範圍的「麥卡錫主義」,但那裏的大陸人面對社會氣氛,個人心情不會好過,尤其是那些在高科技或大企業裏管理重要資訊的。還未出國、正在打算到美國留學的那些大陸人,有些可能會改變主意。美國仍是大陸科技知識的最重要來源,出現這個逆轉,無疑是黨國領導人和一些左毛分子要過足極端民族主義癮的一個重大代價。

如此看來,大陸留美海歸的和不歸的,都會受到某種程度的仇美政治衝擊。相對最無憂慮的,可能就是能夠在香港找到穩定職業的那些。這些「港漂」,遍布本地各大院校、企業、財團。不過,如果香港很快跟大陸「融合」,他們政治上的無憂生活,恐怕也只是很短暫的。


練乙錚
特約評論員

註1:《美國之音》報道范長龍談話見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151017/3011287.html。對此,海外最大毛派網站紅色中國網發表〈美艦將要到,軍委已嚇尿—且看特色黨的黔驢之殤〉,在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28471。
註2: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87(1)、80、60(8)、13各條。第13(2)註明「如果低潮高地全部與大陸或島嶼的距離超過領海的寬度,則該高地沒有其自己的領海」。此《公約》各條文見維基文庫https://zh.wikisource.org/wiki/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是兩個《公約》的簽署國,但其國會只通過了58《公約》;不過,未曾通過82《公約》的原因,與目前的紛爭論點完全無關,而後者其實已經包含在58《公約》裏。中國則既是82《公約》的簽署國,在國內也通過了接受此《公約》約束的立法。
註3:有關「南海九段線」的若干爭議,中文維基有簡單的介紹: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9D%E6%AE%B5%E7%BA%BF。
註4:該段俄國革命史有很好的參考資料;西方最大馬列理論及史料網站Spartacus Educational的兩個網頁很精簡準確,一個是「俄國與一次世界大戰」:http://spartacus-educational.com /RUSfww.htm;另一個是《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Treaty of Brest-Litovsk):http://spartacus-educational.com/FWWbrest.htm。
註5:大陸留蘇人員回國後的遭遇,可參考http://history.news.163.com/08/0404/13/48MJJ94N00011247.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