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4-財華香港網:百年匯豐是否到了風雨飄搖的時刻?

財華香港網:百年匯豐是否到了風雨飄搖的時刻?
2019年6月24日


作者:毛婷 編輯:彭尚京

十多年前,新移民王女士坐在香港一家匯豐銀行分行的卓越理財中心分隔間,很緊張。服務她的經理進内堂復印資料。她聽到相鄰隔間一名男客戶在介紹自己的財務狀況,語氣之中帶著得意,各種入息、資產,以及合情合理的開戶理由。無來由地,她感到更加緊張,也不知道這種緊張感從何而來,是害怕開戶被否面子上過不去,是需要向一名陌生人袒露自己的收入來源以及財務狀況讓她局促不安,還是這家國際銀行鐵面無私、一切按規章辦事的壓迫感。

十多年後,匯豐宣佈由2019年8月1日起,取消「個人綜合理財戶口」的最低全面理財總額要求及低額結存服務費,成為香港第一家提供免費基本銀行服務的銀行,同時,匯豐還取消多個個人儲蓄戶口類别的月費、年費及櫃位交易費。

王女士不由得想起那個炎夏的早晨,那個冷氣很足的私密隔間,那位素未謀面的男客戶,那個仿佛在等待升學結果般令人焦慮難安的時刻。她完全明白匯豐作為跨國銀行,身體力行履行KYC(了解客戶)規則的必要性,也完全贊賞匯豐在審核客戶身份、財務狀況、理財能力、風險意願和承擔等方面的審慎,以及合規經營、認真執行反洗錢法的忠謹,因此她做了匯豐控股(00005-HK)十多年的小股東。

但是這些年,全球都在倡籲普惠金融,作為業務遍佈13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金融業界舉足輕重的跨國銀行巨頭,匯豐在普惠金融方面真的做到令人滿意了嗎?


普惠金融的不足與競爭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是由聯合國最先提出,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發展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是普惠金融的主要目標。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數據,2017年全球被摒除在正規金融渠道之外的成年人達到17億,分佈在非、亞等地的新興國家,以及歐美工業國家的貧民區。當這些人需要金融服務時,只能通過風險高、價格高、透明度低的非正規渠道。

財華社認為,金融服務的可觸達性是製約普惠金融服務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障礙。隨著科技的進步,金融服務的創新也在與時俱進,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成為加密貨幣的其中一個推廣噱頭。當前的眾多加密貨幣都是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建基於共識機製或權益機製,採用加密算法的新型應用模式,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去中心化,即無需中介機構的介入,這與現今的銀行運營模式形成鮮明的對比,現代銀行則依賴於央行的中心化監管體係。

許多加密貨幣都倡議金融服務的廣泛覆蓋性和地域的可觸及性,務求解決無銀行地區居民無法享受銀行服務的問題。也許加密貨幣併不受廣泛認可,但是區塊鏈卻是可行的底層技術,它的發展所帶來的無限可能性,讓許多解決方案能夠應用於金融業。例如瑞波(Ripple),其特點是跨境交易、有效縮短交易時間和降低交易成本,也因此受到許多國際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歡迎,例如渣打(02888-HK)。

數字經濟為全球銀行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契機,然而與此同時卻與它們謹慎的傳統經營模式有抵觸之處,這可能也是匯豐再三猶豫的一個原因。


科技企業進軍金融業所帶來的新挑戰

科技企業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科技企業,而銀行依然是那個傳統、謹慎的銀行。

今年以來,香港金融管理局發放了三批數字銀行牌照:

第一批(2019年3月27日):由中銀香港(02388-HK)、京東數科、怡和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Livi VB Limited;由渣打銀行(香港)、電訊盈科(00008-HK)、香港電訊(06823-HK)和攜程金融成立的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由眾安集團和百事達集團組成的眾安虛擬金融有限公司等三張牌照。

第二批(2019年4月10日):前財政司司長陳家強任主席的WeLab Digital Limited(WDL)一張牌照。

第三批(2019年5月9日):阿里巴巴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屬下的螞蟻商家服務(香港)有限公司;由騰訊(00700-HK)、工銀亞洲、港交所(00388-HK)等合資成立的贻豐有限公司;由小米集團(01810-HK)和尚乘集團設立的洞見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平安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平安壹賬通有限公司等四張牌照。

自此之後,香港的持牌銀行數目增至160間。

根據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虛擬銀行不設實體,只能透過互聯網為客戶遙距開戶和提供各類銀行服務,主要面向香港市民和中小企業,為其提供優質服務和促進普及金融。

從上述名單中可以看到,名單中不乏中國科技巨頭的身影,例如阿里巴巴、騰訊;也有本土銀行,例如中銀香港、工銀亞洲、渣打,和本土電訊服務供應商,如電訊盈科和香港電訊;還有交易所、攜程、平安集團、小米等在細分領域佔據領先地位的企業。但是,唯獨沒有香港最為重要的發鈔銀行——匯豐。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匯豐沒有申請虛擬銀行牌照,而是選擇擴大其現有的虛擬平台。該報章引用高盛數據指,香港四大銀行——匯豐、中銀香港、匯豐屬下的恒生銀行和渣打,佔香港所有零售銀行貸款約三分之二的份額。

已經獲發牌照的銀行將在短期内正式推出服務,對傳統銀行構成直接競爭,匯豐的地位還能保持住嗎?


百年匯豐的風雨飄搖?

創立於1864年的匯豐已有155年歷史。21世紀初,憑借穩健的業務增長、豐厚的派息,匯豐一直深受香港各界投資者的歡迎,從機構到散戶,投資組合中必然會有匯豐的一席位,匯豐長久以來保持每個季度派息的傳統,對於年老投資者來說是穩定入息的保障。在2006年,匯豐在恒生指數成分股中的比重居高不下,在30%以上。


見上圖,儘管匯豐於2016年的盈利有所下降,仍保持穩定的股息水平。

然而日新月異。在這十三年間,港股市場經歷了許多變化。到2019年5月,匯豐在恒生指數中的佔比已經降至10.71%,稍微高於同為金融類别的友邦保險(01299-HK)9.93%的比重,以及IT類别騰訊(00700-HK)9.71%的比重。

過往,匯豐被稱為大笨象,是少數「紅底股」(即股價在100港元以上)之一,一舉一動能夠改變恒指的整體走向,而如今「紅底」不再,股價最新報64.65港元(2019年6月21日),市值1.3萬億港元,相較騰訊目前的市值為3.4萬億港元。

這些年,匯豐是如何走下神壇的?


上圖股價走勢顯示,匯豐的股價由2007年的153.50港元,暴跌至2009年3月的33港元,主要原因是2007年8月開始的次貸危機。2007年,匯豐的北美洲業務除稅前利潤大幅下降98%,由於美國房屋市場大幅萎縮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按揭業務的信貸質量轉差併延伸至美國的其他消費融資業務,匯豐的北美個人理財業務貸款減值準備增加78.87%,高達121.56億美元,併錄得稅前虧損15億美元。

從上圖的每股盈利表中可見,匯豐2007年每股盈利仍達到1.44美元,主要因為其他地區業務業績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國業務的負面影響,不過我們都知道,危機在隨後兩年延伸到全球,而匯豐的每股盈利到2008年已大幅下降至0.41美元,2009年更進一步跌至0.34美元。匯豐在美國持有大量消費及按揭貸款組合,經歷了這場金融動蕩後,匯豐的股價一蹶不振。

2012年,匯豐進一步簡化集團架構,重組美國業務,持續縮減美國的消費及按揭貸款組合,出售了美國的卡及零售商戶業務以及紐約州北部分行,出售或結束了泰國、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及哥斯達黎加的零售銀行業務,以及加拿大的全面服務零售經紀業務等等。

2016年,英國脫歐,引起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息差縮小以及歐洲業務商譽減值、出售資產等的因素,導致匯豐的每股盈利進一步下滑至0.07美元。

由此可見,接二連三的國際重大事件對匯豐的打擊非常嚴重。然而,隱性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這包括前文提到的加密貨幣和虛擬金融。

再回到我們前文提到的,香港發放數字銀行牌照,對匯豐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香港新數字牌照對匯豐的衝擊

這家歷史悠久的英資銀行,過去一直以英國業務為主,然而漸漸地,香港業務成為重心。2005年時,英國的客戶賬項總額為2467.23億美元,是第一大客戶群,較香港高出42%,香港當時的客戶賬項總額只有1737.26億美元。到2018年,英國的客戶賬項總額為3994.87億美元,而香港的客戶賬項總額則達到了4848.97億美元,是匯豐第一大客戶群。

香港發放新的數字牌照,衝擊確實是存在的。首先,競爭對手增加;其次,新的服務形式讓客戶重塑新的服務認知,從而會對傳統的服務有新的需求,匯豐能否與時俱進,提供客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將影響到它在這場競技中的位置,尤其考慮到香港客戶是匯豐最大的客戶群體,佔了總客戶賬項的35.59%。


所以這個時候,匯豐宣佈取消香港「個人綜合理財戶口」的最低全面理財總額要求及低額結存服務費,多個個人儲蓄戶口類别的月費、年費及櫃位交易費,似乎在為這場戰爭綢缪出路。

這個週末,中銀香港也宣佈,自2019年8月1日起,全面取消個人綜合理財及一般賬戶服務費。預計未來將有更多本地傳統銀行跟隨。

2018年,淨利息收益佔匯豐營業收益總額的47.95%,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淨利息收益隨息差與付息資產規模而定。

從下邊兩個圖可以看到,匯豐的付息資產平均值規模逐年攀升,然而淨利息收入卻呈向下傾斜之勢,而淨利息收益卻與淨息差曲線基本步調一致,也就是說總的資產孳息率(資產獲利狀況)與資金成本(獲取資金的難以程度和成本)之差距是縮小還是擴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項收入的表現。

匯豐的另一項重要收入來源是費用收益,2018年這項收入佔其營業收益總額的19.85%左右。費用收益主要包括管理資金、戶口服務、卡、信貸、經紀業務收益、單位信託基金、匯款等等手續費收入。

也許取消收費,會對這一類收入帶來特定的直接影響,不過財華社認為,更大的影響可能是隱性的,包含在獲客、服務吸引力等軟性指標上,而且一環扣著一環。

例如,免除收費可能令一些客戶選擇留在銀行,雖然匯豐的費用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但是付息資產平均值得以維持,資金規模得以維持,併能繼續獲得較吸引的資金成本,可保證淨利息收益。反之亦然,如果客戶流失,付息資產規模縮小,銀行的規模縮減,可能導致其信用和評級下降,獲取資金的成本增加,息差縮小,淨利息收益下降。

所以取消收費,提升對新一代客戶的吸引力成為匯豐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結語

從締造現代銀行業歷史的百年老號,到如今面對中國科技巨擎力不從心的過氣圖騰;從舉重若輕的「紅底」大笨象,到如今幾乎被騰訊等新經濟企業趕超、影響力大幅縮水的成分股,匯豐走過了美國次貸危機、英國脫歐以及大大小小的國際事件,在荊棘的路途上損失很大,但同時也卸下了不少負累。

有失必有得。近年精簡架構的匯豐似乎有新的佈局。但願輕裝上陣的匯豐能夠改變目前被動的局面,找到新的路向。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