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8-CUP:警察性格是怎樣煉成的?
CUP:警察性格是怎樣煉成的?
2019年7月18日
BY BRIAN LIU
7 月 14 日,防暴警察進入沙田新城市廣場搜捕示威者。 圖片來源:路透社
警隊作為武裝的紀律部隊,須在壓力下保持良好心理質素,脾氣暴躁顯然不是理想的性格特質。有美國學者總結學術界多年研究成果,以美國為例,發現警隊的招募程序,以及警務工作的性質,可在不知不覺間決定警員的性格。
紐約市立大學刑事司法系博士研究生 Aviva Twersky-Glasner 曾在「警察與犯罪心理學期刊」發表論文指出,如何調和外界對自己的負面影響,是警員必須具備的心理質素。個人的情緒波動、煩躁不安、甚至過度活躍,其實都不宜執行警務工作。如果無法調和外在壓力,可引致警員有濫藥問題、不恰當或過分性行為,又或是性衝動。
有見及此,美國警隊在招募警員時,通常會嚴格篩選應徵者的性格,由心理學家進行個性和心理評估。記錄中曾經運用的性格測試工具,包括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2)、加州人格量表(CPI)、愛德華個人偏好測驗(EPPS)等等。
研究總結的測驗結果顯示,應徵者如展現出過分的敵意、無法抑制衝動、有酗酒或濫藥可能、精神失常或偏執狂等,通常都會被篩走。但招募過程只會排除不適合人選,性格通常是入伍後潛移默化。
警員為何容易脫離群眾?
根據學者 W. Graves 研究,犬儒(cynicism)是警員的重要性格傾向,意味著他們憤世嫉俗,卻不相信任何政治理想、喪失改變現狀的熱情,對他人挑戰權威的傾向冷嘲熱諷。這種性格在大城市的警隊尤其明顯,通常是受過勞和承受過量壓力所致。研究顯示,犬儒性格會傷害到個別警員乃至整支警隊,有可能助長警隊內部貪污、不當行為和濫用暴力等問題。
另一些研究又發現,由於警務工作要應對各類潛在的危險,警員要長時期保持警惕,容易對他人的動機起疑心,無形中把公眾放在對立面,形成「我們」與「他們」的對立思維,結果導致自我孤立與異化問題。重視權威和多疑的「職業性格」,使警員難與他人建立信任,更難參與非警員的社交對話。這樣又變相加強警隊內部的團隊精神,使其自成一國,脫離群眾。
7 月 15 日,警員駐守立法會外圍。 圖片來源:路透社
警員執行警務工作期間,經常會佈置騙局陷阱,務求將疑犯落網。這些手段既得到法庭允許,又在警員眼中視為理所當然,深入警隊文化之中。雖則這些查案手法加快調查效率,但同樣加深警員的自我孤立,加劇與他人關係的異化。
論文引述學者 Robert C. Ankony 的研究指出,雖然有很多警隊嘗試擺脫傳統警務方針,採納社區為本的「社區警政(community policing)」理念,讓警員參與社區的日常事務,以融入社區。但實際效果往往未如理想,警員的孤立和異化感覺依然存在,很少警員會感到自己融入社區,與上述提及的警務工作性質有關。另有研究認為,警員與社區關係疏離,是受制於公眾對警員的觀感,社區成員始終視警員為與別不同的異類。
人類學方面的研究亦形容,「警隊文化」有如一個保護罩。劃一整齊的制服、冷漠的面部表情、千篇一律的肢體語言,進一步隱沒個別警員的真實性格,以致文化成為決定警隊公眾形象的最後因素。
BY BRIAN LIU
CUP
2019年7月18日
BY BRIAN LIU
7 月 14 日,防暴警察進入沙田新城市廣場搜捕示威者。 圖片來源:路透社
警隊作為武裝的紀律部隊,須在壓力下保持良好心理質素,脾氣暴躁顯然不是理想的性格特質。有美國學者總結學術界多年研究成果,以美國為例,發現警隊的招募程序,以及警務工作的性質,可在不知不覺間決定警員的性格。
紐約市立大學刑事司法系博士研究生 Aviva Twersky-Glasner 曾在「警察與犯罪心理學期刊」發表論文指出,如何調和外界對自己的負面影響,是警員必須具備的心理質素。個人的情緒波動、煩躁不安、甚至過度活躍,其實都不宜執行警務工作。如果無法調和外在壓力,可引致警員有濫藥問題、不恰當或過分性行為,又或是性衝動。
有見及此,美國警隊在招募警員時,通常會嚴格篩選應徵者的性格,由心理學家進行個性和心理評估。記錄中曾經運用的性格測試工具,包括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2)、加州人格量表(CPI)、愛德華個人偏好測驗(EPPS)等等。
研究總結的測驗結果顯示,應徵者如展現出過分的敵意、無法抑制衝動、有酗酒或濫藥可能、精神失常或偏執狂等,通常都會被篩走。但招募過程只會排除不適合人選,性格通常是入伍後潛移默化。
警員為何容易脫離群眾?
根據學者 W. Graves 研究,犬儒(cynicism)是警員的重要性格傾向,意味著他們憤世嫉俗,卻不相信任何政治理想、喪失改變現狀的熱情,對他人挑戰權威的傾向冷嘲熱諷。這種性格在大城市的警隊尤其明顯,通常是受過勞和承受過量壓力所致。研究顯示,犬儒性格會傷害到個別警員乃至整支警隊,有可能助長警隊內部貪污、不當行為和濫用暴力等問題。
另一些研究又發現,由於警務工作要應對各類潛在的危險,警員要長時期保持警惕,容易對他人的動機起疑心,無形中把公眾放在對立面,形成「我們」與「他們」的對立思維,結果導致自我孤立與異化問題。重視權威和多疑的「職業性格」,使警員難與他人建立信任,更難參與非警員的社交對話。這樣又變相加強警隊內部的團隊精神,使其自成一國,脫離群眾。
7 月 15 日,警員駐守立法會外圍。 圖片來源:路透社
警員執行警務工作期間,經常會佈置騙局陷阱,務求將疑犯落網。這些手段既得到法庭允許,又在警員眼中視為理所當然,深入警隊文化之中。雖則這些查案手法加快調查效率,但同樣加深警員的自我孤立,加劇與他人關係的異化。
論文引述學者 Robert C. Ankony 的研究指出,雖然有很多警隊嘗試擺脫傳統警務方針,採納社區為本的「社區警政(community policing)」理念,讓警員參與社區的日常事務,以融入社區。但實際效果往往未如理想,警員的孤立和異化感覺依然存在,很少警員會感到自己融入社區,與上述提及的警務工作性質有關。另有研究認為,警員與社區關係疏離,是受制於公眾對警員的觀感,社區成員始終視警員為與別不同的異類。
人類學方面的研究亦形容,「警隊文化」有如一個保護罩。劃一整齊的制服、冷漠的面部表情、千篇一律的肢體語言,進一步隱沒個別警員的真實性格,以致文化成為決定警隊公眾形象的最後因素。
BY BRIAN LIU
CUP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