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5-蔡俊威:地緣政治看「誰的香港」——中國的香港
蔡俊威:地緣政治看「誰的香港」——中國的香港
2019年7月15日
筆者去年在《明報》就寫過,在中美「新冷戰」下的地緣政治博弈中,「誰的香港」是一個重要戰略問題。如今,「送中條例」引發的爭議再一次把香港高舉到國際舞台頂峰。在最壞的時代,或許也是港人再出發的最好時機。政治暴力醜陋盡現、中港關係大崩潰、公民覺醒、社會大團結、「連登巴絲打」眾志成城—— 一夜間港人向世界發出呼救,抗爭活動和「連儂牆」在社區遍地開花。
這次「反送中」運動,就見港人已學會掌握「香港問題從來就應該是國際問題」的博弈。就在抗爭如雨後春筍之時,我們下一步是否應思考如何轉守為攻,在長遠的公民抗爭中建立議題和港人的論述,在「誰的香港」的香港命運議題上,轉被動為主動?
筆者拋磚引玉,先嘗試從印太地區地緣政治的歷史說起,看「誰的香港」的博弈。
歷史上地緣政治的關節點
港、台命運的連結,緣於冷戰時世界兩大陣營的地緣政治戰略。1950年代初,美國時任國務卿John F. Dulles是共和黨中的強硬反共派。配合其時美國對共產陣營的圍堵政策,他提出了島鏈(island chain)戰略:以地理為坐標(3條島鏈),在軍事、政治、文化上圍堵蘇共和中共,壓制共產主義向外擴張。
第一島鏈的圍堵,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釣魚台列嶼,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印尼群島。台灣因此擔當西方對大陸第一重戰略圍堵的中堅——麥克阿瑟眼中的「不沉的航空母艦」。而在地理和政治上,香港則是陸地中國連接海洋世界的關節點。美國解密檔案顯示,美方於1951年曾評估香港是共產陣營向世界擴張的「中程目標」。恰恰在這樣的地緣政治格局下,英屬殖民地身分的香港成為了西方圍堵網內的「灰色地帶」。
這個灰色地帶的功能複雜矛盾:既是英國維持對華通商利益的踏腳石,也是西方抗共戰場。當時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明確定位香港為共產和自由世界之間西方可直接利用的中立接口(neutral bridge),意即香港既是封閉的,以幫忙圍堵壓制共產世界,又是開放的,以促進掌握、籠絡改變後者。是以為何當時香港成為了國共「攻、守」戰場。
中國的心魔——全面管治權
時移世易,應對1997年香港主權轉變,中西當時共識是要維持香港「灰色地帶」這地緣政治身分。因此《中英聯合聲明》、《美港政策法》和一國兩制的設置,實是各方勢力自身利益考慮的結果。在這共識下,即使九七後香港不再是英屬地,其制度也應繼續開放並銜接西方自由世界,以維持香港中立接口角色,繼續為中西各方高度利用。
這樣下來,要維持香港獨特地位,中國就得接受被制約,對港不能擁全面管治權。中國擁對港主權,卻要接受香港制度不應由北京操縱,河水不犯井水。可是中國按捺不住自己要絕對掌握香港的心魔:除了名義上主權歸中央,北京實際想要全面控制香港。換言之一國兩制及其所容許的多方平衡,只是北京1980年代的權宜之計,香港的全面回歸始終是其終極目標。
中國膨脹 要做睡醒的雄獅
隨着中國過去十數年實力和信心膨脹,全球政經權力平衡改變了。中國那潛藏的心魔蠢蠢欲動:一方面銳意建立中國中心的新世界觀,另方面想改變香港「中立接口」這個舊日共識。
中國的世界觀有兩個特質:第一,強國崛起對拓展海權有着前所未有的迷戀,但她向海洋擴張時的戰略,卻未能擺脫其作為陸權國家的地緣政治思維。承襲蘇聯的海洋戰略,中國走向海洋世界的方式卻依舊以爭奪陸地控制權為主軸。從東海釣魚台列嶼、台灣、南海造島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港,中國無不竭力搶奪之。誠如國際關係學者王俊評所言,中國的陸權式海洋地緣戰略只是將西太平洋島鏈作為海上長城,島鏈周圍的海洋作為新的資源開發地區與戰略緩衝區,並以此區隔與美國在亞太的勢力範圍。簡言之,中國衝出世界的戰略必然要反制美國在印太地區設置的第一島鏈防衛,將島鏈內的國際海域改為其內海,將周邊列島作為其領土。而恰恰在這「海上長城」內的香港,自然是中國擴展陸權式海洋地緣戰略的橋頭堡。大國崛起必先硬邦邦地搶奪香港的絕對控制權。
第二,中國在建立新世界觀時充滿矛盾心態。一方面在面對西方物質與精神文明時,中國戰略精英們心裏有強烈的自卑和嫉妒心態;同時他們在利益層面卻又偏好目前世界體系,透過融入這個秩序而獲利,口裏堅持自己是和諧、非修正主義。另方面,基於近年中國發展迅速,他們卻又自我膨脹,不能抵抗西方各界對強國有意無意的吹捧,對恢復帝國時期的光榮與國際地位、洗刷近代恥辱歷史,抱急於求成的心態。同時他們愈見顯露其對現存國際秩序的不滿,欲修正、「改革」之。最「西化」的香港首當其衝:北京渴望延續其借港暗渡陳倉的經濟奇蹟,而新左精英們卻又樂此不疲地清算和修正「西化」思想和制度,復辟天朝主義、新民族主義。
中國的香港——送香港法治終
系統地察看過去幾年北京舉動,我們就能見其如何逐步「修正」香港制度,企圖全面控制香港,改變香港「中立接口」這個世界權力平衡的共識。
香港的普通法法治體系,實是北京最忌諱的西方文明。西方法治精神高舉「法律至上、人皆平等」原則,「先鋒黨」以至國家也不應凌駕法律。同時,普通法銜接全世界所有普通法系國家,精神、案例互通。這是一套獨立自生的法律系統,是中共最不可控的制度。因此在中共全面搶奪香港的心魔裏,必然觸及香港法治,無時無刻試圖將香港法治納入中國大陸可控的法律體系內。
2014年北京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首次強調香港法官要「愛國」,並有輿論批判外籍法官。2017年習近平接見特區行政、立法、司法機構負責人時,更首次當面要求他們要有「國家觀念」和「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近年「一地兩檢」和議會DQ(取消資格)風波的人大釋法,正正透露了北京強硬干預香港法制,「法律講唔通,就霸王硬上弓」。
去年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以「香港新憲制帶來的變化」為題指出,「凡是《基本法》沒規定的,憲法就自動適用香港」,變相改變一國兩制原有的兩地區隔,企圖納香港於大陸法律體系下。同時,大眾閱覽官方基本法時,其版本亦已悄悄加入了整套中國憲法。所為何故?
近年中國在外交上不斷強調《中英聯合聲明》已失效。司馬昭之心,回到地緣政治戰略,此等行徑正是北京企圖推翻香港九七後維持「灰色地帶」的國際共識,試圖將香港地位的書寫由國際法的多國平衡、約束,改為單純以中國憲法為起點,排拒中國以外的所有勢力(包括香港)參與「誰的香港」的想像。對於香港的急速崩壞,港人看在眼內,痛在心中。
把這次「送中條例」放回此脈絡,就能見中國主權為上的地緣政治思維。一方面修例當然有助進一步將香港納入大陸法律體系內,是牢固北京對港主權的重要一步;另方面,這亦見中國世界觀中潛藏的「左毒」。「左腦」思維告訴他們,若然香港要同台灣訂定引渡協議,不就是承認台灣的獨立、承認台灣的中央政府嗎?是以何故此次修例要無端的、歇斯底里地包括大陸在引渡國家名單之列。修訂時將大陸港澳台一併納入,「左毒」上腦的精英們的心理就會好過一點。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
2019年7月15日
筆者去年在《明報》就寫過,在中美「新冷戰」下的地緣政治博弈中,「誰的香港」是一個重要戰略問題。如今,「送中條例」引發的爭議再一次把香港高舉到國際舞台頂峰。在最壞的時代,或許也是港人再出發的最好時機。政治暴力醜陋盡現、中港關係大崩潰、公民覺醒、社會大團結、「連登巴絲打」眾志成城—— 一夜間港人向世界發出呼救,抗爭活動和「連儂牆」在社區遍地開花。
這次「反送中」運動,就見港人已學會掌握「香港問題從來就應該是國際問題」的博弈。就在抗爭如雨後春筍之時,我們下一步是否應思考如何轉守為攻,在長遠的公民抗爭中建立議題和港人的論述,在「誰的香港」的香港命運議題上,轉被動為主動?
筆者拋磚引玉,先嘗試從印太地區地緣政治的歷史說起,看「誰的香港」的博弈。
歷史上地緣政治的關節點
港、台命運的連結,緣於冷戰時世界兩大陣營的地緣政治戰略。1950年代初,美國時任國務卿John F. Dulles是共和黨中的強硬反共派。配合其時美國對共產陣營的圍堵政策,他提出了島鏈(island chain)戰略:以地理為坐標(3條島鏈),在軍事、政治、文化上圍堵蘇共和中共,壓制共產主義向外擴張。
第一島鏈的圍堵,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釣魚台列嶼,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印尼群島。台灣因此擔當西方對大陸第一重戰略圍堵的中堅——麥克阿瑟眼中的「不沉的航空母艦」。而在地理和政治上,香港則是陸地中國連接海洋世界的關節點。美國解密檔案顯示,美方於1951年曾評估香港是共產陣營向世界擴張的「中程目標」。恰恰在這樣的地緣政治格局下,英屬殖民地身分的香港成為了西方圍堵網內的「灰色地帶」。
這個灰色地帶的功能複雜矛盾:既是英國維持對華通商利益的踏腳石,也是西方抗共戰場。當時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明確定位香港為共產和自由世界之間西方可直接利用的中立接口(neutral bridge),意即香港既是封閉的,以幫忙圍堵壓制共產世界,又是開放的,以促進掌握、籠絡改變後者。是以為何當時香港成為了國共「攻、守」戰場。
中國的心魔——全面管治權
時移世易,應對1997年香港主權轉變,中西當時共識是要維持香港「灰色地帶」這地緣政治身分。因此《中英聯合聲明》、《美港政策法》和一國兩制的設置,實是各方勢力自身利益考慮的結果。在這共識下,即使九七後香港不再是英屬地,其制度也應繼續開放並銜接西方自由世界,以維持香港中立接口角色,繼續為中西各方高度利用。
這樣下來,要維持香港獨特地位,中國就得接受被制約,對港不能擁全面管治權。中國擁對港主權,卻要接受香港制度不應由北京操縱,河水不犯井水。可是中國按捺不住自己要絕對掌握香港的心魔:除了名義上主權歸中央,北京實際想要全面控制香港。換言之一國兩制及其所容許的多方平衡,只是北京1980年代的權宜之計,香港的全面回歸始終是其終極目標。
中國膨脹 要做睡醒的雄獅
隨着中國過去十數年實力和信心膨脹,全球政經權力平衡改變了。中國那潛藏的心魔蠢蠢欲動:一方面銳意建立中國中心的新世界觀,另方面想改變香港「中立接口」這個舊日共識。
中國的世界觀有兩個特質:第一,強國崛起對拓展海權有着前所未有的迷戀,但她向海洋擴張時的戰略,卻未能擺脫其作為陸權國家的地緣政治思維。承襲蘇聯的海洋戰略,中國走向海洋世界的方式卻依舊以爭奪陸地控制權為主軸。從東海釣魚台列嶼、台灣、南海造島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港,中國無不竭力搶奪之。誠如國際關係學者王俊評所言,中國的陸權式海洋地緣戰略只是將西太平洋島鏈作為海上長城,島鏈周圍的海洋作為新的資源開發地區與戰略緩衝區,並以此區隔與美國在亞太的勢力範圍。簡言之,中國衝出世界的戰略必然要反制美國在印太地區設置的第一島鏈防衛,將島鏈內的國際海域改為其內海,將周邊列島作為其領土。而恰恰在這「海上長城」內的香港,自然是中國擴展陸權式海洋地緣戰略的橋頭堡。大國崛起必先硬邦邦地搶奪香港的絕對控制權。
第二,中國在建立新世界觀時充滿矛盾心態。一方面在面對西方物質與精神文明時,中國戰略精英們心裏有強烈的自卑和嫉妒心態;同時他們在利益層面卻又偏好目前世界體系,透過融入這個秩序而獲利,口裏堅持自己是和諧、非修正主義。另方面,基於近年中國發展迅速,他們卻又自我膨脹,不能抵抗西方各界對強國有意無意的吹捧,對恢復帝國時期的光榮與國際地位、洗刷近代恥辱歷史,抱急於求成的心態。同時他們愈見顯露其對現存國際秩序的不滿,欲修正、「改革」之。最「西化」的香港首當其衝:北京渴望延續其借港暗渡陳倉的經濟奇蹟,而新左精英們卻又樂此不疲地清算和修正「西化」思想和制度,復辟天朝主義、新民族主義。
中國的香港——送香港法治終
系統地察看過去幾年北京舉動,我們就能見其如何逐步「修正」香港制度,企圖全面控制香港,改變香港「中立接口」這個世界權力平衡的共識。
香港的普通法法治體系,實是北京最忌諱的西方文明。西方法治精神高舉「法律至上、人皆平等」原則,「先鋒黨」以至國家也不應凌駕法律。同時,普通法銜接全世界所有普通法系國家,精神、案例互通。這是一套獨立自生的法律系統,是中共最不可控的制度。因此在中共全面搶奪香港的心魔裏,必然觸及香港法治,無時無刻試圖將香港法治納入中國大陸可控的法律體系內。
2014年北京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首次強調香港法官要「愛國」,並有輿論批判外籍法官。2017年習近平接見特區行政、立法、司法機構負責人時,更首次當面要求他們要有「國家觀念」和「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近年「一地兩檢」和議會DQ(取消資格)風波的人大釋法,正正透露了北京強硬干預香港法制,「法律講唔通,就霸王硬上弓」。
去年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以「香港新憲制帶來的變化」為題指出,「凡是《基本法》沒規定的,憲法就自動適用香港」,變相改變一國兩制原有的兩地區隔,企圖納香港於大陸法律體系下。同時,大眾閱覽官方基本法時,其版本亦已悄悄加入了整套中國憲法。所為何故?
近年中國在外交上不斷強調《中英聯合聲明》已失效。司馬昭之心,回到地緣政治戰略,此等行徑正是北京企圖推翻香港九七後維持「灰色地帶」的國際共識,試圖將香港地位的書寫由國際法的多國平衡、約束,改為單純以中國憲法為起點,排拒中國以外的所有勢力(包括香港)參與「誰的香港」的想像。對於香港的急速崩壞,港人看在眼內,痛在心中。
把這次「送中條例」放回此脈絡,就能見中國主權為上的地緣政治思維。一方面修例當然有助進一步將香港納入大陸法律體系內,是牢固北京對港主權的重要一步;另方面,這亦見中國世界觀中潛藏的「左毒」。「左腦」思維告訴他們,若然香港要同台灣訂定引渡協議,不就是承認台灣的獨立、承認台灣的中央政府嗎?是以何故此次修例要無端的、歇斯底里地包括大陸在引渡國家名單之列。修訂時將大陸港澳台一併納入,「左毒」上腦的精英們的心理就會好過一點。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