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3-吳志森:引火中南海,林鄭捧蛋
吳志森:引火中南海,林鄭捧蛋
20140723
■學民思潮成員向林鄭送上政改報告成績單。資料圖片
政改諮詢總結發表第二天,林鄭月娥出席電台節目,學民思潮繼續追擊。學民向林鄭派發政改成績表,中文科(閱謮中央意旨)、語言偽術和體育(搬龍門)均取得5**成績,但寫作(政改諮詢報告)、聆聽(民意)、數學(遊行統計學),都不及格,只得U,真是句句到肉。年輕人點子多,這份成績表充滿創意,使人看得會心微笑。
黃之鋒隔着鐵馬質問林鄭:「林太,你所講嘅主流民意,到底係中央嘅主流民意,定係香港人嘅主流民意呀?」林鄭緊繃着臉,擠出僅餘的笑容,答非所問,從牙縫吐出以下的一段:「恭喜你哋文憑試考得唔錯呀吓,希望你哋繼續你哋嘅學業。」
學民與林鄭公開交手已經不只一次,不知是否每次都擊中要害,令她狼狽不堪,因此對學民懷恨在心。林鄭以牙還牙,回應的態度充滿鄙陋、揶揄和敵視。學民仔的文憑試成績,不算很理想,黃之鋒要報讀副學士,拿他們的成績作為攻擊對象,反映林鄭品格之低下,用心之惡毒,行徑之卑鄙,簡直令人咋舌。林鄭是兩子之母,兒子的年歲,比黃之鋒他們大不了多少,如果兒子的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林鄭會用這種揶揄嘲諷的態度對待他們嗎?設身處地,將心比己,一個母親怎可能做出這種事來。
林鄭是人稱好打得的政務官,經常自詡大學時經歷火紅年代,曾經參加爭取艇戶上樓的社會運動,理論上應有行公義,好憐憫之心。不說別的了,單是對反對者惡形惡狀,拿年輕學生的成績來攻擊,已有失一個政府高層官員的風範,無論如何打得,都會讓人瞧不起,使人更嗤之以鼻的,就是那些為此而叫好起哄,幸災樂禍的左派傳媒。
林鄭的表現,應驗了「好的制度對壞人有所節制,壞制度使好人變成壞人」。林鄭是港英時代培育的精英政務官,以認真硬朗見稱,對下屬要求甚高,在官場內人緣不算很好,但工作能力高,相信沒有太多人會異議,但上到政務司長的位置,尤其承擔政改重任之後,表現每下愈況,有目共睹。
林鄭當然心知肚明,政改工作對她來說是雙面刃,是考牌必須經過的步驟。各方能夠妥協,通過了政改方案,離特首只有一步之遙,但若政改方案難產,原地踏步,官場生涯將行人止步,唯一出路,就是回英國相夫教子。
突然有點同情林鄭,推動政改最大難處,就是要侍奉幾個主人:北京的意向難以捉摸,突然殺出個左氣逼人的白皮書,究竟是中南海的意思,還是權力鬥爭的產物,跟車太貼,會否車毀人亡?本地土共建制派,凡事左三分,常以獨家代理傳話人自居,動輒告狀篤背脊,有破壞無建設,要應付他們,耗費大量精力。在林鄭眼中,可能將堅持民主香港人的優次放到最低,但80萬人投票,51萬人上街,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個體,無法完全忽略。
林鄭用「普遍認同」「主流意見」「較多意見」「一些意見」來分析政改民意,是一種模糊策略,使反對者缺乏着力點,無法立刻強烈反彈,以時間換取空間。最後由北京拍板做醜人,將矛頭由香港人對特區政府,轉移到香港人對北京。不為主人挺身擋子彈,而將火引向中南海,單是這一點,林鄭的特首初試,已經捧蛋了。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20140723
■學民思潮成員向林鄭送上政改報告成績單。資料圖片
政改諮詢總結發表第二天,林鄭月娥出席電台節目,學民思潮繼續追擊。學民向林鄭派發政改成績表,中文科(閱謮中央意旨)、語言偽術和體育(搬龍門)均取得5**成績,但寫作(政改諮詢報告)、聆聽(民意)、數學(遊行統計學),都不及格,只得U,真是句句到肉。年輕人點子多,這份成績表充滿創意,使人看得會心微笑。
黃之鋒隔着鐵馬質問林鄭:「林太,你所講嘅主流民意,到底係中央嘅主流民意,定係香港人嘅主流民意呀?」林鄭緊繃着臉,擠出僅餘的笑容,答非所問,從牙縫吐出以下的一段:「恭喜你哋文憑試考得唔錯呀吓,希望你哋繼續你哋嘅學業。」
學民與林鄭公開交手已經不只一次,不知是否每次都擊中要害,令她狼狽不堪,因此對學民懷恨在心。林鄭以牙還牙,回應的態度充滿鄙陋、揶揄和敵視。學民仔的文憑試成績,不算很理想,黃之鋒要報讀副學士,拿他們的成績作為攻擊對象,反映林鄭品格之低下,用心之惡毒,行徑之卑鄙,簡直令人咋舌。林鄭是兩子之母,兒子的年歲,比黃之鋒他們大不了多少,如果兒子的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林鄭會用這種揶揄嘲諷的態度對待他們嗎?設身處地,將心比己,一個母親怎可能做出這種事來。
林鄭是人稱好打得的政務官,經常自詡大學時經歷火紅年代,曾經參加爭取艇戶上樓的社會運動,理論上應有行公義,好憐憫之心。不說別的了,單是對反對者惡形惡狀,拿年輕學生的成績來攻擊,已有失一個政府高層官員的風範,無論如何打得,都會讓人瞧不起,使人更嗤之以鼻的,就是那些為此而叫好起哄,幸災樂禍的左派傳媒。
林鄭的表現,應驗了「好的制度對壞人有所節制,壞制度使好人變成壞人」。林鄭是港英時代培育的精英政務官,以認真硬朗見稱,對下屬要求甚高,在官場內人緣不算很好,但工作能力高,相信沒有太多人會異議,但上到政務司長的位置,尤其承擔政改重任之後,表現每下愈況,有目共睹。
林鄭當然心知肚明,政改工作對她來說是雙面刃,是考牌必須經過的步驟。各方能夠妥協,通過了政改方案,離特首只有一步之遙,但若政改方案難產,原地踏步,官場生涯將行人止步,唯一出路,就是回英國相夫教子。
突然有點同情林鄭,推動政改最大難處,就是要侍奉幾個主人:北京的意向難以捉摸,突然殺出個左氣逼人的白皮書,究竟是中南海的意思,還是權力鬥爭的產物,跟車太貼,會否車毀人亡?本地土共建制派,凡事左三分,常以獨家代理傳話人自居,動輒告狀篤背脊,有破壞無建設,要應付他們,耗費大量精力。在林鄭眼中,可能將堅持民主香港人的優次放到最低,但80萬人投票,51萬人上街,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個體,無法完全忽略。
林鄭用「普遍認同」「主流意見」「較多意見」「一些意見」來分析政改民意,是一種模糊策略,使反對者缺乏着力點,無法立刻強烈反彈,以時間換取空間。最後由北京拍板做醜人,將矛頭由香港人對特區政府,轉移到香港人對北京。不為主人挺身擋子彈,而將火引向中南海,單是這一點,林鄭的特首初試,已經捧蛋了。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