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31-明報:後佔中的香港守衛戰

明報:後佔中的香港守衛戰
文×「街工」梁耀忠、黃潤達、梁志成、周偉雄、梁靜珊
2014年8月3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今日人大常委將會跳過原本政改五部曲的既定程序,「一錘定音」地決定香港政改方案框架和細節。根據傳媒報道,人大常委周日決議通過的草案內容,要求特首參選人須獲提委會過半支持才能「出閘」,四大界別保留及人數不變(1200人)、限制候選人數目於2至3人。走到這一步,就只差通過的程序,這齣「反佔中」和「袋住先」的戲碼,是西環自編自導、由政改三人組、建制派和周融領銜主演,至人大常委壓軸出場,看來好戲已到尾聲。這場大龍鳳無非告訴港人,政改從來「無得傾」,以代理人管治香港的統戰模式已經過去,一國兩制宣布玩完,中央將直接控制香港各個部分。現在,擺在香港人面前的,只有順從和反抗兩個選擇,如選擇後者,便要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我們知道,這是一場大衛與哥利亞的對戰,並非空有勇武就能成事。回歸後,香港民主運動的基本共識是捍衛一國兩制,希望香港的生活方式和制度能夠維持不變。這種消極抵抗的共識源自於1989年「六四鎮壓」,令香港人感到極大的危機感;其後彭定康推動政制改革,開放議會選舉,讓民主派議員得以「民主抗共」作為號召,獲得龐大的社會支持。當時,中央以「穩定」作為大前提,選擇以代理人的方式去統治香港,故某程度上也能達至所謂「河水不犯井水」。但今天的局面已經改變。

中共走過了八九六四、加入世貿以至國企工人下崗等艱難時期;中國崛起意味國家已進入國際間的權力博弈,也因此,穩定不再壓倒一切。2003年七一50萬人上街,董建華下台,中央開始改變對香港的政策,由統戰方式轉變為全面接管,對中央來說,現在正好時機成熟。所以,在一國兩制已經消亡的今天,香港的民間力量需要重新反思,找尋新的定位和策略,才有望打贏這場艱辛而漫長的戰役。

別奢望可以「循序漸進」談判

人大常委「落閘」,「佔中」已經失去作為談判籌碼的價值。若不想「佔中」變成港人最後的象徵式抵抗,必須盡快調整策略,為新一輪的香港保衛戰揭開序幕。其首要任務便是團結泛民否決政改,寧可原地踏步也要堅拒「袋住先」,因為我們已不可能仍期望可以跟中共討價還價,以所謂「循序漸進的方式達到真普選」。未來香港民主運動的重點,應是抵抗中共對民間社會的全面滲透和控制,我們要有心理準備,現在只是中共君臨天下發動攻勢的開始,在保衛戰的初期,我們或會遇到很多挫折,我們要丟掉運動能夠不斷升級的幻想,準備進入一場漫長的抗爭。而當務之急,是總結過去民主運動的種種問題,重整運動的方向和策略。

整個「反佔中」行動,可以看到建制動員群眾,充滿金權政治的味道。一方面利用金錢和恩惠影響中下層巿民,另一方面,亦以權力和地位,收編社會的上層,從而達到滲透控制民間社會的目標。同時,在中共控制行政權力的情下,建制力量亦得以「暗室操作」的方式,優先得到民生政策的「內幕」,從而「成功爭取」,以作為收編民間社會不同群體的籌碼。這樣的劣勢下,主流民主派應加強組織工作,否則只會將社區的組織陣地拱手讓予建制派。

過去香港民主運動常將重點放在政治議題,以及媒體上的曝光上。上述問題在年輕一代尤其嚴重,他們也許不知道,今日民主派的「老本」,其實不少是七八十年代的社區運動裏累積而來的。像「街工」這樣的蚊型團體,人手和資源都極度不足,30年來一直集中耕耘社區工作。民主運動,需要像頑石一樣,一代接一代地站穩各個社區陣地,才能經得起未來反動大浪潮的衝擊。

反抗過後的兩種情緒

反佔中給我們另一個啟示,中共土共等力量,動員群眾及控制社會的手段,是利用群眾對社會動盪的不安和恐懼,這也是威權獨裁體制的一貫伎倆。克服群眾的恐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權。近10年一波又一波的大型反抗運動,以捍衛本土文化、經濟和社會核心價值,包括反高鐵、反地產霸權、反國教科、反人大釋法和反東北發展等,都發揮了巨大的充權作用,令大量民眾,尤其是年輕一輩覺醒,思考及面對現時的社會矛盾。然而,這些大型運動結束後,民眾回歸日常生活時,卻仍處於被宰制的無力感裏,結果是產生兩種情緒。

一種是犬儒地認為運動無用,一種是超現實地期望大型反抗運動上升到革命層次,一次過解除現有被宰制的社會關係,更甚者,將過去民間團體所推動的政策改良,尤其是改善基層民生的政策,一概視之為維護政權穩定,取消其組織充權的積極意義。近年這樣的情緒不斷蔓延壯大,客觀上造成社會運動的傳承斷裂,運動的充權效果在社區裏和生活上難以延續,大型運動裏的新參加者,未能進入民間社會的不同部分,例如工會、社區團體、婦女團體等,難以令運動不斷壯大。

回看反佔中的群眾動員,可以看到建制力量除了利用金權手段外,它自身也不斷生產及滲透民間組織,其中不乏文康興趣社團、學校及學生社團、工會及社區團體,並且在媒體公關以及運動的手法上,不斷吸納過往民間團體及民主運動的話語及經驗,雖然817反佔中遊行暴露其脆弱和問題,然而,在未來的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的動員上,這將可能發揮巨大的作用。至少,我們不應將勝負寄託在敵人的失誤上吧!

隨中共權鬥的激烈程度增加,中國內地的社會矛盾愈演愈烈,中共統治者需要營造一種外力威脅的形勢,鞏固自身的權力基礎。因此,中共對港政策亦從維穩轉變為國家安全的方向,這種轉變代表它再不需顧忌出現亂局,反而可能更傾向引蛇出洞,以作為加強社會控制的藉口。

香港正處於一場真正的過渡,我們需思考香港民間社會的去向,及讓民主運動力量完成新舊交替的過渡。

最新任務:保住區會立會選舉

下一個比否決政改更重要的戰場,將是未來的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就算今天泛民能夠否決政改,如果未能在未來立法會選舉上保住立法否決權,則民主運動在議會上將有可能崩解,中共及其傀儡將掃除控制香港的最後障礙。環顧今天的泛民主派議員,天命之年比比皆是,40歲以下的更是鳳毛麟角,反觀建制派在議會內,卻是有計劃地實行世代過渡。這是一場烏和蝸牛的賽跑,不是鬥快,但不要成為最慢。

區議會選舉是前哨戰,新舊交替的困難程度,比立法會更甚,過往香港民主運動與社區基層組織,聯繫日漸脆弱。社區工作的傳承漸漸消失,讓民主派新一代誤以為空降快餐式,以及主打政治議題的參選是理所當然,然而小區的選舉模式,更重人際關係的建立,需要長期的投入才能成功,如果將區議會選舉的失敗,歸咎建制派龐大資源和中共的滲透和造票,不單於事無補,更是捉錯用神。

在這場猶如大衛與哥利亞的香港守護戰中,我們更需要的是對民眾的耐心及對民主運動的堅持和信心。不久將來,香港的民主運動終會吹起反擊的號角,但首先,香港需要守住現時的難關。

文×「街工」梁耀忠、黃潤達、梁志成、周偉雄、梁靜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