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30-梁永堅:機場三跑應否興建 能源考慮不能缺席

梁永堅:機場三跑應否興建 能源考慮不能缺席
19:54 30/8/2014


【明報專訊】隨着機管局對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的環評報告展開公眾諮詢,就機場應否興建第三條跑道的爭議升溫。加上高鐵工程延誤,造價上升,使公眾擔心日後出現基建大白象的情况。
在探討機場應否興建第三條跑道這個公共政策選項時,支持或反對陣營都忽略了很重要的考慮點,就是石油產能峰值(Peak Oil)的問題。如果飛機燃油供應跟不上需求,或因原油產量下跌導致飛機燃油價格急升(現時燃油已佔航空公司經營成本近40%),客貨量非但不會增長,反會收縮。這個情况在金融海嘯後已出現過。
航空業往往認為經濟衰退、恐怖襲擊、流行疫症、金融海嘯等都是偶發事件,只會短暫影響航空業客貨運需求。事件過後航空業會回復增長。如不擴展機場設施,航空業就不能推動經濟。然而,正正是這種深信航空業可不受資源局限而持續增長的迷思,局限了社會探討航空政策的能力。


石油供應困局

在2012年起,由於美國的頁岩油氣(Shale oil and gas)近年產量出現爆發性增長,主流媒體紛紛認為日後的石油產量因科技創新(水力壓裂及水平鑽井技術)而大增。Time.com(《時代周刊》網站)宣布石油產能峰值論已死(Peak Oil is dead!)國際能源組織(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2012年》預計美國在2020年將會成為全球產量最高的石油生產國。美國的頁岩油和加拿大油砂的總產量將大增,北美洲在大約2030年將成為石油淨出口國。
然而,國際能源組織在2013年11月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2013》卻表示 「北美洲產量在2020年左右將踏入高原期,並將在2020年代中期開始遞減,而美歐國家不但不能依賴頁岩油作為新供應,反而會愈來愈依賴中東地區的供應」。
國際能源組織指出,隨着阿拉伯之春的爆發,這些中東產油國會把更多的石油收入轉為能源補貼(現時此等補貼每年約8000億美元),以維持國內穩定。此舉將令中東產油國石油出口減少,導致原油價格上升。

在2013年12月10日舉辦的「跨大西洋能源安全對話」視像會議中,德意志銀行前能源研究部主管Mark Lewis指出,自從2000年起,石油業的投資增加了180%,但相應的全球供應只輕微增加了14%,當中有三分之二來自非傳統油氣資源(如頁岩油氣、油砂、深海油田)。自2005年起,傳統石油產量已達峰值,石油公司被迫轉向開採成本昂貴及困難度高的非傳統油氣資源。
航空業所使用的燃料叫Jet-A1。基於安全因素,這種燃料成分有極嚴格規定。舉例來說,若機場提供的燃油當中的生質柴油含量超過0.5%,則整個機場就要關閉。瑞典Uppsala大學Kjell Aleklett教授在2009年發表的論文〈航空燃料及未來石油產量情况〉的結論是,儘管航空業界(如波音及空中巴士)預計航空運輸至2026年會持續每年增長5%,但根據國際能源組織在2010年作出的展望,全球的飛機燃油需求預計到2026年會較2010年的需求增加32%。然而,相應的原油供應卻預計未能配合。
目前一桶原油只有約6%蒸餾成Jet-A1噴射燃油。根據特首梁振英經常掛在口邊的說法,即中國將會在未來購置5000架飛機,那麼飛機燃油供應量亦必須大幅提高,才能滿足新增的需求。很多石油產能峰值研究者都認為,按照目前情况,即使新一代飛機更省油、其他替代燃油(如生質燃油)的出現,以及空管系統進一步改善,也未必能夠支撐航空業的持續線性增長。
必須承認,原油是一種有限的天然資源,必然受着產能遞減的局限。近年來有很多研究報告都顯示傳統原油產量自2005年已處於高原期,不再增長,而全球48個主要產油國之中,有33個的產能已經跨越峰值,其產量每年都在遞減。現時生產中的大型油田,都是在1950、1960年代發現的。自2002年起已鮮有發現大型油田。如果沒有美國的頁岩油這種開採成本極高的非傳統石油資源補充,很多航空公司可能已經倒閉了。事實上,現時航空公司的淨利潤率只介乎0.5-1.5%,與業界資金成本6-7%作比較,極不健康。
即使現時的飛機數量不再大幅增加,航空業界在找尋其他替代燃料方面亦將會遇上極大困難。全球石油供應鏈能否提供足夠的噴射燃料,將會對航空業的增長有很大局限。
有人會問,能否將Jet-A1這種航空燃料佔一桶原油6%這個比例提高。就煉油技術而言當然可行,但這亦意味着其他油品(如汽油、柴油、取暖油等)所佔比例就要相應下降。但航空活動並非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相對用於推動農用拖拉機,運送糧食和藥物的柴油而言,哪種燃料更重要,不言而喻。


全球化能否延續?

增建機場設施(包括興建更多跑道)的支持者,往往以為全球化趨勢(即人流、物流、資金流更趨頻密)將會持續下去。然而,就算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亦發現,全球化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全球貿易量與全球國內工業產值的比例(Ratio of World Trade to Domestic Industrial Production)在2007年起已停止上升。
此外,過往30年的金融全球化趨勢,可能亦出現轉向。根據麥堅時全球學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3年所發表的報告《Financial Globalization: Retreat or Reset》,全球金融資產的年度增長率,由2007年的7.9%跌至1.9%。此外,全球跨境資金流從其2007年數額下跌了60%。
以上隨手撿拾的例子可能意味着全球化趨勢在2007年已達頂峰。航空業作為推進全球化的尖兵,亦陷於艱苦經營的困境。香港應否花費巨資去為航空業這個高污染行業添磚添瓦,是政策制訂者必須直面的課題。究竟未來的世界是繼續全球化發展,還是會走上回歸本土(relocalisation)或區域化發展(regionalization)的道路呢,這值得深思。
原油價格踏入21世紀後,由世紀初的20美元一桶增加至目前超過100美元,對航空公司的經營影響極大。澳航前行政總裁Geoff Dixon在2008年7月說過,「高油價就像路邊炸彈一樣,此起彼伏地爆炸,雖然不會致命,但隨着時間推移,高油價將會把整個系統拖垮」。而這正是澳航其後的管理層忽略有關燃油價格的影響,盲目擴張,增購空中巴士A380等大型客機,埋下日後澳航連年虧蝕的伏線。業界忽略石油產量跨越峰值的影響後果之嚴重,可見一斑。

除了即將來臨的石油產量峰值問題外,航空業亦面對溫室氣體排放對其發展的局限。個別政府和企業已就未來的航空貨運作第二手準備。
根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前總科學顧問金大衛(Sir David King)教授表示,日後將會由大體積、由氦氣推動的飛船(blimps)取代飛機進行貨運,以減低導致氣候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國防部近年亦向波音及洛歇馬丁撥出巨款,研究如何透過使用氦氣飛船來取代噴射機,從而令空運貨運更便宜和減低污染。面對飛機噴射燃料價格持續高企和不確定的供應前景,波音公司亦大力將業務多元化(例如開拓國防、航太科技和通訊等業務),以減低主營業務過分集中的風險。
當個別政府和企業都反思現時的航空業前景並作出應對安排時,特區政府是否應採取更審慎的態度,去審視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的可行性?

因此,我認為運輸局在面對眾多反對興建機場三跑的聲音時﹕
(一)應檢視機管局及其聘請的顧問所提交的數據,以及聘請熟悉石油產能峰值(Peak Oil)的航空專家,評估航空燃料供應在未來是否足以支持機管局所預計的客貨量,並就IATA Consulting提交的預算數字按燃油價格變化進行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從而對未來的客貨量有更全面的估算;
(二)責成民航處及機管局盡快改善機場的設施(包括航空管理系統的改善),以應付短中期需求;
(三)應就航空政策制訂白皮書,為香港制訂一套可持續的航空政策(Sustainable Aviation Policy)。
作者是獨立能源政策研究者,曾任職上市公司行政人員及監管機構翻譯部主管,現為投資公司董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