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30-許驥:世紀.漂流紀﹕港漂維穩經濟學
許驥:世紀.漂流紀﹕港漂維穩經濟學
明報2014年8月30日星期六
全國人大對香港政改拍板前,本港親中團體近來無比躁動。8.17「反佔中」頻出簽名、遊行等動作,最令筆者感到驚訝的,是港漂組織竟然也為之站台,號召港漂去體驗「遊行文化」。這群港漂年輕人,不是一直以不參與政治自居的嗎?一談起香港的普選、立法會、學民思潮……就連連搖頭,推託自己「不懂政治」。聲稱在港辛勤打拼的他們,為什麼好似突然又經營起了「港漂維穩經濟學」呢?難道站在「佔中」一邊,就叫「政治」;站在「反佔中」一邊,就不叫「政治」?可見在在印證了那句話:你不關心政治,政治就來關心你。
近年,筆者一再寫文章批評「港漂」概念之害。其中最基本的一個理由是,港漂機構雖表面上以幫助港漂落腳香港為目標,但它們的存在相反是形成了以港漂為主體的圈子,令港漂孤立於香港社會,對港漂融入香港有壞無益。最為可惡的是,內地來港年輕人的形象,常常無辜被這些所謂的港漂代表。僅以他們今次大張旗鼓替「反佔中」站台為例,本地傳媒跟進報道,搞得好像所有港漂都統一立場。當他們以這樣的方式發聲的時候,結果恰恰是加深了誤解,激化中港矛盾。
集體的犬儒主義
港漂雖然由很多人構成,但畢竟來自大陸,因此無可避免擁有許多共性。例如,那種集體的犬儒主義,「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思維,瀰漫在港漂群體中。他們不僅看不懂香港年輕人的抗爭,更加看不慣任何在他們眼中「以卵擊石」的思想。不少港漂甚至真心認為任何形式的抗爭都是「亂港」。所以,人生在世唯一「聰明」的方法,是明哲保身,不要介入政治,最好連聽也別聽。
這種思想的根源,源自港漂從來只把香港看成是客棧,是「悶聲賺錢」的地方。港漂的「漂」字,恰恰反映了他們的身分認同──港漂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香港人,更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和這座城市聯繫起來。一旦撈夠他們需要的,或者有更好的出路,他們就走人。開放大陸學生來港念書、留港工作以來,我們已目睹太多這樣的港漂。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不關心香港的政治,不關心普選,有沒有選票對他們來說毫不重要。他們更不理解,為什麼要冒風險爭取民主。
現代文明發軔於西方,自工業革命以降,西方無數哲人、先賢試圖尋找符合現代性的社會制度。其間,付出過無數血淚的代價。最終,發現只有民主是目前可行且實際的。這種探索並沒有結束,且永遠不會結束──社會制度沒有最好的。但走過這段發展之路的人清楚知道,沒有民主則萬無現代性。港漂這些人,來自落後社會制度之國,無心向善,反而以經濟強國之傲慢凌駕文明,以輕佻之態度放棄手中的公民權利,才是最遺憾的──這不啻為對文明社會的一種破壞。
如果要體驗香港的「遊行文化」
港漂的「過客」心態,令人討厭,也是造成他們無法融入香港的重要原因。隨時間漸漸過去,不少港漂都會在法律上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擁有投票權。然後,也會參與到我們無數人現在為之奮鬥的真普選中來。在此,有必要由衷跟港漂說一句:如果你覺得香港的公共事務都與你無關,甚至以工具性的眼光看待選票,認為投票權也是可以出賣的「商品」。那麼,你一定不是一個好的公民。你在自己的祖國,無法享有的公民權利。好容易來到香港,將來你獲得了,胡亂使用,則你對不起手中的那張選票。一個不合格的公民,到任何文明國家也不受歡迎。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現在全世界到處都不歡迎中國人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港漂完全不談政治,只埋頭創業,那又該怎麼做呢?
不少港漂都在香港學習金融,畢業後經商,崇拜中環價值。他們的理念或許是純真的,希望成為優秀的商人。但是他們的做法,往往卻是愚蠢的。他們在香港經商的優勢,是大陸的資源和人脈。所以,他們常常免不了要和大陸政商界人士往來,更免不了要學習大陸那套應酬和潛規則。這樣做,或許能夠讓港漂在短時間內積累財富,但是,有可能讓他們成為優秀的商人嗎?對於一個年輕的創業者來說,如果有長遠的規劃和遠大的志向,就會知道:最重要的不是資源、人脈、關係這些不可靠的外在因素,而是自身對市場無比敏銳的嗅覺──這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必須靠長期實戰才能習得。而和政商的推杯換盞,恰恰阻礙了一個年輕人積累商業經驗。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可以創造富商(未來出現世界首富也不稀奇),但是中國卻很難出偉大的跨國商人。港漂在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如果不學習如何乾乾淨淨地做生意,豈不是好蝕底?
世界那麼大,人口那麼多,尤其香港節奏那麼快,沒有人有精力、有心情、有時間討厭任何人。如果港漂逐漸遭人不喜歡,那麼首先應該反思的是港漂自己──你有沒有踏出反常識的那一步?如果要體驗香港的「遊行文化」,請去每年的七一大遊行。如果要體驗集會,請去每年的六四維園。何必像那連「佔中」是什麼也不知道的遊客一樣,去參加「反佔中」?口口聲聲不關心政治的港漂,卻在怎樣的情下踏出了「政治」的一步?就算是你的無心行為,究竟會像蝴蝶效應,釀成不可預測的後果。歷史的悖論是,奢望與政治絕緣的人,後來總是最容易被政治利用的一群。
孟子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港漂們個個都是大陸嚴酷考試制度下的佼佼者,知書達理,相信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文.許驥編輯﹕袁兆昌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明報2014年8月30日星期六
全國人大對香港政改拍板前,本港親中團體近來無比躁動。8.17「反佔中」頻出簽名、遊行等動作,最令筆者感到驚訝的,是港漂組織竟然也為之站台,號召港漂去體驗「遊行文化」。這群港漂年輕人,不是一直以不參與政治自居的嗎?一談起香港的普選、立法會、學民思潮……就連連搖頭,推託自己「不懂政治」。聲稱在港辛勤打拼的他們,為什麼好似突然又經營起了「港漂維穩經濟學」呢?難道站在「佔中」一邊,就叫「政治」;站在「反佔中」一邊,就不叫「政治」?可見在在印證了那句話:你不關心政治,政治就來關心你。
近年,筆者一再寫文章批評「港漂」概念之害。其中最基本的一個理由是,港漂機構雖表面上以幫助港漂落腳香港為目標,但它們的存在相反是形成了以港漂為主體的圈子,令港漂孤立於香港社會,對港漂融入香港有壞無益。最為可惡的是,內地來港年輕人的形象,常常無辜被這些所謂的港漂代表。僅以他們今次大張旗鼓替「反佔中」站台為例,本地傳媒跟進報道,搞得好像所有港漂都統一立場。當他們以這樣的方式發聲的時候,結果恰恰是加深了誤解,激化中港矛盾。
集體的犬儒主義
港漂雖然由很多人構成,但畢竟來自大陸,因此無可避免擁有許多共性。例如,那種集體的犬儒主義,「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思維,瀰漫在港漂群體中。他們不僅看不懂香港年輕人的抗爭,更加看不慣任何在他們眼中「以卵擊石」的思想。不少港漂甚至真心認為任何形式的抗爭都是「亂港」。所以,人生在世唯一「聰明」的方法,是明哲保身,不要介入政治,最好連聽也別聽。
這種思想的根源,源自港漂從來只把香港看成是客棧,是「悶聲賺錢」的地方。港漂的「漂」字,恰恰反映了他們的身分認同──港漂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香港人,更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和這座城市聯繫起來。一旦撈夠他們需要的,或者有更好的出路,他們就走人。開放大陸學生來港念書、留港工作以來,我們已目睹太多這樣的港漂。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不關心香港的政治,不關心普選,有沒有選票對他們來說毫不重要。他們更不理解,為什麼要冒風險爭取民主。
現代文明發軔於西方,自工業革命以降,西方無數哲人、先賢試圖尋找符合現代性的社會制度。其間,付出過無數血淚的代價。最終,發現只有民主是目前可行且實際的。這種探索並沒有結束,且永遠不會結束──社會制度沒有最好的。但走過這段發展之路的人清楚知道,沒有民主則萬無現代性。港漂這些人,來自落後社會制度之國,無心向善,反而以經濟強國之傲慢凌駕文明,以輕佻之態度放棄手中的公民權利,才是最遺憾的──這不啻為對文明社會的一種破壞。
如果要體驗香港的「遊行文化」
港漂的「過客」心態,令人討厭,也是造成他們無法融入香港的重要原因。隨時間漸漸過去,不少港漂都會在法律上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擁有投票權。然後,也會參與到我們無數人現在為之奮鬥的真普選中來。在此,有必要由衷跟港漂說一句:如果你覺得香港的公共事務都與你無關,甚至以工具性的眼光看待選票,認為投票權也是可以出賣的「商品」。那麼,你一定不是一個好的公民。你在自己的祖國,無法享有的公民權利。好容易來到香港,將來你獲得了,胡亂使用,則你對不起手中的那張選票。一個不合格的公民,到任何文明國家也不受歡迎。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現在全世界到處都不歡迎中國人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港漂完全不談政治,只埋頭創業,那又該怎麼做呢?
不少港漂都在香港學習金融,畢業後經商,崇拜中環價值。他們的理念或許是純真的,希望成為優秀的商人。但是他們的做法,往往卻是愚蠢的。他們在香港經商的優勢,是大陸的資源和人脈。所以,他們常常免不了要和大陸政商界人士往來,更免不了要學習大陸那套應酬和潛規則。這樣做,或許能夠讓港漂在短時間內積累財富,但是,有可能讓他們成為優秀的商人嗎?對於一個年輕的創業者來說,如果有長遠的規劃和遠大的志向,就會知道:最重要的不是資源、人脈、關係這些不可靠的外在因素,而是自身對市場無比敏銳的嗅覺──這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必須靠長期實戰才能習得。而和政商的推杯換盞,恰恰阻礙了一個年輕人積累商業經驗。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可以創造富商(未來出現世界首富也不稀奇),但是中國卻很難出偉大的跨國商人。港漂在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如果不學習如何乾乾淨淨地做生意,豈不是好蝕底?
世界那麼大,人口那麼多,尤其香港節奏那麼快,沒有人有精力、有心情、有時間討厭任何人。如果港漂逐漸遭人不喜歡,那麼首先應該反思的是港漂自己──你有沒有踏出反常識的那一步?如果要體驗香港的「遊行文化」,請去每年的七一大遊行。如果要體驗集會,請去每年的六四維園。何必像那連「佔中」是什麼也不知道的遊客一樣,去參加「反佔中」?口口聲聲不關心政治的港漂,卻在怎樣的情下踏出了「政治」的一步?就算是你的無心行為,究竟會像蝴蝶效應,釀成不可預測的後果。歷史的悖論是,奢望與政治絕緣的人,後來總是最容易被政治利用的一群。
孟子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港漂們個個都是大陸嚴酷考試制度下的佼佼者,知書達理,相信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文.許驥編輯﹕袁兆昌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