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30-林泉忠:香港假普選 台灣恐愈走愈遠

林泉忠:香港假普選,台灣恐愈走愈遠
19:55 30/8/2014


【明報專訊】奇蹟沒有出現,香港主流民意長期以來期盼的民主普選,落空似乎已成定局。
泛民及其佔香港選民五成五至六成支持者的沮喪不難想像,但是恐怕沮喪的不僅僅是香港人,還包括期望習近平能啓動政治體制改革的衆多大陸知識分子,以及期望兩岸能縮小距離、走向中華民族大融合的許多「統派」台灣人。
影響兩岸三地融合
儘管了解中南海權力思維的人對此不會感到意外,但重點是中共繼續權力至上迷思的成本已愈來愈高。換言之,如果北京執意對香港民主普選進行變相扼殺,也將付出沉重的代價,不僅直接影響中共在中國歷史上的功過定位,更影響到兩岸三地的發展與融合。
第一、首當其衝的便是香港本身。近年日益嚴重的特區政府管治危機將無法消除,甚至將進一步惡化。當年董建華治港無方,北京不得不換上公務員出身的「港英餘孽」曾蔭權,期望能提高香港社會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然而,「聽話」的曾蔭權畢竟並非民選特首,加之「功能組別」這個民主世界罕見的「民意怪胎」的續存使得佔少數民意的議員繼續掌控立法會,導致特區政府的認受性不足、施政所陷入的困境日深,連溫家寳都不得不承認香港存在「深層次矛盾」。
到了連建制派都不能無條件支持的梁振英時代,治理伊始,已被「反國教運動」燒得焦頭爛額。如今面對「3閘齊下」的人大常委會「普選」方案,泛民兩大政黨民主黨和公民黨已表明將啓動否決權。倘若2017年普選特首無法實現,北京及其培養的建制派一定會慣性地將責任推給泛民。
然而,無法整合香港民意,並制定出一套長治久安的選舉制度,進而導致特區政府的管治危機日益加深,並引發「佔中」等社會運動的興起,使香港陷入長期的政治與社會動盪,難道不是最高統治者中央政府的責任嗎?歷史難道不會記下「中共治港無方」嗎?
第二、香港政改是大陸民主發展的風向標,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普選的「決定」,意味着習近平體制並無意啓動大陸政治體制改革,繼續拒絕中國發展民主政治,且持續與浩浩蕩蕩的世界民主潮流背道而馳。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化,大陸許多主要城市的經濟實力與人民生活水準已接近港台地區,而舊有的體制早已趕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因而導致官員腐敗問題病入膏肓,各地群體事件不斷發生。對薄熙來與周永康這兩隻「大老虎」的肅清,究竟是「反腐」的障眼法,還是權力鬥爭,衆說紛紜。
儘管經歷了江胡兩個時代後,大陸利益集團與權力的結合,使中共的政改更加艱困,然而許多知識分子仍對胡去習來有所期待。習李體制倘若仍有一絲啓動政治改革的念頭,讓香港實現《基本法》原意旨的民主普選,就是很好的試驗田。然而,中南海的新主人並無此意,因而除了以高壓的手段,一方面推出「一國兩制白皮書」,肆意加進基本法不存在的「愛國愛港」新條文,另一方面任由造成香港分化的不當政策持續,製造在普選問題上香港社會「沒有共識」的假象,以正當化對普選層層設限的作為。這次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普選方式的決定,顯示大陸對自身政治體制的改革,仍是遙遙無期。
第三、人大對香港實施民主普選的扼殺,將使台灣愈走愈遠。眾所周知,在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最早其實是北京為統一台灣而設。回歸後香港「一國兩制」的發展,台灣人民一一看在眼裏。「一國兩制」之所以遭到包括馬英九在內台灣歷屆政府的嚴厲拒絕,並非只是兩岸主權與權力之爭的問題,更是台灣日益深化的民主社會,在制度上與思想上,早已將拒絕民主的大陸遠遠拋在後面,此實為台灣人民包括國民黨支持者不願與大陸統一的原因所在。今天的香港其法治的成熟度仍在台灣之上,按理倘若發展民主應可比台灣來得更穩健。然而,正因為北京權力至上的迷思,不僅香港的民主發展遭受層層阻礙,也迫使台灣敬而遠之,愈走愈遠。
90年代前港民主不比台落後
1990年代之前,香港的民主發展並不比台灣落後,兩地都基本停留在地方選舉層面,而香港的言論自由更在台灣之上。當時,香港開始在討論「88直選」,並在1992年開始落實部分立法局議席的直選;台灣則在1987年解除戒嚴,到了1991年、92年才實施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的全面改選。歷經20幾年的淬煉,台灣民主政治一步一步深化,然而香港何時才能實施真正的民主「雙普選」,仍然未有定數。
在香港普選討論期間,特首梁振英親上火線,為「世界不存在所謂普選的國際標準」辯護。普選在各國的實施,或許真沒有一套統一標準,但是獨裁專制嚴控下的北朝鮮及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一人一票「普選」、以及對反對黨層層設限的穆巴拉克時期的埃及選舉,是否是「假普選」,即使是沒有選舉權利的大陸人民也心中有數。倘若只有中央政府屬意的候選人才有可能當選特首,這樣的選舉也要硬說是民主選舉,那麼世界還需要民主政體嗎?試問,大陸的人大代表和民主化之前的台灣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哪一位不是「人民選出來」的?
中共統治中國60餘年,前30年處在政治運動此起彼伏、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動盪時期,其中文革時期對中華文化的破壞罄竹難書,中華民族的歷史不會饒過這一頁。所幸其後「改革開放」,讓苦難的人民得以休養生息,中共也因此得分。如今中國經濟崛起,然而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已屆至臨界點。中南海為保住政權,不敢碰觸政治體制改革,因此,繼續以「經濟成長」及「愛國主義」作為鞏固政權正當性的兩大法寳。
倘若中南海能勇敢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中國歷史無疑將給中共的統治時代加分不少。然而如果此次香港民主普選的歷史機遇遭致北京實質上的扼殺,那麽歷史恐怕會為「中共繼續拒絕民主」增添新的一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