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7-沈旭暉:李香蘭的後半生:嘆為觀止的國際人脈

沈旭暉:李香蘭的後半生:嘆為觀止的國際人脈
2014年9月17日


李香蘭病逝,媒體集中回顧其上海灘歲月,對她的戰後生平輕輕帶過,其實那數十年同樣精采。我們不妨用「圈子論」,分析李香蘭後半生的國際人脈,從中可見她的國際視野、外交手腕,都不容小覷。

1. 「美國圈」。李香蘭回日後,就以到美國發展為目標,由於美國軍官認識中國的教材,就是李香蘭的電影《支那之夜》,不少在日軍官都願意幫助她。最後她成功出國,演過美國電影、舞台劇,和法國傳奇歌后Edith Piaf一起學習英語,與差利卓別靈交好,曾和荷李活影帝尤伯連納約會,而尤伯連納當時以半虛構的東方身份行走江湖,二人一拍即合。最後,她和美籍日裔雕塑大師、和印度總理尼赫魯外甥分手不久的野口勇結婚,似乎一度希望長留美國,只是適逢麥卡錫時代出現,才令這位「疑似間諜」被逼離開。

2. 「外交圈」。李香蘭第二任丈夫是日本外交官大鷹弘,令她開始接觸各國政要,而且努力改造自己為西化精英,例如曾在日內瓦學習社交舞和法語。她很懂得以自己的背景交友,像後來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德,在日內瓦時,就通過其中國妻子和李香蘭混熟。李香蘭的夢幻婚禮則在緬甸進行,當時大鷹弘在緬工作,二人密友包括了緬甸最高領袖、神秘的奈溫將軍。由於奈溫曾受日本特務機關訓練,對日本頗有感情,李香蘭的明星身份就派上用場。

3. 「戰地記者圈」。李香蘭從日內瓦回日本後,搖身一變成為電視節目主持。節目原來只是《都市閒情》那類婦女時段,她卻把內容「微調」為介紹國際大事,經常親赴前線,據今天定義,就是「戰地記者」了。這段經歷,讓她超越了打滾慣的精英圈,接觸了到另一個世界,例如獨家採訪當時全球最著名的女恐怖份子──日本赤軍領袖重信房子,就讓她得到「電視個人大獎」;又訪問了名噪一時的巴勒斯坦「劫機女英雄」Leila Khaled,深入越南、柬埔寨等戰地,逐漸得到左翼圈子的獎聲,也吸引了政界領袖請她從政。

4. 「議員圈」。1974年,李香蘭當選國會議員,屬自民黨田中派,因女性身份,也與社會黨領袖土井多賀子為友。李香蘭的政策重點,就是外交:她前後擔任議員十八年,後期出任國會外務委員會委員長,已算「外交領袖」。她當選時,全球注視石油危機後的中東,她即專攻中東,加入了自民黨亞非問題研究會、跨黨派的「日本巴勒斯坦友好議員聯盟」,而在戰地記者生涯中訪問巴勒斯坦高層、改了阿拉伯名,就成了寶貴資產。有了議員兼外交家身份,李香蘭訪問過利比亞卡達菲、烏干達狂人阿敏、沙特國王費沙爾等梟雄,有份促成阿拉法特「破冰」訪日。當然,她的具體影響力不應高估,但找到外交界的獨特位置,當無異議。

5. 「大東亞圈」。文革期間,李香蘭是首批訪華的日本「政要」,首次回到「母親的國家」,被復出不久的「日本通」廖承志接見,接著在北韓見到「歌迷」金日成;後來鄧小平歷史性訪日,也是她陪同首相田中角榮舉行家宴接待。兩國發現她能充當民間外交橋樑,她也樂於如此,並以舞台劇《李香蘭》在北京公映而掀起熱潮。退休後,她出任亞洲婦女基金會副理事長(理事長是社會黨前首相村山富市),繼續搞民間外交。然而,到了人生最後階段,山口淑子最難忘的,還是「李香蘭」:原來她今年曾到香港,探望齊名「上海灘七大歌后」的姚莉。假如李香蘭私相集出版,那才是百年全球史的見證。


沈旭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