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馬嶽:是時候換換書單了
馬嶽:是時候換換書單了
20:17 29/9/2014
【明報專訊】近日網上流行一種「標註」(tagging)的遊戲,由冰桶挑戰開始,發展到標註朋友,要他們列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書籍和電影等。這令我想起: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書單,但香港的書單,是時候轉換了。
民主化軌迹的終結
廿多年來,香港人都活在一個民主化的想像中。從《聯合聲明》到《基本法》頒布,香港人都選擇相信香港政制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一個全面民主的政制(或者說,起碼是特首和立法機關全面普選吧)。於是香港的政治發展應該是在一個民主化的軌迹當中,縱使進展緩慢,但總會有一天到達終點。這想像包括說香港很多層面都已經很接近西方的先進民主政體(例如文官制度、法治和各種自由),所欠的只有民主而已。
但在人大「落閘」後,這種想像已變得不現實。如果不能改變人大的決定,選擇暫時只有兩個:第一是選擇這種騙人的、中央操控的選舉,選出一個中央可接受但並非港人自由選擇的特首,然後坐看這位特首自詡有(可能)過百萬票的支持,繼續推行向工商界傾斜的政策,因為其實3位候選人都只會提出向工商界傾斜的政綱(不然怎能拿到提委會過半數支持呢?)。而這制度落實後,要再「完善」應該是難於登天。你們香港人已經承認這是「普選」而「收貨」,而選出來的又有民意基礎,怎麼還要改?當然,我們不會把這叫做民主化,正如沒多少人認為伊朗是民主國家一樣。
第二是否決方案,繼續由1200人選出特首,而由於特首普選被否決,中央便大條道理不處理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可以讓它們千秋萬代下去。換言之,民主化的軌迹也在這裏結束。
要有活在威權下的想像
在8月31日當日或其後,我不止一次向傳媒講過這個說法:「過往廿多年,香港人一直活在民主化的想像之中,以後可能要有活在威權政治下的想像了。」但似乎沒有什麼傳媒把這說法報道出來。如果用「書單」的比喻,那就是讀的書應該從民主化的文獻,改為閱讀威權政治的文獻了。
所謂「活在威權政治下的想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那起碼包括覺得人權、自由、法治不是理所當然的。縱然理論上憲法保障了司法獨立、法治和各項自由,但這並不是自動就會出現在你門前的(憲法不是也寫好會有普選嗎?),而是要持續的爭取和捍衛,透過動員各種的民間力量來抗衡的,因為一個不民主的政府隨時可以侵害這些基本權利,而不需要害怕給選民懲罰,特別是一個明確已經不需要邁向民主政制的威權政體。而如果這些東西持續惡化,香港便會愈接近一個威權政體而不是一個民主政體了。
第二,是不能假設政府(包括執法機關、公務員系統及其他機構)會公平地執行社會的遊戲規則。上次談《獨裁者的進化》一書時,筆者便指出在這種混雜威權體制下,很多東西都有兩套不同的遊戲規則。你不能假設你永遠可以借場地集會和遊行、永遠可以信賴警察嚴正執法、永遠假設你受法律保護,而不會成為法律打擊的對象。政治需要很容易凌駕法律和一切規則,於是社會上很多的規則可能都會在制訂或執行時被扭曲。
自1970年代廉政公署有效打擊貪污開始,香港人對公務員和警察大大改觀,非常相信他們會公正專業的執行法律,但這並不是永遠不變的。當市民發覺康文署租借場地有政治標準、警察管理遊行甚至數遊行人數都有截然不同的標準,他們會慢慢失去對政府的信心。
特區政府在「傑利蠑螈」嗎?
就以選區劃界來說吧。突然有風聲說政府準備把立法會選區由5區變成9區,引來很多揣測。選區劃界或重劃縱使在西方民主的國家,都可以是政治上很敏感的課題。選舉研究中,一早有所謂「傑利蠑螈」(Gerrymandering)的研究,意指利用操控選區劃界來影響選舉結果。早年美國的「傑利蠑螈」,可以是出於保護少數族裔當選,但近年更多混雜威權國家透過操控選區劃分來影響選舉結果,確保執政黨可以贏更多議席。
一般民主國家,負責選區重劃的機構的組成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用跨黨派的代表組成,令不同黨派間可以互相制衡監察。一是透過委任一些相對獨立或沒有政治公職黨派背景的人,例如退休法官出任,希望可確保機構的政治中立性。
香港自1991年引入立法局直選,至彭定康年代成立選區分界委員會(Boundary and Election Commission),最初由胡國興法官當主席,算是承襲了英國的同類做法。但近年選舉管理委員會在選區劃界上逐漸沒有角色,變成執行政制事務局以至民政事務署的決定。問題是:當問責官員「親疏有別」,可以出席某些政黨的黨慶表揚他們,甚至理論上可為其站台,有什麼人會相信特區政府在選舉上是中立而沒有利益的?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會不會特別希望某些黨派獲勝?由特區官員主導選區重新劃界(無論是立法會或區議會),公信力「不言而喻」了。
在世界各地,操控選區劃界往往是難以證明的,因為本來就很難說選區就只能根據某種劃分,其他劃分就是操控舞弊,關鍵其實是制度有沒有公信力,和人民是否相信政府是公正的。當人民活在威權的想像之中時,他們很難說服自己政府特地提出選區重新劃界,不是為了影響選舉結果。失信於民的政府,事事都會惹來人民的懷疑,往往會寸步難行的。
馬嶽
20:17 29/9/2014
【明報專訊】近日網上流行一種「標註」(tagging)的遊戲,由冰桶挑戰開始,發展到標註朋友,要他們列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書籍和電影等。這令我想起: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書單,但香港的書單,是時候轉換了。
民主化軌迹的終結
廿多年來,香港人都活在一個民主化的想像中。從《聯合聲明》到《基本法》頒布,香港人都選擇相信香港政制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一個全面民主的政制(或者說,起碼是特首和立法機關全面普選吧)。於是香港的政治發展應該是在一個民主化的軌迹當中,縱使進展緩慢,但總會有一天到達終點。這想像包括說香港很多層面都已經很接近西方的先進民主政體(例如文官制度、法治和各種自由),所欠的只有民主而已。
但在人大「落閘」後,這種想像已變得不現實。如果不能改變人大的決定,選擇暫時只有兩個:第一是選擇這種騙人的、中央操控的選舉,選出一個中央可接受但並非港人自由選擇的特首,然後坐看這位特首自詡有(可能)過百萬票的支持,繼續推行向工商界傾斜的政策,因為其實3位候選人都只會提出向工商界傾斜的政綱(不然怎能拿到提委會過半數支持呢?)。而這制度落實後,要再「完善」應該是難於登天。你們香港人已經承認這是「普選」而「收貨」,而選出來的又有民意基礎,怎麼還要改?當然,我們不會把這叫做民主化,正如沒多少人認為伊朗是民主國家一樣。
第二是否決方案,繼續由1200人選出特首,而由於特首普選被否決,中央便大條道理不處理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可以讓它們千秋萬代下去。換言之,民主化的軌迹也在這裏結束。
要有活在威權下的想像
在8月31日當日或其後,我不止一次向傳媒講過這個說法:「過往廿多年,香港人一直活在民主化的想像之中,以後可能要有活在威權政治下的想像了。」但似乎沒有什麼傳媒把這說法報道出來。如果用「書單」的比喻,那就是讀的書應該從民主化的文獻,改為閱讀威權政治的文獻了。
所謂「活在威權政治下的想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那起碼包括覺得人權、自由、法治不是理所當然的。縱然理論上憲法保障了司法獨立、法治和各項自由,但這並不是自動就會出現在你門前的(憲法不是也寫好會有普選嗎?),而是要持續的爭取和捍衛,透過動員各種的民間力量來抗衡的,因為一個不民主的政府隨時可以侵害這些基本權利,而不需要害怕給選民懲罰,特別是一個明確已經不需要邁向民主政制的威權政體。而如果這些東西持續惡化,香港便會愈接近一個威權政體而不是一個民主政體了。
第二,是不能假設政府(包括執法機關、公務員系統及其他機構)會公平地執行社會的遊戲規則。上次談《獨裁者的進化》一書時,筆者便指出在這種混雜威權體制下,很多東西都有兩套不同的遊戲規則。你不能假設你永遠可以借場地集會和遊行、永遠可以信賴警察嚴正執法、永遠假設你受法律保護,而不會成為法律打擊的對象。政治需要很容易凌駕法律和一切規則,於是社會上很多的規則可能都會在制訂或執行時被扭曲。
自1970年代廉政公署有效打擊貪污開始,香港人對公務員和警察大大改觀,非常相信他們會公正專業的執行法律,但這並不是永遠不變的。當市民發覺康文署租借場地有政治標準、警察管理遊行甚至數遊行人數都有截然不同的標準,他們會慢慢失去對政府的信心。
特區政府在「傑利蠑螈」嗎?
就以選區劃界來說吧。突然有風聲說政府準備把立法會選區由5區變成9區,引來很多揣測。選區劃界或重劃縱使在西方民主的國家,都可以是政治上很敏感的課題。選舉研究中,一早有所謂「傑利蠑螈」(Gerrymandering)的研究,意指利用操控選區劃界來影響選舉結果。早年美國的「傑利蠑螈」,可以是出於保護少數族裔當選,但近年更多混雜威權國家透過操控選區劃分來影響選舉結果,確保執政黨可以贏更多議席。
一般民主國家,負責選區重劃的機構的組成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用跨黨派的代表組成,令不同黨派間可以互相制衡監察。一是透過委任一些相對獨立或沒有政治公職黨派背景的人,例如退休法官出任,希望可確保機構的政治中立性。
香港自1991年引入立法局直選,至彭定康年代成立選區分界委員會(Boundary and Election Commission),最初由胡國興法官當主席,算是承襲了英國的同類做法。但近年選舉管理委員會在選區劃界上逐漸沒有角色,變成執行政制事務局以至民政事務署的決定。問題是:當問責官員「親疏有別」,可以出席某些政黨的黨慶表揚他們,甚至理論上可為其站台,有什麼人會相信特區政府在選舉上是中立而沒有利益的?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會不會特別希望某些黨派獲勝?由特區官員主導選區重新劃界(無論是立法會或區議會),公信力「不言而喻」了。
在世界各地,操控選區劃界往往是難以證明的,因為本來就很難說選區就只能根據某種劃分,其他劃分就是操控舞弊,關鍵其實是制度有沒有公信力,和人民是否相信政府是公正的。當人民活在威權的想像之中時,他們很難說服自己政府特地提出選區重新劃界,不是為了影響選舉結果。失信於民的政府,事事都會惹來人民的懷疑,往往會寸步難行的。
馬嶽
留言
張貼留言